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怎麼才能夠做到“氣沉丹田”?

九天凌霄客

練太極拳怎麼才能夠做到“氣沉丹田”?

我個人的練功體會,氣沉丹田時間很容易的事,沒啥難的。氣沉丹田的感覺就跟我們平時打哈欠的時候往外吐氣的感覺是一樣的。氣沉丹田的時候,全身放鬆,勁力都松沉到腳下。

如何能做到氣沉丹田呢?這就得按照太極拳的要領,含胸塌腰,沉肩墜肘,尾閭松垂,松胯圓襠等等。

首先,含胸不能凹胸,含胸是指兩膀子往外打開時自然的把胸內含一點點即可。

其次,塌腰是指腰勁往下塌住,而不是向前塌腰翹屁股,很多人理解的塌腰就是向前塌腰翹屁股那是不對的。塌腰與松尾閭要領一樣而說法不同而已。

松胯圓襠是比較難做的,在初學者看來難之又難,這是因為腿部的耐受力不夠,很多人也是為了偷懶,避免腿部受力造成胯根不敢松,還有人錯誤的認為兩膝蓋往外撐就是圓襠,那就大錯特錯了,絕大多數的愛好者都是這問題。

練拳首先要確保胯根的松沉,胯根沉下去了,腹股溝內的大筋全部都是鬆開的,沒有任何一根是繃緊的,檢驗的標準也是看大筋鬆開與否。用手摸著腹股溝自己深蹲,一定會有一點是胯根全部鬆開的,找到這個點,也找到胯根松沉的感覺。

這些都能做到了,基本上也就氣沉丹田了,當你能夠很自然的做到的時候,就會覺得很簡單。否則就先從這些地方入手,看看哪裡沒做到,改正了就好。

如果您有更好的比表述,請在留言區或者評論區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大家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太極王敏夫

如果你是習武,不要去找氣,也更加沒有什麼丹田。傳統武術在過去根本沒有這些說法。氣,丹田其實大多來自從民國開始流行的武俠小說。而這些小說中的原型是道家修行的一些說法。

所謂丹田,其實就是因為人體的構造如此,導致人在使用較大力量時腹部必須用力。人們發現這一點後,比較重視腹部用力在格鬥時的運用而已。並沒有什麼太神秘的事情。

而氣到底是什麼,目前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人們在意識訓練時會在自身找到各種流動感冷熱感。這些僅僅是感覺而已,對人擊打力度並沒有提升。

太極拳武技文傳在武術界中是獨一無二的,而文人的很多壞毛病,例如,穿鑿附會,沒有格鬥能力卻臆想各種功夫等,在太極拳的傳播中起到很壞的影響。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太極拳論。這篇文章其實對於格鬥沒有絲毫益處,完全是不會格鬥的文人對於太極拳的意淫。文中每一句都是錯的。今天被很多人奉為經典,可謂誤人不淺。

那麼太極拳能不能格鬥?不必質疑,近代很多著名人物的護衛都是太極拳家。很多其他門派的高手後來投身太極拳也是旁證。孫祿堂晚年精研太極拳並用自己的理解創孫氏太極拳。

那麼你練拳多年為什麼不行?原因是你練錯了。太極拳經典特別的多,其中絕大多數是誤導,典型的就是太極拳論。而真正有意義的基本都是語焉不詳。原因也很簡單,高手心得都是自身體會,這種體會很難用語言描述,而往往高手又不是文人,語言不準確。再就是一般只有體會卻沒有練法,練法大多是秘密。

格鬥的基本要求無非速度,力度,反應能力。太極拳的解決方案是,第一,鍛鍊身體達到儘可能高的協調程度,把力量和速度在身上得到良好疊加。速度和力量都是矢量,在身體各部位肌肉收縮力通過骨骼傳遞疊加,就可以在稍節得到巨大的破壞力。

在意識訓練方面,太極拳要求全神貫注的觀察對手,在對手有念頭攻擊而力量尚未準備好的時候搶先攻擊。

其實太極拳的核心就是這些了。如果你向著氣,丹田,之類的方向下功夫,那就看看現在上億練太極拳的有幾個能打架的?


MAI系統

王宗嶽《太極拳論》中有“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之語,從“氣沉丹田”之語,可以看出太極拳與丹道的關係。然而今日,習太極拳者還有幾人知道太極拳是丹家外功?習練有成可以進入丹道修行?

很多人對太極拳的“氣沉丹田”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有些人認為要練逆式呼吸,有人認為是要意守丹田,卻不知皆非良法。內功者以呼吸為用功者多有,只是並不是每種功夫都可以應用呼吸的,太極拳的招式特點決定了他不可能去配合呼吸來動作。

而且從武技的角度來說,太極拳是擊舞雙並之法,是練時情中有,用時體內含。很多式子在循經導脈之時, 都包含了技擊的作用,而在實際技擊之時,不可能讓你調整呼吸再發力。

用呼吸來修煉內力之法,多隻純為內煉之用,以培養壯大元氣為基,內功有所成就後,尚須學習自然行功之法,欲應用於博鬥與技擊,還是需另有其他功夫專持的。

至於

意守丹田之法,更不可行。我們都知習練太極拳是“以心行氣,務令順遂”,心主神明 ,一旦你意守丹田,真氣就會聚集於小腹,這時你練功,本來真氣要往上走的,結果你硬拉著不給動;真氣要往下行了,你還是要守在丹田那,不讓他運行;那麼練太極拳有何用?

太極拳是“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通過動作來使體內的氣機升降開合,從而陰陽交匯化生元氣,結果你一意守丹田,氣機就死守小腹那,練拳實無用處矣!

習太極拳欲達到氣沉丹田,只需遵三豐祖師之教導,斂神聚氣,養心定性,認真習練即可,因為真正的太極拳,他的拳法招式無一不符合內功要旨,只要專心操持,功夫自然出焉!“氣沉丹田”自然而然的就能實現,不需要其他的施為!


九天凌霄客

氣沉丹田這個要領不是太極拳獨有。實際上各種武術當中基本或多或少有這方面的要領要求。不過首先應該知道的是究竟什麼是所謂的氣。而另一個就是究竟丹田在哪裡。

因為這兩個概念實際上都是比較模糊的。雖然耳熟能詳,但是卻沒有辦法準確做出定義。這裡一方面是古代表達概念和現在有所偏差。二也是由於現代太多玄虛的解讀反而讓概念更加模糊。

我在別的問答當中對這兩種概念也多少闡述過自己的看法,這裡再簡單說一下。首先所謂氣是什麼。有人說是內勁,有人說是能量。也對也不太完全準確,因為按照現在準確的概念定義是沒辦法吻合定義的。實際上所謂的氣,是古人對某種無形無法描述,卻又有一些經驗上能夠印證的功用,並且在實際操作與訓練養成等方面可以通過思想意念進行引導的一種“東西”。古人也無法明確定義,所以強名為“炁”。變成現代的文字就稱之為氣。這個“炁”如果在中醫,氣功的範疇當中,是以意念為引導,以經脈為運行軌跡而成一套經絡體系的。但是在武術當中,雖然也引用了這裡面的概念。不過,更注重的是一種精神專注以及肌肉協調配合的一種實用在搏擊對抗層面的一種動作要領。

同樣所謂的丹田,也是武術引用中醫理念的產物。這裡不再多說中醫經絡甚至是修道等層面的丹田概念。從人體實際結構來說,丹田的位置也就是人盆腔與腰部脊椎結合部位附近,如果按照生理學的判定,實際上是人的物理重心部位。

那麼,結合了氣和丹田的概念,如果說按照實際現代的運動學眼光去看,所謂氣沉丹田的說法,實際上應該是維護人體重心,保持人體在動態對抗性質的搏擊當中的身體動態平衡。

而如何維持動態的平衡,按照現代的對抗性質的運動訓練理念,首先就是始終要維持一個所有四肢與軀幹之間的力量維繫。

例如籃球,足球,教練在對抗當中會要求運動員心理放鬆,但身體上面要“繃住勁”。這其實說白了就是現代對抗性質競技運動的“氣沉丹田”。

所謂“氣沉丹田”一定是心理和身體兩個方面協調實現的。心理克服緊張亢奮。所以實際上武術當中要求的切忌心浮氣躁。中正安舒,等等這些也就是從精神,心理上面的要領要求。而到所謂的丹田,實際上也就是核心力量的穩定維持。因為只有核心穩定的力量維繫,才是能夠做到“在對抗狀態之下技術動作不受影響”的根本保障。而這句話,實際上也就是一切對抗性質的體育運動最終的一個目標。

所以前面說了那麼一大堆,也就最後這個總結。所謂氣沉丹田,實際上就是和現代體育當中越來越注重的核心力量。都是一回事。反而說,拿出一大堆理論說法去越來越玄幻加神乎其神的東西。不如踏踏實實做好這些更加實效一些。


劍客浪心2017

太極拳中“虛領頂勁”和“氣沉丹田”是同時進行的。一起勢,身形未動,氣息已長,上拔的勁和下沉的勁,就已經出來,上拔的勁就形成“虛領頂勁”,上身就輕靈;下沉的勁就象是“氣沉丹田”,下肢就沉穩,虛實陰陽就分出來,但這種感覺是太極拳入門的第一步。

人體有上中下三個丹田,丹田是一個區域,不是某一點。太極拳中所指是“下丹田”,“下丹田”有氣海穴,“氣海穴”顧名思義是人體藏氣的地方。而“下丹田”的區域剛好位於人體的中心,上下左右對稱的中心點,就如球心,在太極拳行拳的過程中,“下丹田”就如人體運行的發動機,丹田動,氣息就動,而氣就是推動肢體運行的能量,傳統太極拳行拳要求以氣推體,氣息膨脹,綿綿不斷,推動肢體運行,所以“氣沉丹田”是丹田發動的剎那間氣息向外的膨脹形態。膨脹就是一種爆發力,爆發力的強弱,取決於內含氣息的強弱,所以我認為太極拳開始就是練氣的,太極拳首先是氣功。所以要做到有“氣沉丹田”的感覺,就先要練氣,練氣的竅門,就是人體的放鬆,棉花蓬鬆,裡面可充滿氣體,鋼鐵堅硬,裡面卻沒有氣體。剛開始練氣,通過站樁,太極拳的起勢,讓身體逐漸放鬆,氣息充滿,功夫到一定時候,達到松而不空,松而不丟,氣息飽滿了,人體就自然會告訴你丹田的位置。


長物鑑玉藏

練太極拳怎麼才能夠做到氣沉丹田哪!

練習傳統武術套路和功法都提到頭正莖直,含胸撥背.氣沉丹田.落地生根.十趾抓地的要求.其中呼升吸降氣沉丹田最為重要,

在少林拳法中就有,上提,下閉,中束練懸妙之在呼吸間.把拳法中的呼吸和丹田之氣的重要性講得很明確.

在練習打太極拳時,對氣沉丹田應用成了本拳法的重中之重。太極拳外看綿柔,內藏鋼勁.就全靠丹田之氣的應用了。丹田是生氣之本,發力之源.氣是力之根,力從氣中生.太極拳講的是虛領頂莖,含胸撥背,胸虛背實.要前胸虛含,不需用力,後背發力,力無窮。前胸生元培氣要虛含。內沉聚氣,前氣後提就是太極常說的提肛。把前胸的元氣轉化成後腰發力之根腰是真正的發力之源。勁從腰生,臂隨之,達於掌。就是武術的力源,力向,力點的三力要求.太極十年不出門,說得就是丹田之氣在打太極套路中的內勁融合應用的程度。看太極主要看太極的丹田之氣了。內行看得是門道,外行看得是熱鬧。以上只是本人對太極的丹田之氣認實。如有不對之處。敬講指出。


傳統養生大周天傳人

氣沉丹田是一個老問題,但是隨著民眾科學素養的提高,這個老問題會迸發出新意!

正確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正確理解什麼是“氣”和“丹田”?

關於丹田,目前已經突破了人為的重重阻礙,很多傳統武術大家的理解也趨於一致,認為丹田是人體運動的支撐結構,分為了上中下三個丹田。人體每一個功能動作的準確完成,都需要三個丹田的協調配合,其中下丹田提供動力支撐,中丹田進行力量的轉化,上丹田則協調力量的運用。三個丹田是一個整體,不可割裂,而維持三個丹田一體化的核心技術,就是逆腹式呼吸模式。通過逆腹式呼吸,使下丹田不論在吸氣,還是呼氣時,都能夠維持腹腔壓力的恆定,從而為三丹協調提供持續的動力。

對於氣,目前很多人迷茫,專家也不願意講清楚,講清楚了,很多人就失業了,很多騙子也會消失。從傳統武術及運動的角度講,氣就是一種感覺,是身體處於一定結構狀態時所表現出來的身體感知。如逆腹式呼吸時,下丹田師兄有一種壓力繃緊感,這就是原來所說的氣感。

所以要做到氣沉丹田,就要學會逆腹式呼吸,同時把這種呼吸模式導入到功法體系中,使呼吸技術和動作套路融二為一。


三養功夫體系

(氣沉丹田),是舊吋傳武習練者,功法上追求的終極目標,它是傳武中氣功的修練者成功的標誌。常年以師傅,身傳囗授,密不示人,只在傳武修練宗派內,圈內流傳,這就給它的存在,蒙上神密的面紗,讓大眾深不得其解。

(丹田之氣),舊時的武人修練它,講究三練,以意練氣,以氣練神,以神練形,在呼吸上講究氣沉丹田。何為丹田,丹田是位於人體下腹部臍下二寸之中。通過呼吸上的順,逆腹式呼吸的方法,加長呼吸的時間,呼吸力量的隨時注入融合,隨著時間的累積,力量隨呼吸的注入,方法得要,一呼一吸在丹田部位上凸現出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小腹部外凸。(氣沉丹田),在理解它存在的內涵時,必須對腹式呼吸的原理有必要知道,腹式呼吸在人體糸統中是這樣運行的。人們用囗腔,鼻,肺吸進新鮮空氣,通過它呼出二氧化碳,膈肌上下運動,胸腔擴大,肋骨起伏,這些運動的配合,才能完成(氣沉丹田)的目的。

(丹田之氣)用現代科學醫療的詮譯是,用一種特殊的呼吸方法,鍛練呼吸,讓它在下腹部隨著呼吸運動有凸出的存在感。這種感覺就是傳武所有宗派追求的至尊法寶。用在太極拳上,它讓修練太極拳的習練者,有一種下體沉實,穩重,行拳有,行雲流水,輕重緩急,韻律之內在美。這就是我對練太極拳怎樣才能夠做到(氣沉丹田)的回答。你同意嗎?歡迊點評。



小天使FB

太極拳小學生冰雨胡亂的拍戰戰兢兢闡述一下練太極拳怎麼才能做到氣沉丹田!想要氣沉丹田,就要知道丹田在哪!肚臍下三寸!不管是武俠小說還是現實中的內家拳法都講究一個氣沉丹田,這是增長內功的不二法門!主要的方法就是舌頂上鄂,用逆腹式呼吸,把吸進來的氣,沉在丹田中!氣沉丹田只是一個沉勁,要想練內功,還要通過丹田內轉,把丹田裡的氣形於手上,腳上!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氣益鼓盪,神益內斂!沒有意,氣,力的配合,那即使練一世也出不來功夫,只能說是太極操!




冰雨在胡亂的拍

煉太極拳這個詞本身就是煉的拳,能作到"氣沉丹田"那就是想想。太極拳是內家拳,內家拳有內家拳的要領,我們現在在社會上的人們都在煉拳,而不是煉拳,都在那裡說拳,背書,表面上看上去打的非常漂亮,在演講,沒有把真正的拳理鬧明白,這正常,因為拳理難懂更難煉到身上,內家拳主要要領請看社會上煉拳的人們那位作到了"含胸拔背"這裡我要🈯️出的是,站在那裡說都是說的好著呢,你把它代到拳裡去,你如果能做到我真誠的告訴你,你就能做到"氣沉丹田"。我在這裡告訴你,你要作含胸拔背時,你決對打不出溧亮的拳架子。那你還跟這位師傅學拳嗎?如何收費呀!楊班侯打拳看不見拳架子,但他的內功出眾,人不能粘他,一粘他你就出去了,這時有人告訴他,你還是學點拳吧,好教人,他才學了個24式,我說的意思不是說別的意思,就是說陳鑫打拳也是🈚️形,他就總結出:善變🈚️形,並無窮,無窮功夫在百鍊。所以說:氣沉丹田是可以煉成的,這是內家拳所要具備的條件,我這裡只說了一點點,要想煉好氣沉丹田,必須作到通好任脈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氣沉丹田,但是你千萬不要守丹田,守丹田就是病,我這麼一說你又不明白了,所以說:氣沉丹田是煉的氣功,這是一門專俢的課程,氣功是文化,想煉好、煉成、養老、健身、防身、氣功嗎,請你關注我,煉氣功有難度,決不是你想的就站在那煉自然呼吸吧,請問你自然呼吸用你下這麼大的時間去操作嗎?請大家返問自己一下,好啦、我先說一點點,有問必答,共同商討,互相學習,宗旨是健康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