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圖推演日本蠶食中國領土過程,從淞滬到湘西(1937-1945)

(接上篇)

1937年,盧溝橋事變成為全面抗日戰爭的起點,第一戰淞滬會戰在上海打響,這一年綏遠南部、山西東北部、河北北部、山東及河南大部相繼淪陷【如圖6】。

簡圖推演日本蠶食中國領土過程,從淞滬到湘西(1937-1945)

1938年武漢會戰之後轉入戰略相持階段,這一年山西西南部、河南東北部、山東南部、江蘇、安徽大部、湖北絕大部淪陷,為阻止日軍機械化部隊西進,在花園口決開黃河水,形成大片黃泛區【如圖7】。

簡圖推演日本蠶食中國領土過程,從淞滬到湘西(1937-1945)

1939年,這一年德軍閃攻波蘭,二戰歐洲戰區全面爆發,國際形勢變得更加波詭雲譎,江西北部在這一年淪陷,著名將領薛嶽妙布天爐陣,死守長沙【如圖8】。

簡圖推演日本蠶食中國領土過程,從淞滬到湘西(1937-1945)

1940年後半年,一百多個團在彭德懷、左權等人的指揮下,給日軍以沉痛打擊,這1800餘次的大小戰役後來被稱為“百團大戰”永載史冊,這一年湖北中部淪陷【如圖9】。

簡圖推演日本蠶食中國領土過程,從淞滬到湘西(1937-1945)

1941年的中條山上,中國守軍由於準備不足、調度不當,傷亡慘重,被蔣介石稱之為“抗戰史上最大的恥辱”,這一年浙江北部淪陷。12月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美國參戰,中華民國正式對日宣戰,結束了之前數年的不宣而戰,丘吉爾如釋重負地說道:“我們終於勝利了!”【如圖10】

簡圖推演日本蠶食中國領土過程,從淞滬到湘西(1937-1945)

1942年,本是雨水充沛的中原大地竟然滴水未降,大旱加蝗災的饑荒潮蔓延整個河南地區,這次災情和四年前的花園口決堤密不可分,數百萬人在這場旱災中失去生命,這一年浙贛會戰打響,浙江中部和雲南西部相繼淪陷【如圖11】。

簡圖推演日本蠶食中國領土過程,從淞滬到湘西(1937-1945)

1943年,歷時半年多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在寒冷的二月份結束,在驕陽似火的夏日,墨索里尼被捕,軸心國的冰火兩重挫使得同盟國出現轉機,中國方面依然將日軍死死拖在廣袤無垠的國土,以空間來換取時間,這一年湖南和江西小部淪陷【如略】。

1944年,日軍苦於首尾不能相連,想打通中國大陸交通幹線,對中國發起最後一輪大規模進攻,這次進攻也可以理解為日軍在做最後的垂死掙扎,這三個階段的戰役包括豫中會戰、長衡會戰和桂柳會戰,為便於記憶,我們統稱它為豫湘桂會戰。這三次大規模的會戰導致中國大片國土淪陷,包括河南、湖南、廣西大部,江西西部等地【如圖12】。

簡圖推演日本蠶食中國領土過程,從淞滬到湘西(1937-1945)

然而,日軍發動完這次大規模戰役之後已元氣大傷,大限即將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