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得了什么怪病?“端坐而终”是真的吗

崇祯十六年,也就是清朝的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日亥时,即晚上九时至十一时之间,皇太极在清宁宫东暖阁的南炕上

“端坐而崩”。噩耗传出,震惊了朝野内外。

皇太极得了什么怪病?“端坐而终”是真的吗

对于皇太极的突然故去,清代官修史书称为“无疾而终”,这实际上是对他突然逝世的敷衍解释,或是颂扬他一生的文治武功,死而无憾。就当时的医学水平而言,人们可能无法探知皇太极病逝的缘由,正当盛年的皇太极(年仅52岁)是不可能无疾而终的,这就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深深的疑问。

皇太极自幼习武,因而身体很好。从史料记载来看,他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是在崇德六年(1641)。这一年,清军与明军展开了松锦决战。八月,皇太极得知明廷派遣洪承畴率13万大军驰援松锦,清军难以支持,前线不断告急。因此,皇太极想要在十一日率军亲征,但由于“鼻衄”而迟缓了三日。鼻衄,即鼻出血。十四日,鼻衄未止,皇太极便向前线进发。由于行军急促,一路上他的鼻子仍流血不止,至3天后方见好转。在当时军情紧急的情况下,皇太极竟然延缓时日,可见病情比较严重。

皇太极的亲征,极大地鼓舞了清军士气,并一举攻破了明军驻守的松山城外围,进而将明军分割包围。正在这时,九月十二日,从皇宫传来了宸妃病危的消息。皇太极对战事做了具体布置以后,马不停蹄,急速赶奔回宫,以求与宸妃见上最后一面。哪料想,他刚入盛京城就传来了宸妃病故的消息,这使他悲痛欲绝。自此以后很长时间,他终日沉浸在对宸妃的哀思之中,身心受到严重伤害。

很多人认为,宸妃死后不足两年,皇太极便离开人世,这与他在精神上和心灵上受到的沉重打击有相当大的关系。

皇太极得了什么怪病?“端坐而终”是真的吗

崇德七年(1642)十月,史书又载皇太极“圣躬违和”,甚至因此大赦天下,以向上天祈求痊愈,可见皇太极病情严重。这时都察院参政祖可法、张存仁、理事官雷兴上奏,建议“一切细务,付部臣分理,至军国大事,方许奏闻”,皇太极立即应允,并谓各部“有不能决断者,会同诸王贝勒议结。如会议仍不能结者,方许奏闻。”这也可以看出皇太极已疾病缠身,日感力不从心了。

皇太极究竟患有什么疾病,《朝鲜李朝实录》中的记载是目前可以了解这一情况的惟一比较确切的资料。其记载云:“清人言于世子馆所,以为皇帝病风眩,愿得竹沥,且要见名医。”所谓“世子馆所”就是朝鲜为清所败后,由朝鲜王子做人质,在盛京设立的馆所。于是,朝鲜派遣针医、药医等前来诊治。风眩的症状是神志不舒、痰火重、易于发怒、血热上涌,从而导致头脑眩晕。而竹沥这一药材正具有化痰、止热之功效。这一记载又与《清太宗实录》的记载相吻合。其书记载,皇太极为舒畅神心,经常外出打猎。但在围猎时,又常常因为军士违令或因体弱射杀猎物不力而忿怒不已。由于平时常常痰火上升,因而容易引起中风、高血压,从而导致脑血栓而引发脑溢血,使人突然死亡。

皇太极得了什么怪病?“端坐而终”是真的吗

崇德八年(1643)正月到四月,皇太极一直病魔缠身,故而史书上记载有免元旦庆贺礼、大赦天下及祷告于寺庙之举。五月至八月初,皇太极的病情似有好转,而且就在他病逝当日的白天,他还一如既往,未显出有什么不适,但这些只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宸妃死后,他内心中的抑郁和烦闷一直未能驱散,且在不断地加重他的病情,最终在八月九日重病突发,瞬息间就结束了他的一生。九月二十一日,皇太极被安葬在盛京(今沈阳)昭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