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比林黛玉活得精致,也更入乡随俗,令人佩服

红楼里的薛宝钗,不论把她这样的女子放置于古代还是现代,她都是淑女的典范。一举一动,莫不合了礼教之约:婉约、矜持、谨慎、沉稳,又从容大度。宝钗就像是从古典传统的模子里倒出来的瓷娃娃,有着精致的外表,清阔微冷的内心,华丽的衣着衬得她美伦美焕。这个模子可大可小,可伸可缩。大处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的条条框框,小处可以说是因家庭教导的影响。有因必有果,大小模子的起因造就了瓷宝钗的效果。她生活在既定的模式中,静中有动,动中有止。所有封建主义的教诲训导,在她看来都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她对下体恤,对上顺应,对中润和,有着完全的尊卑观念。

薛宝钗比林黛玉活得精致,也更入乡随俗,令人佩服


任是无情也动人。她对宝玉的爱慕之心,发乎于情,止乎于礼,却依旧会在无意中露出未褪的女儿羞涩。宝钗令人起敬,她的周身环绕着不易见的光环。底下人对她心存感激,上边人见她满心欢喜,周围的人也与她相处和谐。她善于巧妙的化解触之即发的危机,她对长辈顺合,行动之间却不着痕迹,感觉不出“巴结”、“讨好”的突兀,也不存在“逢迎”、“诌媚”的嫌疑。她做事规范、得体又恰到好处,令每个人都觉得爽口、爽心。良好的修养、合时宜的行为,有分寸的为人,令她自然而然成了长辈们眼里心里最合适的未来媳妇人选。如果说双玉之恋是曹公所描绘的理想的爱情,那么宝钗便是老先生笔下标准的淑女。

薛宝钗比林黛玉活得精致,也更入乡随俗,令人佩服


然而这位标准的淑女,却不是单纯靠生活其中的多重“模子”翻倒而成的。一个人如果把听天由命的思想发展成习惯,那么他便再也不会存有“反抗”的条件以及“觉醒”的意识。

宝钗正是身处悲剧的涡流而不自知的悲剧性人物。她不单毫无驳斥的接受了封建传统的压抑与约束,而且还进行残酷自觉的历练,将这种人性的不良缠裹发挥到极致。她的身上我们多少可以寻觅到一抹修行者的影子。旧制磨练她的精神,她却用旧制来进行审视自我的内心雕琢。她手持刻刀,深磨精刻,将自己磨练的人情洞达、清通冷漠。

薛宝钗比林黛玉活得精致,也更入乡随俗,令人佩服


她是无可挑剔的真正的淑女,却也是整个时代的悲哀。许多事情,她身不由已,却被后来的读者冠上种种罪名,甚是可怜。那个社会对女性的摧残,可以说是影响甚巨。从肉体到精神,从精神到心灵,无坚不催。宝钗的可贵之处在于她保有了少女的纯真,在污浊的环境中,她依然是纯洁的女孩儿,人性不泯,薛宝钗比林黛玉活得精致,也更入乡随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