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是无情也动人”,薛宝钗是真如“情榜”上说的那么无情吗

《红楼梦》中写过这么一段:晴雯拿了一个装着像牙花名签子竹雕的签筒来和大家玩抽签。宝钗伸手掣出一根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

“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其中“无情”这个两个字曾导致一些研究“红学”的学者断章取义把“冷酷无情”的帽子扣到宝钗头上,说她如何如何“冷之入骨”,更有甚者,以此断言宝钗在脂评本最后一回的“情榜”上的评语就是“无情”二字。但也有另一部分学者持反对意见,毕竟“无情”二字前面还有“任是”二字,因为古诗文中“任是”二字,乃是“即使是”、“纵然是”的意思。这两个字用在句子的前面,再配合一个“也”字,形成“任是……也……”的句型结构,不过是让步假设复句最常见的一种用法而已。

“任是无情也动人”,薛宝钗是真如“情榜”上说的那么无情吗

大家都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写这本书的时候真可谓是花费了大量心思和精力,对于为什么能让这么多学者当成一门学问来研究,可想而知《红楼梦》的魅力和艺术造诣还是相当深厚的,它横跨了文学、哲学、史学、经济学、心理学、中医药学等多个学科。想要弄明白曹雪芹在对写薛宝钗的这一段的含义还是应该去寻根问底的深究一下。

“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句诗出至于唐代诗人罗隐的《牡丹花》: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当年风流而富于才情的唐明皇在太液池畔宴赏千叶白莲,当参加宴会的群臣对着盛开的莲花赞不绝口时,明皇却指着宠妃杨玉环作比说:“怎如我这解语花呢!”解语花,即懂得说话的花,这里以花喻人,指杨贵妃。由于比喻颇为新奇,故事很快就从宫中传了开来。诗入罗隐在他的一首咏《牡丹花》诗中,借其意而反用之----以人喻花,极富诗情:“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诗中这一联成为咏牡丹的名句,历来脍炙人口。

“任是无情也动人”,薛宝钗是真如“情榜”上说的那么无情吗

若要按此诗来看,唐明皇是在夸赞杨玉环,那么曹雪芹引用词句来写薛宝钗,应该也有此深意吧。除此外,在秦观的词中也借用过这句诗,《南乡子·妙手写徽真》:“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这首词是题画词,大意是有人为崔徽画了一幅肖像,画上的两眼清澈明亮如同秋水剪成,嘴唇红润如用朱色点染。画面是一幅半身像,犹如东邻女偷看宋玉,墙头半遮玉体一样。她曾有一段辛酸的往事,谁还记得当年皱眉的时候呢?都说如此高超的画技,如此美艳的人,可是看过之后却有些遗憾,可惜不是真人,不通情愫。这样美丽的女子,即使无情也是很动人的。

“任是无情也动人”,薛宝钗是真如“情榜”上说的那么无情吗

个人认为这里“无情”并不代表没有感情,而是站在作者角度主观的把她当做一副画、一株牡丹来欣赏,就算她不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也让人会发自肺腑的去为她的美丽而赞叹,更不要说她是同“解语花”一样善解人意的佳人了。所以说薛宝钗“无情”,个人认为是说不过去的。

对这句“任是无情也动人”中的“无情”,大家有什么更好的见解,欢迎留言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