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百姓興起重修“家譜”熱潮,你怎麼看?

你不知道的河南

我國一直有句俗語“亂世藏金,盛世修譜”。有國才有家,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民族崛起,人們也就更注重家族的發展了。

縱觀河南近年來興起的“修家譜”熱潮,更加充分說明了家國天下情懷。有人說“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這話說得沒錯。

古時候,河南被稱為“中原”,是中國的中心;也是道家、墨家、法家、文學家、等思想的發祥地;更是華夏民族姓氏重要發源地。

據統計,中國百家姓大約有1萬個,源於河南姓氏大約有2000左右個,河南目前有全國最常見的姓氏100多個,而且都是大家族。

漢族人修家譜是規律的,一般是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第一次修家譜的熱潮是在1985到1988年間,我國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了,又開始重視家族文化建設的重要階段。

有家譜的族群,在修家譜的過程中,讓很多同宗同祖的人,從祖國各地,甚至是居住國外的家族中人,都能在一個時間裡,統一起來。瞭解家史、發揚家風、增強家族凝聚力。

“人必有家,家必有譜,譜必有訓。”

有書君覺得修家譜是一個特別好的行為。一個龐大家族,有歷代宗親家譜,讓我們對家族的發展產生榮譽感。有了修家譜的活動,就產生凝聚力。如果每個家族都有凝聚力,對建立和諧社會,增強後代的愛國意識,對國家建設有積極促進作用。

我們家是滿族正藍旗人,我們民族有龍虎年修家譜一說。父親說過去我們的家譜只有男子可以看,續譜也是族長或者長房長孫的特權。我父親是長房長孫,家譜一直在我們家裡。

1988年正值龍年,我們家族修了一次家譜。以前家譜只有族裡的男人才可以上譜,從這次開始,女人也上譜了。從家譜的發展和傳承上,體現了了與時俱進,男女平等的思想。

從我家的家譜上可以看到我的祖先原住地,經過幾次輾轉遷移,連祖墳的選址都有詳細記載。可以說家譜即是平民百姓的家族史,它記載著的血脈興衰,家族的歷代宗親,種族文化傳統的繼承。

從1988年至今,又一個30年過去了,正是修家譜的又一個高峰年段,所以河南這個華夏民族發源地,開始興起修家譜熱潮,也在情理之中了。

有書君認為:中國的家譜文化,博大精深,傳承家規族訓,對於規範人生和教育子弟有著積極的意義。例如古代的朱伯廬治家格言就一直世代相傳,成為家庭教育的最好教材之一。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老話說:‘亂世藏金,盛世修譜。’這應該就是近幾年來,中原民間興起了‘修譜熱’的原因吧。

家譜是平民百姓的史冊,被稱為老百姓的“小史記”。它不僅關乎血脈,更關乎記憶、文化、傳統等生生不息的傳承。

“人必有家,家必有譜,譜必有訓。”除了記載譜系傳承,家譜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家風家訓,

這是家族文化基因的傳承,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在家譜中的體現,具有教育後世子孫的作用。

“看著家譜,聽爺爺給我講祖輩們的故事,頗有幾分話當年的豪情。聽爺爺一字一句,如數家珍,腦海裡彷彿能看到他幼時,高祖父也是這樣看著家譜一點一點告訴他曾經的雨雪歲月。仔細想想,真想悄悄告訴時光,請你回回頭,不要走得太快了……”網友 @遠行去看山 的評論,很能體現當今修家譜熱的箇中心裡。

中原興起家譜熱,你認為有必要嗎?你怎麼看?(2047)


大河客戶端

家譜,歷史文化的傳承,它記載了一個家族重要人物的活動軌跡,很多歷史問題需要家譜去佐證。這個問題是“你怎麼看?”,為什麼是你怎麼看而不是你怎麼參與。

我自己用cad製作的世系表給大家看下一部分(紅色是我們這一支)

河南是古文化傳承比較多的地方,很多姓氏的來源都是河南,你確定只是看看,難道你就不在其中麼?很多人都是河南遷出來的。有人說我是山西老鴰窩遷出來的,但是那部分人很多人是回遷的,什麼意思呢,就是你從河南、山東遷到山西,然後又被遷回來的。不信就看自己的家譜。

這股熱潮是有歷史規律的,在這30年前也是一股熱潮,也就是1985-1900左右的時間很多家族都重修了族譜,應為那是改革開放以後了,人能吃飽飯了,所以開始尋找族人。現在正是30年時間,族譜一般遵循30年一小修(本支修)、60年一大修(通譜),所以現在出現的熱潮是正常現象,同樣也說明了現在的人,富裕了,再追尋精神領域的東西。

水有源,樹有根,追尋自己祖先的足跡,不也是一種文化麼?

家譜一般都寫有家訓,對後世子女有教育意義。我姓榮,我很驕傲我姓榮,我們榮氏族譜的家訓是:《榮氏宗譜》舊譜有榮氏家訓十二則:“聖諭當遵,孝悌當先,祠墓當展,族長當尊,宗族當睦,蒙養當豫,閨門當肅,禮節當知,職業當勤,節儉當崇,賦役當供,爭訟當息”。

所以重修家譜修的是禮儀、修的是精神文明,希望大家多多參與!


社會大維

應該的,河南省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源地,這是榮耀啊!

修家譜是必要的,我是江西的,我們縣就有一個村是很多年前遷徙過來的,到現在還說河南方言,中國人普遍的家文化思想,打死不忘祖宗!

說到家譜,我們老家每年正月初一要到祠堂裡拜譜年,每年出生新生兒都要上族譜,以前女人不能進祠堂,本族女兒不能上譜,80年代全部改了,凡是本族姓兒女都可以上家譜,娶得媳婦都可以進祠堂,修譜,一年一小修,20年一大修,我記得2008年剛好是家譜大修年,就我們那大部分的姓氏都在修譜,成為了一種習俗,在以前兩個姓(我們家鄉一個村一個姓)之間會爭鬥,所以人多聚在一起就容易出現矛盾,我們那邊叫“打生死架”,所以幾個姓的老祖宗規定(我猜應該是幾個家族商量好的)修譜日隔日修,一個姓一天,不衝突!2008年下大雪,全村一千多人,男女老少(包括嫁出去的女兒)去很遠的地方接譜,因為是一個市的同姓同宗之間共修,我是九江都昌人,所以都是派兩個人到九江市接譜,然後全村人出村接譜,超級熱鬧的,敲鑼打鼓,十多里路爆竹煙花(幾車爆竹煙花)來回不停的放,汙染肯定是有,但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習俗也不能丟的!

中國人能經久不息不就是家族文化強大嗎?只有不忘祖才會傳承維繫,一個家族如此,一個國家也是如此,就像我們中國人,別人可以罵我們自己,但是不能罵我們的祖宗和家鄉,維護家族榮耀的思想已經深入骨髓,土歸土,塵歸塵,人生到世終歸塵土,就是因為這樣中國人才講究“紮根”,生有來處,死有歸處,如果連祖宗都能忘,談何歸處?那就是死無葬身之地了!

還有就是修譜不會亂輩分,在我們家鄉一個剛出生的嬰兒被人叫爺爺姑奶奶的很多😂😂😂😄😄,該怎麼稱呼就得怎麼稱呼,直接叫名字的很少,所以很多嫁到我們那裡的外地姑娘第一次被人稱呼一臉懵逼,很正常!

所以我支持修譜!


拒絕西方精神殖民

在河南農村,流行一句話耐人尋味,如果誰家的家族裡出現了比較有本事的達官顯貴,就會備受尊重, 而且百姓們會隨口說上一句:人家祖墳上該出蒿子。而通常,這類人也會被家譜記錄,被認定為家族的 驕傲,成為光耀門楣的先賢。


而近年來,隨著根親文化的繁榮,每年都會有很多華人回鄉尋根拜謁祖先,就連農村也開始流行起來重 修“家譜”的熱潮,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初衷: 其一、認為家譜作為家族的歷史,應該得以傳承記錄,是一個家族興衰的見證,對於家族的凝聚力很有 幫助,應該重視。

其二、也不乏有人以續家譜為名,凝結同氏宗親,或以此拉幫結派搞團體,或為實現利益進行商業操作 。 其三、外出打拼賺錢之後衣錦還鄉,認為自己應該為家族做點貢獻,作為家族“有頭有臉”的人物,有 義務傳承上祖功德,教育後人成材。 而不管怎樣,重修“家譜”熱潮也是一種文化自信的表現,而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對於國家和社會凝 聚力的構成起著不可小視的作用,只有一群族人團結起來,那麼由無數個族人組成的國家就更容易團結 了。


東方今報

中華文明發源於黃河流域,中原文化底蘊深厚。河南百姓重修家譜追根尋源,激發後世子孫學習家族中優秀人物,增強家族凝聚力。往姻親關係追溯而去,往歷史最遠深處追尋而去,其實我泱泱大中華,所有國人都是炎黃子孫。愛家族也就是愛我大中華,促進百姓團結,家族融合。所以修族譜也是件好事。

希望修族譜同時注意:

1.不要構築狹隘的家族心理,盲目排外其他家族,甚至搞家族對立和矛盾。

2.家族間不要借家族勢力大而欺侮小家族。家族內部不要以勢壓人,干涉家族內的家庭內務。

3.免除困難家庭家族活動費。家族中有非常貧窮的人戶,交不起錢、參加不起活動的情況不要有鄙視。

我的家鄉古代是蠻夷之地,所以對修家譜大家沒重視。我個人也認為無論家族怎樣興旺發達,自己都要做一個自強自立的人,不依不靠。家族興旺,自己不努力仍然不會幸福安康。所以,個人永遠要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社會是多元化的,觀念也是多元化的。無論有族譜和無族譜的百姓,都要遵紀守法,善良進取,積極生活。


邊河靜靜流1

這個春節,河南老百姓突然興起了一股重修“家譜”的熱潮,看到這個消息甚是歡喜。家譜對於一個家族來說有很重大的意義。

我姓王,也算是百家姓中的大姓了。但是很遺憾的是我們家沒有家譜。沒有家譜不是因為家庭成員少,而是因為在傳宗接代的過程中出了些差錯。那些年老祖宗從山東舉家遷徙到了山西,在這片土地上紮根。


從那之後王家才開始慢慢的繼續繁衍下來。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夠以一個完整的家譜。而我一個朋友,他們李家的家族特別大,當然也有族譜。目前他們家族就有一百多人,這個數字還在不斷擴大,說起來真的是很羨慕。有了家譜的人,像是能找到根的樹葉,知道自己來自哪裡,自己家族的淵源,我想這種感受不是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的。

看到河南的朋友開始重視族譜,甚是欣慰。 如果可以,我希望我們家的族譜也可以重新修建起來!


笑搞

飲水思源和追根尋祖的傳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修家譜則是對傳統習俗的尊重和傳承。據統計,中國百家姓的1萬多個姓氏中,有1千5百多個姓氏源於河南。常見的6百多個姓氏中,有1百多個根在河南。

另據不完全統計,河南地區保存完好的族譜數量超過2萬餘種,涵蓋了270多個姓氏。個人認為,選擇此時大規模重修家譜,主要原因有3點:

第一,“盛世修家譜”是一項傳統的民間習俗。如今的時代是民族復興的時代,我國社會各領域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在這種盛世的環境下,回頭整理民間傳統文化,梳理民族之根、家族之源十分必要。

第二,傳承民間傳統文化的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各種新生活方式和新的觀念,給民間傳統文化的保護帶來了不小的衝擊。許多年輕一代不關注家譜文化,對家族傳承一無所知、毫無興趣。重修家譜是希望能夠喚起社會各界對民間傳統文化的重視。

第三,是對家譜亂象的整理。清朝末年和民國時期,國內局勢動盪,戰爭頻發,百姓流離失所,人口銳減,許多家族的家譜失傳或出現斷層,一直沒有修訂。另一方面,由於明清時期不良社會風氣,許多家譜出現了牽強附會,甚至胡拼亂造的現象,而且一直流傳影響至今。在現代科學研究的輔助下,對此類家譜進行現代化升級改造尤為必要。

不管怎麼說,河南中原地區是百家姓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大規模重修家譜的熱潮,對於摸清楚中華民族的起源和發展過程具有重要意義,應該被全世界的炎黃子孫支持和讚揚。


文史琅琊閣

樹有根,水有源。家譜是血脈延續的見證,讓後輩知道自身的出處,是祖宗留下的精神財富,應傳承下去。

















以上,是我以原版為基礎,利用電腦自己製作的電子版家譜。摘錄了一小部分,望大家指正。


莊周夢蝶誰為夢

修譜由來已久!自漢族有了姓氏就有了記載。那是一部姓氏歷史。中國從上古致今非常注重修史,有國史有地方誌等等,上世紀破四舊建詞修譜被當為封建迷信受到了很大的破壞和摧毀,許多珍貴資料和文物從止失傳了!打倒“四人幫"後恢復了高考,修譜也就被許多家族重新提上議事日程,我張氏家譜在一九七八年開始到一九八二年成譜,當然建祠也就順式而起,那時人們有一種尋根溯源願望,紛紛出資!像我們張氏祠堂名稱有"孝友堂""百忍堂"等。我們族譜教我們尊法守紀,孝敬父母長輩,友悌兄弟姐妹,仁義行之鄉鄰,在當時族規很嚴,對於好吃懶做,偷雞摸狗,道德敗壞孝處罰很嚴,或鞭刑或逐出族外!那時沒有小混混生存的空間!所以對於修譜建祠不要視為洪水猛獸,應該積極對待,政府加以指導,還良好民風民俗,建道德空間,這也是我們的歷史和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