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28家分公司,女鞋銷量躍居全球第一,它就靠一雙49元的鞋!

從一家小作坊開始,經過20多年的年發展,大東鞋業現今已是一家擁有28家分公司、銷售網點超過9000個的大集團,其女鞋銷量更是躍居全球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2年之前,大東一直都只是溫州眾多鞋業公司之一,不怎麼出彩的,但就在這一年過後,大東卻成為了溫州鞋業界的焦點,品牌地位猛然上升。

不只是這樣!2016年、2017年這兩年間,國內鞋業出現了頹勢,百麗退市,達芙妮關店等接連發生。

大東卻是保持著穩步上升的腳步,開店多達5000多家,女鞋銷量達到了全球第一。大東是憑什麼做到這些的?

1

另闢運營模式

回顧大東的發展經歷,2012年是其發展的重要轉折點,因為在這一年大東的創始人陳光敏做了一個極為關鍵的決定。

1995年,一直經營著小型手工製鞋作坊的陳光敏,不再甘於做著小型作坊的生意,想鞋類零售做大做好,便正式成立了浙江康鳳鞋業有限公司(大東鞋業的前身)。

然而,直到2012年,大東鞋業雖已開出不少分公司,能自主研發生產,但是總體銷量依舊不怎麼高。

同時,在電子商務的衝擊下,整個鞋類實體店的零售情況愈下,不容樂觀。再加上,當時市場上盛行的連鎖專賣模式、終端專賣網點模式都不大適合大東。

陳光敏和其團隊在一番調查分析下,最終決定進行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造,一改之前的代理商運營模式,另闢一個嶄新的運營模式,即公司控股分公司。

稍微瞭解點代理的應該多都知道,一層層代理下來,產品的最終零售價格往往是翻了好幾番的,難以做到讓利於消費者。加之不少代理商會拖欠款項,導致資金迴轉不及時,易出現資金鍊斷裂。

歷來,都是放權容易,收權難。這最初由代理商掌控的分公司在一時間之間怕是難以收得回的。但是,陳光明做到了,他是這樣做的:

對各個分公司進行折價,改造之後,這個折價可佔分公司49%股份,總公司控股、佔51%股份,此後,這個分公司的資金方面、鋪貨鞋款等方面便全由總公司負責。最吸引人的一點是,就算是分公司出現虧損,總公司每年還是要以最初折價的10%給予最低收益。

這番收權的舉動,為之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是大東逐漸崛起的第一步。

2

聯營開店 資金回收快

與收權同時進行的就是實行聯營開店模式,將原先的加盟商投資開的專賣店全部改組為聯營店。

改組之後,加盟商的主要投入為店面押金、店內員工工資及押金,之後就是進行日常運營、享受收益,而其他的鋪貨、設計店面等都由總公司統一管理。

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全國範圍內的各個專賣店的貨款能在第一時間彙總到總公司的賬戶,公司的整個資金週轉率得到了提高,利用率就隨之提高,就能有效地支持其他環節的投入。

還有一點就是產品的最終售價就有可下降的空間。按照之前的代理制度,一雙成本50元的鞋子,到加盟商手裡,其售價可能會高達300元。

而省去一層層代理商的聯營店制度,公司直接鋪貨到各個店鋪裡,同樣成本的鞋子售價最高也就180元。

這樣一來,大東鞋業就具備了價格優勢,更能吸引住眾多消費者。

3

又賣又送 低價引流

此外,大東在生產環節上還進行了大力精減,將設計和生產結合起來,建立起3處研發生產基地,最大程度地實現了機械化大規模生產,促進成本的降低。

與百麗、達芙妮等鞋業巨頭相比,最初的大東主攻的市場不在一線城市,而是二三四線城市,具體店鋪的選址則選擇在眾多知名品牌齊聚的市中心、商業區等人流量較高的地點。

這樣做,不僅在無形中提升了品牌形象,而且投入的租金成本也會比較低,同時又避開了與巨頭們的正面交鋒。

能進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後,即便是售價遠低於同行,也不會虧本。這才有了大東鞋店的鞋子的定價大多為59元、79元、99元、119元等,能高過200元沒有幾雙。

再者,陳光敏始終堅持零庫存銷售模式,每一季的產品都爭取在季末能全部賣出,甚至於買不掉就送出去,總之,不留存,不會將今年的鞋子留到明年來賣。

一來是每年流行的款式會不同,來年只會更難賣出;二來是革質鞋子不易保存,會氧化;同時,還會佔用倉庫用地,佔用資金。

因此,哪怕是會虧本,到最後大東的鞋子會低至49元一雙,甚至於買一送一。

這般低價,品質也還不錯,自然是會吸引一批又一批地消費者前來購買,而且還會一次性買上好幾雙,銷量自然就跟著逐年提高了。

憑藉獨創的大東模式,大東鞋業在6年的時間裡,高速發展,在全國開出了5000多家門店,女鞋銷量躍居全球第一。

雖然,業界對這個大東模式褒貶不一,但是,大東鞋業的確是因此取得了成功,實現高速發展擴張。

就目前來看,大東已經搶佔下了低價品牌市場,提高品質將是之後大東發展中作為重要的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