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釵:早熟的女孩,都是在不斷失去中殘酷成長

薛寶釵:早熟的女孩,都是在不斷失去中殘酷成長

紅樓夢裡,薛寶釵被奉為牡丹花神,任是無情也動人。她有著豐滿美豔的容貌,臉若銀盆,眼如水杏。她是大家都稱讚的寶姐姐,連史湘雲都說“你若敢挑寶姐姐的不是,我就服了你”可是眾人稱讚的寶姐姐卻是一個頂著壓力孤獨而可憐的人。

寶釵是孤獨的。黛玉尚且有紫鵑做姐妹,有寶玉做知己。可是寶釵卻始終是孤獨的,她跟所有人都交好,卻沒有一個人會真真的說一聲她是我朋友。

她被封建教條早早的劃入了成人的行列,所以她心裡主僕就是主僕,她和鶯兒沒有黛玉和紫鵑的親近,卻又還是個真真的少女,渴望融入大家,所以使她處於了一個尷尬境地。

她勸寶玉多學學仕途經濟,惹得寶玉不快,又因處事成熟圓滑造成與黛玉的隔離,自己的哥哥薛蟠又是個呆霸王,母親遇到事情也犯糊塗,她的孤獨無處不在。

看上去,很多人跟寶釵玩的好,賈府上下對她的評價也極好,但她的內心深處,卻沒有一個能真正聊得來的知己,很多事都只能自己扛著。

她畢竟是閨中少女,也想真真實實的去和別人交好。所以,在黛玉生病時她會去送燕窩,在黛玉玩骨牌不小心說出西廂記句子時,她也會特意說顰兒我要審你,藉此開導黛玉。這些都是偽裝不出的善良與真誠。

薛寶釵:早熟的女孩,都是在不斷失去中殘酷成長

寶釵是可悲的。在愛情裡,寶釵贏了金玉良緣,卻輸了一生的愛情。導致她愛情失敗的除了她從小接受的觀念,更是那個大家庭那個環境的逼迫。

她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男子要努力求取功名,致力於仕途經濟,女子只要以女紅針黹為要就好。所以她不愛花兒粉兒,把自己的房間收拾的雪洞一般,只知道依貼母懷,其餘的事與他無關。

哪怕是金玉良緣,她也絕不會主動去做什麼,而是認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要父母安排操持,她一切照搬。

她心裡未嘗不喜歡寶玉,但絕不會像黛玉一樣表現出來。而最終她明知寶黛愛情,卻還是在父母做主下,選擇嫁給寶玉,她寧可犧牲自己的青春、愛情和幸福,也要做一個世俗眼中最完美的千金小姐。

事實證明,寶玉出家後,寶釵守寡到老。她的一生贏了姻緣輸了愛情,是可悲可嘆的。

薛寶釵:早熟的女孩,都是在不斷失去中殘酷成長

寶釵是冷漠的。王熙鳳說她“不干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這是寶釵的處世哲學,不惹事,不生事,事情來了能躲就躲,所以抄檢大觀園後她會第一時間搬離。

金釧兒死了,她不傷心,而是趕去用謊言安慰王夫人。為了不讓紅玉懷疑自己,她一招金蟬脫殼,滴翠亭偷聽的人就成了黛玉。柳湘蓮丟了,薛蟠都傷心的流淚,她關心的是家族生意。寶釵的冷漠有時讓人心驚不已,這不是一個閨閣少女該有的樣子,然而,在看來她做好了女子該遵守的一切,卻忘了自己就是少女。

正是自主意識萌芽的時候而她卻過早成了雕刻品,成了沒有感情和熱情的成人,在寶玉眼裡她只剩了呆滯。然而對寶釵來說,她需要成熟,需要冷漠,需要不斷地用這些來武裝自己,讓自己變得成熟和強大。

在外人看來的冷漠,卻是她自己的保護色,她需要處變不驚的冷靜,置身事外的淡定,更需要上慰母心,下定兄性,左顧生意,右顧人心。她的冷漠,讓她更清醒,但也過早地失去了更多本該屬於她的少女時光。

薛寶釵:早熟的女孩,都是在不斷失去中殘酷成長

寶釵是可憐的。在大觀園所有女孩中,寶釵該是活得最累的一個了。黛玉雖是父母雙亡卻有賈母寶玉紫鵑甚至王熙鳳的團寵,而寶釵暫住賈府卻只有母親哥哥,且哥哥薛蟠也是個不爭氣的。

對寶釵來說,父親去世的早,哥哥大字不識幾個,母親遇到事情也容易沒主意,且年紀大了,一家三口只剩下她,既要依貼母懷,又要照顧家族生意,而客居賈府的她們,說話做事都要注意分寸和影響。

寶玉黛玉有靠山,尚可以盡情地做富貴公子千金小姐該做的事,吟詩作賦,繪畫下棋,而寶釵沒有靠山,只能讓自己成為靠山,她被生活磨礪的過早退了稚氣,所以還是少女的她不得不早熟。

可以說,寶釵的一生,成也是因為太遵封建禮教,敗也是因為太遵封建禮教。她和黛玉最大的區別就是黛玉依舊真誠,有著小脾氣小任性,雖讓人感覺有些不舒服,但更願意付予信任。而寶釵卻過早地成熟,選擇成為一個收起真心的大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