遺憾的是,很多人手在練拳,腳並沒有練拳!分清虛實的真正意義

如果學者真能實踐前述少用力的原則,手上要松,並不很難,不過時間早遲而已。遺憾的是,很多人手在練拳,腳並沒有練拳,甚至練了幾十年,腳上還是虛實不分,毫無靈活的跡象,硬如木樁一般。腳上的鬆柔,與會不會開襠沉氣,關係極大。倘練拳架時,步子大一些,做到以沉勁為主,每式有起有沉,則兩腳自會達到相當的鬆柔。

有人主張練習站樁以增長腿力,也有人反對,說來都各有各的理由。我以為站樁也和拳法—樣,有用力與不用力之別。用力就鼓了勁,是外家拳的樁,樁成則穩,動步則浮,這種樁練太極拳就不相宜;不用力的樁,如三圓式等練氣功的樁步,則明顯的與太極拳追求松、靜的原理並無矛盾,而且還直接或間接地對太極拳功夫有所促進。(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這與用太極拳架的單式站立,以檢查全身各部是否如法,道理完全相同。關鍵不在站樁的形式,而是看我們在思想上如何想法了。一趟太極拳,都是在兩腳彎曲而又靈活有彈性的情況下練完的。可以說,一趟拳都是在練樁步,不過不是立地生根的樁步,而是靈活的樁步。總之,兩腳要練成像彈力極強的兩個彈簧,而且還要進退隨意,靈活多變,才是對的。

分清虛實

太極分陰陽,陰陽在太極拳中的體現,就是分虛實。太極是圓象,它如環無端,周流不斷。這就是練太極拳必須以腰為軸、走弧線和處處都要分清虛實的理論根據。雖說“一處有一處虛實”,但初學者更應注意到“處處總此一虛實”,注意腳下要分清虛實。不論進步、退步,都必須做到虛腳漸虛,實腳漸實。由虛到實或由實到虛,都不可驟變、頓變、突變,必須將重心的漸變,又慢又勻地交替得越細緻、越清楚越好。即此虛一分,彼實一分,不斷流變,這才是分清虛實了。不是一腳虛、一腳實就叫分清虛實了。不遇明師,或粗心的學者,都不易做到恰到好處的。

遺憾的是,很多人手在練拳,腳並沒有練拳!分清虛實的真正意義

此外,如練提手上式時,右腳為虛腳。練白鶴亮翅、高探馬時,左腳為虛腳。此時之虛腳,雅軒老師要求做到雞蛋壓不破,螞蟻也壓不死,方才合格。這就比一般練拳者嚴格、細緻得多了。舉一反三,到處都是非常精細的。這也是太極拳的動作,乍看起來平凡容易,其實相當難學的原因之一。

以沉勁為主,不可著意前推

我們身上有很多關節,這本是為了便於活動才天賦的。常人都能正確地運用它們,但只有武術家才將它們的潛能發揮得淋漓盡致、盡善盡美。拳種之多,成百上千,實質上也不過是練習這些關節的不同的運動方法而已。

關節以靈活為貴,越是靈活,對我們的作用越大。

奇怪的是,對手上的關節可以充分的“自由”活動,唯恐它們不夠靈活,想盡一切辦法去訓練,增加它們的靈活性;而對腳上的關節,卻人為地加以限制,唯恐它們能“自由”活動!

在太極拳著作中,很多人都主張一趟拳架,只能在一個高度下練完,不可忽高忽低。這就使得腳上六個大關節,只能在極不自然的狀態下運動,以致於不可能充分發揮它們的功能。這樣練法,容易增長腿腳的硬力,但一定練不出自然的彈性來。發勁時只會後腳向前蹬,是做作出來的,因而動作速度不夠快,效果很難令人滿意。但是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練的,而且還以某些著作,作為這樣練的理論根據。真是習以為常,不以為病。說穿了,這就正是很多人練了很多年還不會發勁或者發勁的效果很不好的原因。

主張在一個高度下練拳的人,大約是認為:只有如此,重心才不至上浮,有利於氣沉丹田,根基穩定;或者還認為,這是學功夫的人,在得到功夫以前,應該先吃的苦,是培養耐力,等等。(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須知氣沉丹田,是自然的,不是死死壓住;而根基的穩定,是靈活的穩定,是全身鬆了,重心自然下沉的穩定,不是死死壓住的穩定,如果以壓求沉、求穩,就只能使下肢喪失彈性。這樣的思想方法未免主觀,認識理解也失之膚淺。關節以靈活為用。腳上之所以要生幾個關節,正是為了要給我們帶來靈活方便,不知是多少萬年進化的成果,是我們人類得天獨厚,值得驕傲的地方。哪有故意限制它們的靈活性,只准壓死作橫向運動而不準上下有彈性活動的道理?無奈很多人都不愛動腦筋,習慣於人云亦云,還認為這是“祖傳秘方”。如果真是祖傳,也應認識到祖先和我們一樣,也有犯錯誤的時候,重要的倒是我們現在應該給後輩儘量少留下一些錯誤的“祖傳秘方”。

拳譜是大家公認的練拳的準繩.是前輩名家經驗的總結。我們學不好拳,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在實踐中貫徹拳譜上的理論,或者誤解了某些理論。至於一趟拳要在一個高度下練完,不可忽高忽低,這一條規則,拳譜上找不到根據。如果真是重要,早寫進拳譜去了。既然拳譜上沒有,就不知是哪一位主觀先生將哪一家的拳法,硬塞進太極拳中來了。這一條“規則”很富有迷人的特性,因為表面上看來,它貌似“嚴格”,道理也很“充分”,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偏愛,才成了不成文的“拳法”。

遺憾的是,很多人手在練拳,腳並沒有練拳!分清虛實的真正意義

太極拳是“圓象”,是立體的。從任何—方,都可以走弧形,運轉自由的。如果只在—個高度下練拳,不可忽高忽低,則必然把腰胯的運動軌跡,限制在平面內。這豈不是自己畫地為牢麼?這樣就既違背了太極拳的圓象,有悖於拳理,也違背了太極拳以自然為法的原則。

拳譜上說,“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如果只在一個高度下練拳,連上下伸縮的餘地都沒有,彈性喪失殆盡,還怎麼可能輕靈呢?太極拳以虛無(空無所有)、變化無窮為最高的境界,豈可自己限制自己的行動自由?何況還有人觀察到,只在一個高度下練拳的,有不少人都導致了膝關節有不同程度的損傷!這就是違反了自然鬆柔的惡果!

人,應該靈活;拳,更應該靈活。但都只有靠關節靈活才能實現,哪有關節不靈活而拳還能靈活的呢!

獨怪現在有的拳師,還將這一條拳譜上並無依據的“拳法”,當成看家本領,甚至做出不肯輕易傳人的樣子,弄得神秘而且玄乎哉。其實也不過說明他沒有認真讀拳譜,學拳不動腦筋,只會人云亦云罷了。

按雅軒老師傳楊式太極拳,練拳架有上起下沉。初練時,起沉的弧度還很大,功夫深了,可以小一些。總之,一趟拳都在不斷上起與下沉中練完,每一式,前半上起(吸氣),後半下沉(呼氣)。而且身體的下沉,是由內氣下沉丹田而引使它自然下沉的。在下沉時開襠(也稱圓襠),勁沉腳底,腳與地面接觸緊密,即勁與地相通。這樣練出來的功夫,輕鬆自然,發勁時,腿、腳的彈性很強,既快且猛,乾淨利落,威力比前者大得多,對方也更不易招架,有“發勁人不知”之妙,被擊者有驚恐萬狀、如墜懸崖之感。

前者的後腳向前蹬,是橫力,是做作出來的,遠離了自然之道。後者的下沉發勁,是直力產生的彈力,或稱反坐力,只要思想上一動念,即可在下沉中完成了發勁的動作,快極了,也自然極了。太極拳以自然為法,這才是太極拳發勁的真諦。

再以摟膝拗步為例,大多數人都是後腳向前蹬形成弓箭步的。因為按我們的常識和主觀想法,都會認為,只有後腳向前蹬,才會形成弓箭步。這是橫力。但是,太極拳不是常識,要丟掉“習慣勢力”,學會在自然下沉中開襠形成弓箭步,下沉是直力了。只有這樣,才可能將兩腳練出彈力來。(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先前有人告訴我,弓步的形成,是向前蹬中有沉勁,有時又說是沉勁中有蹬勁,為了弄清楚其中的究竟,我問了好幾次:究竟是以蹬為主呢?或是以沉為主?他一時說以蹬為主,蹬中有沉;一時又說以沉為主,沉中有蹬,前後矛盾,等於不說。我才知道,他和我一樣不明白。

這才寫信去問雅軒老師,他來信說:“你問的什麼蹬中沉、沉中蹬,弄不清楚,乾脆到成都來吧。”

我到了他家裡,一邊比劃摟膝拗步,一邊發問:“究竟弓箭步的形成,是以沉勁為主或是以向前蹬為主”?他慈祥地笑著說:“原來這個你還沒有懂呀?難怪你不長功夫呢!”他一手按住我的腹部,一手按住身後腰部,做了一個個下沉中帶轉動的動作,“這不就形成弓箭步了嗎!”然後他又反覆地做了兩次示範動作給我看,這才終於弄明白了。

從學拳至今,已過去了13年,原來這13年,只練了兩隻手,腰胯和腳上的太極拳,還沒有開始呢!

最後他肯定地說:“練拳當以沉勁為主,不可著意前推。”他否定了向前蹬形成弓箭步的練法。

這一生中,向師友請教的問題,可以說多如牛毛,可唯獨對於這一問,我最為滿意,因為問出了一條“新的拳法”來。這正是不少人長期以來自以為是,其實似是而非而又執迷不悟的地方。這給我們一個啟示,應該認真思考太極拳的運行規律。至今還在憑常識和主觀練拳的人,該轉向了。

雅軒老師只說“練拳當以沉勁為主,不可著意前推”。為提高太極拳質量,作出了新的貢獻,這既是他的創見,也是他的改革,比那些成天在縮短套路上用心的人,在認識上相去已不可以道里計了。

我為老師簡樸的語言作注,為他宣揚真理,也是為遭到禁錮已久的腳上的關節,呼籲解放,還它們自由! 太極拳的呼吸

關於太極拳的呼吸問題,由於各人理解不同,看法很不一致。特別是有的人,把動作配合呼吸,說得過分神秘,故弄玄虛。有的人受了這種影響,總以為如果練拳不配合呼吸,好像就不能起健身的作用。這種觀點,很有點近似“左毒”,流傳極廣。特別是有些因病而來學拳的人,求效的心切,更是一天到晚都在打聽動作配合呼吸的“妙法”。如果你的回答和他的想法不一樣,不是說你“見外”,定會說你保守。

殊不知,練拳不配合呼吸,並不等於沒有呼吸。太極拳動作緩慢,呼吸自然會深長,所以有人稱之為“天然氣功”。關鍵是拳架要合格,拳理要合法。拳架練得有基礎了,呼吸自然會去配合上。個別動作配合不上的,可以適當多作一次呼吸加以調節即可。這本來是極自然的事情,是一點也不玄虛,不神秘的。

事實上,初學完全可以不管呼吸。這樣一心一意去學好拳架,進步更快些,也更為有益。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或者太極拳套路練勁,經過進一步練勁用勁,效果非常顯著。

遺憾的是,很多人手在練拳,腳並沒有練拳!分清虛實的真正意義

遺憾的是,很多人手在練拳,腳並沒有練拳!分清虛實的真正意義

遺憾的是,很多人手在練拳,腳並沒有練拳!分清虛實的真正意義

遺憾的是,很多人手在練拳,腳並沒有練拳!分清虛實的真正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