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才是大城市底層:月薪2萬,吃午飯不敢超過20元!

我是白領。”

“你吃不起20塊一頓的午飯。”

“我月入2萬!”

“你吃不起20塊一頓的午飯。”

······

這段對話聽起來很像是笑話,但很遺憾它不是。前一段時間智聯招聘發佈了《2018年白領生活狀況調研報告》,白領們的生活狀況並不寬裕。

七成白領午餐平均消費在20元以內;55%的白領上下班主要依賴公共交通方式;一線城市中過半白領租房居住;94.9%的白領有焦慮情緒...

如果你的午飯頓頓都超過30,那麼你的生活水準已經秒殺了超過90%的白領。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待過的人就會明白,30元以內能吃到的午餐根本算不上豐盛。

甚至有不少白領表示,要控制自己的飲食支出,超過20元的午餐就很可能超支了。

白領才是大城市底層:月薪2萬,吃午飯不敢超過20元!

在深圳南山區科技園,很多互聯網公司的午餐補貼達到了25元。並不是這裡的公司很土豪,而是周邊吃飯實在太貴了,不給這麼高補貼,就很有可能就招不到人。

白領才是大城市裡的最底層

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我們都知道程序猿的工資很高,但是卻發現月入幾萬的他們總能把生活過成月入幾千模樣。無論什麼場合,基本上是以雙肩包、T恤衫、牛仔褲和運動鞋示人。

白領才是大城市底層:月薪2萬,吃午飯不敢超過20元!

別總說程序員的審美太直男。其實只是他們覺得,賺的錢更需要用來結婚、買房,支持家裡的弟弟妹妹,給父母養老,還要存下應急的錢···這樣一算,也剩不下多少,想要過上光鮮亮麗的生活就更難。

公認高薪的程序猿尚且如此,那些在大城市裡的普通白領,處境就更不用說了。

白領才是大城市底層:月薪2萬,吃午飯不敢超過20元!

大V羅振宇曾在節目中說過這樣一段話:“其實現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真正的社會底層已經不是幾十年前,什麼掃地的啊,什麼臨時工啊,什麼收破爛兒的。真正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往往是那些5A寫字樓裡面,每天上班打卡、中午吃盒飯的白領。”

仔細想想,是挺有道理的。畢竟除了吃飯,住房才是壓在白領心頭的大山。

2017年6月全國50個城市中超七成房租相對收入較高,其中北京、深圳、三亞、上海4個城市房租收入比高於45%,屬於租金嚴重過高城市。

白領才是大城市底層:月薪2萬,吃午飯不敢超過20元!

白天出入高檔寫字樓的白領,晚上也許只能回到逼仄的出租屋;而白天不起眼的辦公室掃地大媽,卻可能是一個手握數套房產和幾百萬現金的隱形土豪。

掙錢不少,花錢更多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生活在大城市的白領,最合適的應該是“隱形貧困人口”。

白領才是大城市底層:月薪2萬,吃午飯不敢超過20元!

最符合白領的生活態度是:能省就省,能摳就摳。

點外賣必須領券,逛淘寶必看優惠,吃火鍋必須找個過生日的同事,菜場買菜必須要菜販多送兩根蔥···

沒辦法,收入雖然不低,可架不住要花錢的地方更多。

一位當了媽媽的白領就說,開始在陪孩子補課間隙還能去咖啡館坐坐,後來變成連杯奶茶也捨不得喝。

月薪3萬都不夠孩子一個夏令營花的,早不敢隨便吃超過20一頓的午飯了。結婚前的買買買也變成了生孩子以後的省省省。

這就是一個工薪階層的典型生存狀態,也是大多數在大城市奮鬥的白領們最普遍的歸宿:不敢花、不能花,能省則省、能摳則摳。

努力,終會有未來

擁有幾十萬粉絲的知乎大V張佳偉,說過這麼一段話,大致意思是在一個人幾十年的生命力,大概會有兩到三次走上人生巔峰的機會。

第一次機會和第三次大概率會被浪費掉,因為第一次的時候太年輕而第三次的時候已經太老了。大多數人要做的,就是爭取抓住第二次機會。而大多數人的第二次機會,其實都還尚未到來。

儘管很多人都過得很辛苦,但是依然堅持努力、持續提升自己,不就是為了當第二次機會到來的時候,我們做好了足夠的準備抓住它,然後走上人生巔峰麼?

白領才是大城市底層:月薪2萬,吃午飯不敢超過20元!

大城市裡的年輕人,更沒有理由在最應該奮鬥努力的年紀,選擇安逸。努力的人,終會有未來。好好工作漲工資,好好理財,努力提升工資外的收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