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早熟的女孩,都是在不断失去中残酷成长

薛宝钗:早熟的女孩,都是在不断失去中残酷成长

红楼梦里,薛宝钗被奉为牡丹花神,任是无情也动人。她有着丰满美艳的容貌,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她是大家都称赞的宝姐姐,连史湘云都说“你若敢挑宝姐姐的不是,我就服了你”可是众人称赞的宝姐姐却是一个顶着压力孤独而可怜的人。

宝钗是孤独的。黛玉尚且有紫鹃做姐妹,有宝玉做知己。可是宝钗却始终是孤独的,她跟所有人都交好,却没有一个人会真真的说一声她是我朋友。

她被封建教条早早的划入了成人的行列,所以她心里主仆就是主仆,她和莺儿没有黛玉和紫鹃的亲近,却又还是个真真的少女,渴望融入大家,所以使她处于了一个尴尬境地。

她劝宝玉多学学仕途经济,惹得宝玉不快,又因处事成熟圆滑造成与黛玉的隔离,自己的哥哥薛蟠又是个呆霸王,母亲遇到事情也犯糊涂,她的孤独无处不在。

看上去,很多人跟宝钗玩的好,贾府上下对她的评价也极好,但她的内心深处,却没有一个能真正聊得来的知己,很多事都只能自己扛着。

她毕竟是闺中少女,也想真真实实的去和别人交好。所以,在黛玉生病时她会去送燕窝,在黛玉玩骨牌不小心说出西厢记句子时,她也会特意说颦儿我要审你,借此开导黛玉。这些都是伪装不出的善良与真诚。

薛宝钗:早熟的女孩,都是在不断失去中残酷成长

宝钗是可悲的。在爱情里,宝钗赢了金玉良缘,却输了一生的爱情。导致她爱情失败的除了她从小接受的观念,更是那个大家庭那个环境的逼迫。

她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子要努力求取功名,致力于仕途经济,女子只要以女红针黹为要就好。所以她不爱花儿粉儿,把自己的房间收拾的雪洞一般,只知道依贴母怀,其余的事与他无关。

哪怕是金玉良缘,她也绝不会主动去做什么,而是认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要父母安排操持,她一切照搬。

她心里未尝不喜欢宝玉,但绝不会像黛玉一样表现出来。而最终她明知宝黛爱情,却还是在父母做主下,选择嫁给宝玉,她宁可牺牲自己的青春、爱情和幸福,也要做一个世俗眼中最完美的千金小姐。

事实证明,宝玉出家后,宝钗守寡到老。她的一生赢了姻缘输了爱情,是可悲可叹的。

薛宝钗:早熟的女孩,都是在不断失去中残酷成长

宝钗是冷漠的。王熙凤说她“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这是宝钗的处世哲学,不惹事,不生事,事情来了能躲就躲,所以抄检大观园后她会第一时间搬离。

金钏儿死了,她不伤心,而是赶去用谎言安慰王夫人。为了不让红玉怀疑自己,她一招金蝉脱壳,滴翠亭偷听的人就成了黛玉。柳湘莲丢了,薛蟠都伤心的流泪,她关心的是家族生意。宝钗的冷漠有时让人心惊不已,这不是一个闺阁少女该有的样子,然而,在看来她做好了女子该遵守的一切,却忘了自己就是少女。

正是自主意识萌芽的时候而她却过早成了雕刻品,成了没有感情和热情的成人,在宝玉眼里她只剩了呆滞。然而对宝钗来说,她需要成熟,需要冷漠,需要不断地用这些来武装自己,让自己变得成熟和强大。

在外人看来的冷漠,却是她自己的保护色,她需要处变不惊的冷静,置身事外的淡定,更需要上慰母心,下定兄性,左顾生意,右顾人心。她的冷漠,让她更清醒,但也过早地失去了更多本该属于她的少女时光。

薛宝钗:早熟的女孩,都是在不断失去中残酷成长

宝钗是可怜的。在大观园所有女孩中,宝钗该是活得最累的一个了。黛玉虽是父母双亡却有贾母宝玉紫鹃甚至王熙凤的团宠,而宝钗暂住贾府却只有母亲哥哥,且哥哥薛蟠也是个不争气的。

对宝钗来说,父亲去世的早,哥哥大字不识几个,母亲遇到事情也容易没主意,且年纪大了,一家三口只剩下她,既要依贴母怀,又要照顾家族生意,而客居贾府的她们,说话做事都要注意分寸和影响。

宝玉黛玉有靠山,尚可以尽情地做富贵公子千金小姐该做的事,吟诗作赋,绘画下棋,而宝钗没有靠山,只能让自己成为靠山,她被生活磨砺的过早退了稚气,所以还是少女的她不得不早熟。

可以说,宝钗的一生,成也是因为太遵封建礼教,败也是因为太遵封建礼教。她和黛玉最大的区别就是黛玉依旧真诚,有着小脾气小任性,虽让人感觉有些不舒服,但更愿意付予信任。而宝钗却过早地成熟,选择成为一个收起真心的大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