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詔安的前世今生

【歷史】詔安的前世今生

推薦:吳福順

前些日子,天津美院的林興斌轉發來一篇東南網《“無胡不開詔”原來詔安開闢始祖是他》的文章,文中說“在詔安流傳一句古話‘無胡(湖)不開詔’,意思就是沒有胡文、胡士鰲父子,就不會有詔安。詔安人將胡文父子視為詔安的開闢始祖。”

「歷史」詔安的前世今生

「歷史」詔安的前世今生

那麼,詔安縣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歷史」詔安的前世今生

「歷史」詔安的前世今生

「歷史」詔安的前世今生

詔安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置縣,置縣前詔安稱為南詔。南詔並不是一個行政區劃而是唐貞觀年間才有的地名。清康熙《詔安縣誌》載:“唐時有南詔人過此,言此地風景好似我南詔,故以南詔為名。”文中的南詔人,有史書記載為當時雲南南詔國的使者。而唐以前,南詔地方叫什麼已無史可考。彼時的南詔地方尚是蠻荒之地,居住著一些被稱為“蠻獠”的少數民族。對於“蠻獠”這個民族,史學界尚有不同看法,但多數偏向於認為是現在畲族的祖先。當時的“蠻獠”還處於氏族社會末期,生產力水平低下,居住於靠近荒山野林,鳥獸出沒之地,狩獵經濟比較發達,是比較強悍的民族,常以武力對抗封建王朝的地方政權。唐總章二年(669年),閩廣之交“獠蠻嘯聚”,朝廷命玉鈐衛左郎將陳政為嶺南行軍總管,統率府兵五千六百名入閩,鎮守綏安(今漳浦縣西南一百里左右地帶)。儀鳳二年(677年)陳政病故,兒子陳元光代父為將,並於永隆年間(680—681)擊敗當地少數民族的主力,遂移鎮漳浦,並請置州。朝廷採納陳元光建議,於垂拱二年(686年)置漳州,領漳浦、懷恩二縣,南詔地方時屬懷恩縣。漳州刺史陳元光設行臺於四境,南行臺設在南詔,委許天正鎮守。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撤懷恩縣,南詔地方改屬漳浦縣。

陳政、陳元光父子平定漳州後,其部屬部分在詔安落籍。此後,中原漢人為避戰亂又相續南遷,其中部分輾轉進入詔安境內定居,中原漢文化逐漸同化地方先民。至宋元以後,南詔地方的人口基本以漢族為主。中原文化的傳入,使南詔地方文風漸開,宋紹興中期陳元光裔孫陳景肅被薦入朝,後託故返雲霄仙人峰石屏書院講學。紹興二十年(1150年),陳景肅遷石屏書院於南詔漸山。吳大成、翁待舉、鄭柔、楊耿、薛京、楊士訓等名士相隨卜居於此讀書講學,被後人尊為“漸山七賢”。慶元二年(1196年)時禁朱熹“偽學”,有金陵趙嘉客、洛陽周直言、臨汀伍仲求、大林飛仙者和石屏翁等5位儒士隱居南詔九侯山石洞讀書講學。紹定元年(1228年),漳浦縣西尉周申於南詔創建丹詔書院。至明嘉靖九年,南詔地方已有13人登進士第。同時,中原先進農耕技術的傳入,加上南詔地方氣候溫和溼潤,土地肥沃,使當地的農業經濟也有了較大的發展。至明嘉靖年間,三都南詔城已是“人煙稠密,舟車輻輳。”二、四、五都則是“糧逾萬石,戶滿三千,實海濱之一巨鎮。”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為南詔地方單獨置縣提供了物質基礎和客觀條件。

另一方面當時的漳浦縣地域廣闊,南詔在最南端,距縣城二百餘里,中間山林險惡,道路崎嶇,交通極為不便。官府管治鞭長莫及,致使“官司難於約束,民俗頑梗,租糧逋負,累及懦弱之包賠,詞訟煩興,勾掠經年而不出。毆公差而一方騷擾,賴人命而闔鄉搶奪,強凌眾暴,視如飲食。”窮極思亂,暴民嘯聚,“白晝剽掠乎鄉村,據險截乎商宦,歲無寧日。馳報府縣,逡巡不進,兔窟而鷹始飛,貓眠而鼠又出”①

治安的惡化使南詔地區的民眾要求建立縣治以加強管理的願望日益迫切。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鄉民許仲選等向上呈請設立縣治,閩浙總督和福建巡撫衙門經過協議,只在南詔設守禦千戶所。但守衛士軍“武夫悍鷙,罔思民瘼,每遇警急,束手坐視,……且黨令軍士,凌虐小民,濫受詞訟,欺騙萬端,水深火熱,無可控拆。”②正德十四年(1519年),分巡道周僉事按臨,鄉民鄭紳又一次上呈要求設立縣治,但只議設通判一員駐於南詔。這位通判“常以在府,無事則擁眾而來,徒勞裡甲之支應,有事則望風先去,不管地方之安危。是以民有兩頭當差之謠,賊有免勞相送之誚。調軍御暴反以為暴,設差護民只覺厲民。”③

之後詔安鄉民數次上疏請奏置縣,均未果而終。設置縣治之事,直至葉亹調任都察院才有了進展。葉亹,字世黽,號龜峰,為三都寶橋(今深橋鎮上營村)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進士,曾任江西南城知縣。因“清操廉正,著有賢聲”④,於嘉靖五年(1526年)調任朝廷都察院都事,嘉靖七年(1528年)轉任經歷。葉亹對南詔置縣一事一直耿耿於懷,在任江西南城知縣時就曾通過江西上饒兵備範副使向朝廷請奏將南詔分析置縣,但未被批准。到京任職後,葉亹對申請置縣的程序作了詳細的調查,並撰擬一篇言詞懇切,有理有據的《奏設縣治疏》,寄回給致仕在鄉的進士李旦,並在信中指示呈報申請置縣的手續和程序。鄉親們接到葉亹從京師寄來的奏稿和來信歡欣雀躍,商議後以鄉紳許仲遠的名義,上呈奏疏,並逐級活動。葉亹則在朝廷尋訪達情,奔走進奏,最終促進朝廷於嘉靖九年(1530年)批准析漳浦縣之二、三、四、五都取“南詔安靖”之義另置詔安縣。所以詔安置縣的首功當推葉亹而不是胡文父子。

批准置縣以後,首先確定南詔城(今南詔鎮)為縣治所在地。翌年,朝廷任命江西雩都舉人出身的何春為首任詔安知縣。漳州知府則派通判陳賢前來籌建縣署和儒學宮。縣署以原漳南道府館(今縣政府舊大院處)為址,儒學學宮在縣署之前,前為文廟,後為明倫堂,與丹詔書院為鄰。

置縣後,地方基層的管理得到加強,社會秩序得到改善,同時加強了地方教育,使得詔安民風漸開,文風日盛。至清一代已是人文蔚興,科第迭出,成為名副其實的“海濱鄒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