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動物界的父母,是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看看動物界的父母,是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我們人類常常自詡為萬物之靈。

在我們看來,在很多方面,動物是不如人類聰明的。但是隻要做了父母,任何生物,都會為了孩子操碎了心吧!我們很多人,教育孩子,甚至不如動物有耐心。

希望這篇文會給我們人類一些反思。

我們人,比動物先進的我們,該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

看看動物界的父母,是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馬哈魚

馬哈魚:

非洲大陸四周的廣闊海域中,生活著一種大馬哈魚。它的孩子出生以後,最先得到的食物卻是自已生身母親的內體。它們的母親在自己孩子吮吸和撕咬自己的血肉時,只是極其痛苦地在海水裡翻騰,卻從不作出絲毫的反抗。大馬哈魚為了孩子的成長,只能在眾多孩子的撕咬之下,把自己的一具骨骸沉於海底....

大馬哈魚對孩子的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而孩子對母親的殘忍,豈不也同樣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嗎?

現實生活中,為了孩子的成長,任何一位母親都會心甘情願地付出自己的一切——哪怕這種付出需要以生命為代價,她們也在所不惜。但是,付出和得到,從來就不是等值的。

為人父母者,既需要為孩子的成長付出代價,也要教會孩子懂得回報。

看看動物界的父母,是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狐狸

狐狸:

老狐狸為了餵飽出生不久的小狐狸,不辭辛勞,到處覓食,甚至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去偷盜獵人布在陷阱裡的誘餌。而當小狐狸一旦長大,具有獨自覓食的能力,老狐狸就豪不留情地將其趕出家門。如果有誰戀戀不捨,它就連抓帶咬,將其逐走。

老狐狸的這種前後迥異的親子行為,用心良苦,大自然是殘酷的,弱肉強食,幾乎隨處可見。只有敢於闖蕩的強者,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狐狸,只是一般的動物,尚且知道為子女作長遠的考慮。

人為萬物之靈,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理應比狐狸更為耐心,而不是這麼簡單粗暴。

看看動物界的父母,是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青蛙

青蛙:

春天,如果興趣到小河邊、池塘邊走一走,就會發現一群群黑色的小蝌蚪。隨你怎麼捕捉它們,它們的母親都是不會出來保護的。如果你再細心一點,在水裡看一看,偶爾能見到蟾蜍,即絕對見不到青蛙。青蛙和蟾蜍的孩子都是蝌蚪,它們對孩子的關愛都不算盡職,青蛙似乎又重了幾分。

難怪有人這樣說:“青蛙愛它寶乖乖,怎麼愛?生下扔掉不再睬。”

同為母親,同為母愛,青蛙和大馬哈魚相比,走的雖是完全相反的兩條道兒,但都偏離了愛子的正確軌道,都不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為它們留下的都是一群“沒娘”的孩子!

看看動物界的父母,是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老虎

老虎:

在電視片中,也許你早就看過這樣的鏡頭,老虎在帶領幼虎奔跑騰躍時,常用鋒利的爪子,突然將幼虎抓起來,扔出去;有時還用利齒叼起幼虎,將它們扔進山澗或溪水之中,然後看著它們爬上岸來。

“老虎愛它乖寶寶,怎麼愛?用嘴叼著使勁摔,越摔它越長得快。”

雖然老虎馴崽的方法只是出於適應生存環境的本能,並不具備人類智慧的色彩。

但是,讓幼虎在“摔打”中成長,以這種方式收取“越摔它越長得快”的奇妙效果,卻是發人深省的,未來世界是一個充滿激烈競爭的世界,沒有奔跑騰躍的本領,沒有勇猛堅毅的性格,沒有出類拔萃的智慧,是絕對適應不了的。

高爾基說:“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可是,要善於教育他們,這就是國家的一件大事了,這需要才能和淵博的生活知識。”

看看動物界的父母,是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非洲豹

非洲豹:

善於奔跑的非洲豹在捕到獵物時,不是立即將其咬死,美餐一頓,而是暫且放它一馬,讓它逃生。然後,立即驅趕尾隨而來的豹崽子,前去追趕獵物的豹崽子們中途有所歇氣或停頓,豹媽媽便會怒張大口、豪不留情地撕咬它們。

豹崽子們起先也驚叫躲閃,期待母愛的再次降臨。

但是,它們很快便領悟到媽媽的良苦用心,並立即抖擻精神,奮力追趕那死裡逃生的獵物,直到將它們重新逮住為止。豹媽媽撕咬豹崽子的良苦用心,似乎含有兩個意思:一是教育、二是示範。

說到由這近乎冷酷的教子方式所折射出來的愛子之心,卻表達得深沉而強烈。因為這裡面既有培養,也有生存能力的訓練。儘管自然界的競爭與人類社會的競爭有著本質的區別,但又有不少相近或相類之處,只要有競爭,就必然有其殘酷的一面。

看看動物界的父母,是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金錢豹:

金錢豹:

沒滿月?生存訓練還是要進行

猛獸誕崽後,有個很可怕的隱患,那就是棄崽。“當它們感受到外界威脅時,不僅是離開幼崽那麼簡單,甚至還會吃掉幼崽。”

一隻成年的金錢豹要掌握嫻熟的捕獵進攻技能,學會爬樹、游泳、捕食獵物,還要能夠懂得尋找隱蔽性強的洞穴落戶安家,知道如何填埋糞便,以免被敵人發現蹤跡。“這些本領通過母親的傳授,才能獲得。人工餵養也不能教會它學會所有的本領。”

當母親叼著小豹出來,有意識地將小豹放在石頭上,或者放到山石堆疊形成的凹陷處,再離開的時候,這是攀爬訓練的開始。

小豹子還學會了對著樹磨爪子。“磨爪子這個動作,也是很有標誌意義的,因為爪子磨得鋒利、深厚,在捕獲食物的時候,才能抓得深,控制得牢。”

看看動物界的父母,是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鬣羚:

鬣羚:

除了吃樹葉還教孩子怎麼交配

有些動物,除了學習如何捕食,如何在野外生存,還跟著媽媽學習一些“羞羞”的動作,才能完成種族裡最嚴肅的事情。比如鬣羚。

“鬣羚出生時也是喝奶,但是長大了也要學會吃樹葉。“這時候,母鬣羚不會逼著小鬣羚吃,它通常是在自己吃的時候,喊小鬣羚過來,然後示範如何咀嚼樹葉,小鬣羚雖然不會真的將樹葉吃下去,但是會模仿媽媽的咀嚼動作,親近草料。”

等小鬣羚長大一點的時候,母鬣羚還會對著樹枝等物體,做蹬蹄和頂角的動作,讓小鬣羚跟著做。

再大一點,母鬣羚還要教小鬣羚一個動作——爬跨。這個動作就是狗交配時候的經典動作。學習這個動作,就是為了讓鬣羚明白交配的時候,應該怎麼做。

比起我們東方人的含蓄來說,這樣的性教育,對我們也有一定的啟示。

如果我們不給孩子普及基礎的性教育知識,當那些壞人打孩子的主意時,孩子怎麼能反應過來呢?

看看動物界的父母,是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大象:

大象:

為了生存,教育孩子很暴力

不是所有的媽媽都是溫柔旁觀,細心示範性的。像大象媽媽,有時候就挺暴力。

比如當它發現小象趴在地上,不願意動彈的時候,這時候媽媽愛的飛腳就會踢到小象身上了,要是小象沒反應,媽媽會再加一腳,直到小象站起來為止。

“這種情況一般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小象的肺部器官沒有完全發育成熟,長期趴著,容易壓迫肺部,嚴重的會死亡,二是在野外環境中,要讓小象保持警惕,一旦發生危險情況,可以及時逃離。”

看看動物界的父母,是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恆河猴:

恆河猴:

一個三歲的猩猩,喜歡從瓶子裡喝東西,當人們不再給她提供喝的東西的時候,她就不高興了。

每當她看到人類的嬰兒摟著一個奶瓶時,她就會發脾氣。她會嗚嗚哀鳴,還會把自己扔到地上,捲成一個圓圈在地上打滾兒。

這看起來雖然很有趣,但如果你已經為人父母了,大概這樣的景象你並不陌生,所以我們不應該把小孩子的發脾氣看成是一種滑稽的表現。

父母們有時候會不分場合訓斥孩子。

在印度和尼泊爾發現的恆河猴是一個典型,它們經常表現出旁觀者效應。

當你在超市的時候,也許因為你不給孩子買他想要的東西,他正在發脾氣,這時候你可能也會很生氣,對他發脾氣,因為這是在公共場合。同樣的事情也會發生在恆河猴身上,當他們與朋友和家人在一起時,媽媽們的一半時間都是在跟孩子們發脾氣。

他們會比正常情況下更粗魯,就像我們人類一樣,在公共場所裡管不了自己的孩子,如果有人圍觀,我們就會為了面子大聲訓斥自己的孩子。

如果你是這樣的父母,千萬提醒自己,這跟猴子一樣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