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稜軍刺”真的是被聯合國禁止使用的嗎?

銅仁那些事

並沒有被禁用,之所以被捨棄,更多的是因為功能單一,已經不適應現代作戰需要了。


圖:三稜軍刺

聯合國禁用武器主要是現代戰爭法規定的關於戰爭和武裝衝突中禁止使用的過分傷害力和濫殺濫傷作用的武器。比如,集束炸彈,白磷彈,毒氣彈,高爆散彈,達姆彈等。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禁止使用極度殘酷的武器。一般是指在給戰鬥人員造成極度痛苦後使之死亡的武器,例如達姆彈,以及能使人致殘或陷入長期痛苦的常規武器等。


圖:達姆彈

2、禁止使用有毒的化學和生物武器。包括毒氣彈和常見的化學武器,這類的禁用已經明確規定在一系列國際公約中。

圖:毒氣彈

3、禁止使用,存儲,獲取和轉讓殺傷人員的地雷。但並沒有明確禁止設計成在車輛出現,接近或者接觸時爆炸的地雷,也未禁止可遙控爆炸的地雷。

通過以上幾點可以發現,當前國際法明確禁用的武器只有極度殘酷的武器,毒氣,生化武器以及專門殺傷人員的地雷。而三稜軍刺顯然並不在此列。



圖:白磷彈

值得注意的是,核武器並沒有被國際法明確禁止禁止,目前國際法還未對核武器做出明確規定。聯合國曾想通過全球禁止核武器條約,但五大國都沒參加。目前,聯合國只通過了禁止核擴散條約。

【你覺得為什麼大國不願意簽訂禁止核武器條約?歡迎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兵者詭道也

沒有的事!三稜軍刺只是錐形刺刀的一種,中國56半、56沖和63式步槍用的就是這個,至今仍活躍在亞非拉的一些戰場上。稜刺有加工方便、成本低廉的優點,但功能單一,與步槍分離後基本沒有獨立的使用價值,因此在新式槍械上已經見不到蹤影了。

軍用刺刀根據刀身和截面形狀可以分為錐形刺刀和刀/劍形刺刀兩大類。錐形刺刀的截面多數設計成三角形和十字形,其中三角形截面的稱為“三稜刺刀”,十字形的稱為“四稜刺刀”,一般都帶有比較明顯的稜角突起,所以叫做“稜刺”。相鄰兩個稜角之間有的是凹面,有的是平面。凹面設計主要是為了節省材料和增加強度,也可作為血槽。

稜刺的邊角一般都是鈍的,頭部也不是十分尖銳,一般都做成類似扁口螺絲刀的形狀或者直接磨成圓形,這主要是為了避免誤傷使用者。同樣的道理,軍刺也不會淬毒,其表面不反光的暗白色是鍍鉻所致。鍍鉻是為了提升硬度、耐磨性和防鏽效果,也是槍炮加工中常見的工藝。

法、俄陸軍曾經長期大量裝備軍用稜刺,例如,法國的林白四稜刺刀一直裝備到1945年。解放軍成建制裝備的第一種軍刺——53式刺刀就是仿自莫辛納甘步騎槍採用的四稜刺刀,而56半採用的三稜軍刺則是仿自蘇聯sks半自動步槍的稜刺版本。

現代軍用刺刀的趨勢是多功能化,曾經的稜刺大國蘇聯成為先行者。1959年,AKM配用的新型“多功能刺刀”正式亮相。這種刺刀在短劍式刺刀的基礎上增加了剪鐵絲網和鋸割物體的功能,變成了士兵手中的多功能工具。此設計思路迅速被世界各國接受,隨後誕生了一大批新型多功能軍用刺刀,例如美國的M9刺刀和中國的95式刺刀。


復興軍事


56式三稜軍刺,中國造。此刀用合金鋼鍛壓打造而成,鋼材的硬度在60HRC以上。刀身呈稜型,三面血槽。整刀經過熱處理,硬度極高,可穿透普通的防刺服。刀身熱處理時加有毒素,一旦刺破人體皮膚則傷口很難癒合。刀身帶有槍環和底座,可上於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1、56-2全自動步槍上。刀身經過去光處理,刀呈灰白色,不反光,可以輕易的刺穿2個成年人的胸膛。國際認證為最毒刺刀,已禁用,只用作禮儀表演。


56式軍刺本來是戰後清理戰場、用來處死未死敵軍和清理戰俘的,《日內瓦公約》禁止屠殺戰俘,所以“戰俘刀”也就不用作清理戰俘了。它的設計是以刺和放血為主,劈、挑、削的功能較弱。刺入人體以後,通過血槽迅速將空氣引入,空氣在體內形成大量泡沫,阻塞住血管,只需刺入人體任何部位8cm左右就可使敵手即刻斃命。而且在消除負壓的體腔內將刺拔出,毫不費力。這是異常實用的殺人利器,磷化處理表面慘白的光代替了烤藍。冶煉時出於金屬性質的需要加入了一定量的砷元素(完整的成品軍刺是無毒的)。在戰場上表面的磷塗層磨損後暴露出含有砷的鋼體,即使只擦傷敵人的皮膚也很難癒合,至此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對越自衛反擊戰後,江湖上會流傳出種種“軍刺浸泡過毒素”的傳說。


56式軍刺的刀口事實上沒有專門的喂毒。它直接安裝在槍上,可以摺疊收起來,一般不拆下來使用。它沒有扁平的刀身,只有三稜的刃口,只能刺不能砍,因此被稱為“刺”而不是“刀”。


關於三稜刺,傷口是可以縫合的,三稜刺的優點在於不吸肉和易於導入空氣。我軍列裝的56式三稜刺刀平時是不開刃的,只有臨戰上前線時才開,當年老山前線的解放軍指戰員、藏南的鋼鐵英雄們,用的就是這把利刃。


鑑史明鏡

我當兵時候在新兵連用過56衝鋒,下連用81和95。說說我自己的感受,僅代表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三稜刺刀確實很有名、很厲害,但是沒有網上說的那麼邪乎。先說造型,

圓錐型是考慮到實際應用中56最適合的格鬥動作-徒步刺。說白了就是隻能當茅用,用過的人都知道56是攥不住的,不適合劈砍的大動作,後來81改進了不少。三邊空槽設計減輕重量還能保持韌度,附帶放血屬性,所以很多人稱之為血槽。為什麼不設計成兩槽或者空心,你看看81刺刀就明白了。放血傷害程度取決於紮在哪,用個小刀片割腕也能血流成河,你用刺刀紮在屁股上也就那麼點兒事。傳言說三稜傷口無法縫合,也是有點誇張,確實比一般刀傷難縫合,但你再難縫合有手雷炸的開放傷難縫合嗎?刺刀帶毒這事也有點忽悠人,刺刀保養的時候會塗抹專用的槍械保養劑。成分跟汽車用的潤滑劑防鏽油差不多。你想想給你身上扎個眼再抹點自行車鏈條上的黃油,能不感染嗎!

三稜刺其實就是一個大錐子。特定的時期造就了他的名氣,如果真的是兩個人互毆,我寧願選擇剁肉的菜刀。


犟犟的犟

“三稜軍刺”也就是56沖和63步上使用的刺刀,即刀身呈稜型,有三面樋的軍刺。“三稜軍刺”不是我國首創的,早在排槍時代,老式的燧發槍上就已經出現三稜形狀的刺刀,且其也不是聯合國禁止使用的,而是因其他原因退出軍械舞臺。




傷口不好縫合


塗有劇毒

此種傳言應出自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交戰中我軍士兵為了保養軍刺,會塗上可能含有重金屬的槍油,且因是在叢林中作戰“三稜軍刺”表面的磷塗層易磨損後暴露出含有砷的鋼體,加上沾滿了泥土和細菌,在戰地的潮溼悶熱環境下,被刺中的越南士兵傷口往往容易不癒合感染潰爛,再加上越南的醫療水平很差,所以受傷的士兵死亡率很高,於是出現軍刺有劇毒的傳言。




“三稜軍刺”優點

在戰鬥使用方便快捷,“三稜軍刺”血槽除了放血外,更重要的是有利於進行下一動作,刺進入人體後血液會隨血槽迅速排出,肌肉收縮時因無法貼緊刺刀面而不會“吸”住刺刀,可以快速從人體拔出進行下一步的動作,如果沒有血槽,因為血壓和肌肉劇烈收縮,刺會被裹在人體內,這樣的話拔出刺就會很困難,影響士兵的進一步的動作,爭取時間在戰場上就意味贏得生命。




“三稜軍刺”缺點

“三稜軍刺”使用功能過於功能單一,缺乏現代刺刀普遍具有的砍、鋸、剪等功能。而適合現代戰爭需求的刺刀,不但要考慮具有的刺刀基本使用功能,還應當考慮格鬥及野外生存的需求,因此“三稜軍刺”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戰爭需求,才改成了81式刺刀,現我軍配備的是95式多用途刺刀。



“三稜軍刺”雖已成為過去式,但其造型用操作便捷性,仍受到廣大軍迷們的喜愛。



孤燈伴閒客

現在網上關於三稜刺的傳言,基本上都是謠言。殺傷力沒那麼大,血槽說也是扯淡,做成三稜形是因為使用的鋼材沒有足夠強度,起到加強筋的作用。有毒說也是謠言,至於無法縫合,更是無稽之談。之所以棄用,是因為不好用。


仙緣187303140

這個軍刺以前還行,因為捅人傷口三稜形縫不住導致流血過多而死,現在醫療水平這麼發達,對付這種傷口早已沒有任何壓力,再就是功能不實用,太單一。貌似除了捅人沒有別的用途了,不像匕首這些武器,可以殺人還可以切割東西等等


少年時的帝國夢

事實是:三稜軍刺並沒有被聯合國禁用,而是因為功能單一、不符合戰爭需要而被淘汰了。

聯合國還沒有無聊到專門為了一把冷兵器而出臺禁用條例。所有禁用武器條例中,最細微的也是誘餌雷、達姆彈之類。由於軍刺超低的使用頻率,還不至於對人類社會造成巨大危害。因此聯合國也沒有理由禁止使用。

單就殺傷力來說,三稜刺的優勢在於長度,一般在50釐米。而劍形刺如美軍M9多功能刺刀,長度僅為30釐米。對於近距離肉搏戰來說,側重刺殺的三稜刺在稍遠距離上會佔據一定優勢。

由於沒有側面開刃,三稜刺只能用於刺殺,無法進行劈砍等戰術動作,在一米以內的貼身戰中,未必佔上風。因為三稜刺在捅出之後,只能收回來再行刺出;而劍形刺在捅出之後還可以順勢下劃或上挑。

因此在實際拼殺中,如果無法利用長度優勢一擊命中,劍形刺就會佔據上風。

隨著自動火力的發展,面對面拼刺的機會越來越少,因此專為刺殺而設計的三稜刺面臨淘汰。多功能使用是現代刺刀發展的基本理念,既能拼刺又能劈砍,平時用作格鬥匕首,關鍵時刻用來剪鐵絲網、充當螺絲刀等功能。

因此三稜刺被淘汰也就不難理解了。至於傷口無法縫合、三稜刺有劇毒等說法也都是謠言,大家理性看待。

完成了歷史使命,光榮退役是這把傳奇刺刀的最好歸宿!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武器裝備秀

不是的,既不是因為有毒,也不是因為傷口難以癒合,是因為功能單一,它的淘汰是隨著56步槍的淘汰而自然淘汰的。另外很多網友有四種錯誤的說法1.刀頭是尖的,不,答案是頭是扁梯形的橫截面,不是尖的,也不是三角△的,因為它刺殺靠的是力劈作用(斧頭原理),不是靠尖。2.部隊的都是沒開刃的,打仗臨時開刃,不,答案是它不開刃,不是靠刃切割,靠的是力劈的衝擊力,所以不會產生奔馳車標那樣的三叉口,也不會縫合不上,因為只是一個血窟窿(仔細看三稜刀總體是圓柱形,三稜是凹進去的血槽,不是凸出的三條刃!!!),更沒有砒霜等成分。3.被神話的越戰記錄,事實上56步槍或56衝在自衛反擊戰中拼刺刀的記錄很少,直接死於三稜刺刀的事情沒有史料支持。4.三稜刀不是我國獨有特有以及罕有的發明,它來自歐美軍隊長槍。所以不要神話三稜刀了,知道神話三稜刀的源頭是哪裡嗎?是8090年代的地下文學(神話一些被嚴打的分子)和90年代的電影《中南海保鏢》,看完錄像後,我特意去大門崗仔細研究了一番。這種固定方式單一,拆卸不便,功能單一的裝備淘汰是大勢所趨,沒必要用神話來懷念它。


23350319

關於三稜軍刺被什麼聯合國禁用的事請,純屬謠言。

刺刀發明以來,開始有不同的形狀,劍形的居多,劍形刺刀,裝在步槍上是刺刀,取下來可以做匕首,或者工具刀,用途比較多。刺的形狀簡單,用途單一,只有一種功能。

劍形刺刀和刺兩種刺刀相比,劍形刺刀用途多,但是隻要複雜,對於工藝要求好,而且對於材料熱處理的要求高,同時一般劍形刺刀都是可以拆卸的,對於製造的公差要求非常高,抗戰時期八路軍的刺刀很少,而且自己的兵工廠不能製造就是由於劍形刺刀對於公差要求,超出了兵工廠的能力,你不能說,製造出來的刺刀只能放到一隻步槍上,別的步槍不能用。

相對來說,刺的工藝要求簡單,而且由於形狀的原因,刺本身的強度很大,不容易彎折。而且,刺一般都是摺疊在槍管上,不用拆下來,這樣對於工藝要求低一些,對於公差要求也可以低一些,在一開始工廠的生產水平不高是可以生產出來合格的產品。

原來使用刺的國家除了中國,蘇聯也是,隨著國家工業水平的提升,刺也慢慢從刺刀中被淘汰,現代戰爭中,拼刺的機會少之又少,刺刀的長度都在慢慢縮短,原來的刺刀都有50釐米,現在的刺刀一般都在30釐米左右,同時強調多用途,所以功能單一的刺也就被淘汰。這個是根據武器發展的規律作出的決定,沒有聯合國什麼事。

至於刺刀上塗毒藥什麼的都是無稽之談,刺刀上邊一般連刃都不開,更不要說塗毒藥了,如果給刺刀上塗上毒藥,那麼很有可能首先出現誤傷的情況。刺刀傷口不容易癒合並不是由於藥物什麼的,是因為在刺刀平時都是暴露在自然環境中,而且也不會進行什麼消毒,所以上邊的細菌很多,而戰時還有可能沾上泥土,這樣在進入人體以後就會造成感染,是傷口潰爛不容易癒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