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釵比林黛玉活得精緻,也更入鄉隨俗,令人佩服

紅樓裡的薛寶釵,不論把她這樣的女子放置於古代還是現代,她都是淑女的典範。一舉一動,莫不合了禮教之約:婉約、矜持、謹慎、沉穩,又從容大度。寶釵就像是從古典傳統的模子裡倒出來的瓷娃娃,有著精緻的外表,清闊微冷的內心,華麗的衣著襯得她美倫美煥。這個模子可大可小,可伸可縮。大處可以說是封建社會的條條框框,小處可以說是因家庭教導的影響。有因必有果,大小模子的起因造就了瓷寶釵的效果。她生活在既定的模式中,靜中有動,動中有止。所有封建主義的教誨訓導,在她看來都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她對下體恤,對上順應,對中潤和,有著完全的尊卑觀念。

薛寶釵比林黛玉活得精緻,也更入鄉隨俗,令人佩服


任是無情也動人。她對寶玉的愛慕之心,發乎於情,止乎於禮,卻依舊會在無意中露出未褪的女兒羞澀。寶釵令人起敬,她的周身環繞著不易見的光環。底下人對她心存感激,上邊人見她滿心歡喜,周圍的人也與她相處和諧。她善於巧妙的化解觸之即發的危機,她對長輩順合,行動之間卻不著痕跡,感覺不出“巴結”、“討好”的突兀,也不存在“逢迎”、“謅媚”的嫌疑。她做事規範、得體又恰到好處,令每個人都覺得爽口、爽心。良好的修養、合時宜的行為,有分寸的為人,令她自然而然成了長輩們眼裡心裡最合適的未來媳婦人選。如果說雙玉之戀是曹公所描繪的理想的愛情,那麼寶釵便是老先生筆下標準的淑女。

薛寶釵比林黛玉活得精緻,也更入鄉隨俗,令人佩服


然而這位標準的淑女,卻不是單純靠生活其中的多重“模子”翻倒而成的。一個人如果把聽天由命的思想發展成習慣,那麼他便再也不會存有“反抗”的條件以及“覺醒”的意識。

寶釵正是身處悲劇的渦流而不自知的悲劇性人物。她不單毫無駁斥的接受了封建傳統的壓抑與約束,而且還進行殘酷自覺的歷練,將這種人性的不良纏裹發揮到極致。她的身上我們多少可以尋覓到一抹修行者的影子。舊制磨練她的精神,她卻用舊制來進行審視自我的內心雕琢。她手持刻刀,深磨精刻,將自己磨練的人情洞達、清通冷漠。

薛寶釵比林黛玉活得精緻,也更入鄉隨俗,令人佩服


她是無可挑剔的真正的淑女,卻也是整個時代的悲哀。許多事情,她身不由已,卻被後來的讀者冠上種種罪名,甚是可憐。那個社會對女性的摧殘,可以說是影響甚巨。從肉體到精神,從精神到心靈,無堅不催。寶釵的可貴之處在於她保有了少女的純真,在汙濁的環境中,她依然是純潔的女孩兒,人性不泯,薛寶釵比林黛玉活得精緻,也更入鄉隨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