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战死后手握玉玺且占据哈拉和林,为什么阿里不哥却丢了汗位呢?

1622355338

阿里不哥最终丢掉汗位,我认为有这几个原因:

第一,阿里不哥没有战功。这是阿里不哥的硬伤。蒙古帝国的汗位继承方式,从成吉思汗开始,到蒙哥继位,从来就没有理顺过。不过,归纳起来,不外乎考虑三点:一是考量继承人的战功,二是上一任大汗的遗嘱,三是幼子守灶的传统。

(阿里不哥)

阿里不哥唯一占据优势的,是幼子守灶的传统。但是,这个传统,其实是在成吉思汗之前流行的,或者是在蒙古民间流行的,从成吉思汗开始,到窝阔台,到贵由,到蒙哥,从来没有执行过。也就是说,这基本上是一条被废了的传统。所以,就算这一点,阿里不哥也不占优势。

而战功,是立大汗最重要的一个考量。有一个实际的证明,为什么蒙哥会御驾亲征,亲自带领军队向南宋发动进攻?就是因为他看到忽必烈在经略漠南以后,立下了赫赫战功,获得了巨大的支持,他心里慌张,所以才会这样做。既然蒙哥作为大汗,没有战功,都忌惮忽必烈,何况是阿里不哥。

(忽必烈)

第二,支持阿里不哥的宗王都是没有实力的。我们看看阿里不哥召开忽里台推举大汗的大会上,支持他的宗王有哪些?

术赤家族来的人,是术赤的孙子忽里迷失和合刺察儿,可汗别儿哥则没有来。察合台家族来的人,是察合台的儿媳兀鲁忽乃、察合台的孙子阿鲁忽。窝阔台家族来的人,是窝阔台的孙子尔赤与海都。拖雷家族支持阿里不哥的,是已故大汗蒙哥的儿子玉龙答失等。在旁系宗王中,成吉思汗的幼弟帖木格的两个儿子塔察儿和别勒古台也派人来参会。

这一套阵容,看起来十分庞大。但是有一个问题,这些人都是闲王,手中都没有什么军队,在战争中也没立过什么战功。而手握重兵,又立下赫赫战功的几个人,旭烈兀、别儿哥、忽必烈,这最响亮的三个名字,都没有来,或者没有支持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算来了一百个宗王,也抵不上一个旭烈兀或一个别儿哥,而他们偏偏不支持。

因此,在没有实力的情况下,阿里不哥被推举,基本上是无效的。

(蒙哥)

第三、阿里不哥武力不行。其实,当蒙古的汗位发展到蒙哥的时候,武力威慑,已经替代其他三种方式,成为最重要的一种方式。蒙哥汗位的获得,就已经有拔都凭借武力,强行让汗位从窝阔台系转移到拖雷系的。因此,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武力更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就算阿里不哥召开忽里台,让大家选他当了大汗,也没有一点用处。

所以,最后汗位就到了忽必烈手上。


张生全精彩历史

这个问题可能要从“拖雷监国”“史源”来悠起。拖雷监国13年。拖雷是铁木真的最小儿子,忽必烈的父亲。在成吉思汗一统中国的同时,铁骑展开了东进与西征。其“大帐(大本营)”按蒙古族人的传统习惯应由幼子“守帐”、“守窝”。成吉思汗是“大汗”“总汗”,分封了从亚洲到欧洲的汗国“分汗”“国汗”。由于拖雷就成了分汗国中央(中国)汗国的实际统治者,同时也负责对其他汗国统筹协调,代行“总汗”的一切权力。直到拖雷的二哥窝阔台在成吉思汗死后继承“大汗位”之后,拖雷才隐居幕后。但是,拖雷对蒙元政权影响仍然极深,蒙古贵族拥戴他继承汗位的呼声盖过窝阔台(因成吉思汗长子血统有疑),由于窝阔台随父“西征”,功劳极大,是成吉思汗遗命的汗位接班人。所以,大家只能遵从遗诏!

蒙元政权终究还是受拖雷的至深影响,窝阔台病逝后,汗位由其子贵由接任。贵由英年早逝,众贵族推举拖雷长子蒙哥接替了“汗位”。这样,“大汗位”经历两任大汗后,回到拖雷一脉。在蒙哥战死后的汗位长达五年之争中,虽然阿里不哥有“大本营”贵族拥立,但忽必烈有南方中央汗国政权的支持和拥戴。最后,以忽必

烈的胜利,阿里不哥的失败而告终。至此,元在中原地区的执政一脉,都是“拖雷一脉”。忽必烈“行汉法”,任用汉人管理财政与国库,遭到了蒙古贵族的强烈反对,以至于从属蒙古汗国与他分裂,不认其为“宗主国”。又因疆土拓展,连年征战,赋税高举不下,各民族苦不堪言。加上蒙古贵族歧视、掠夺各民族财富,造成多民族也因此起义不断。据史记,忽必烈在位期间各族起义过千次。蒙元政权,尽管横跨欧亚,剑指非洲,建立了若干个从属于“中央汗国”的属国。终因学汉、行汉、融汉、重汉等“汉化不够”主宰中原没有过百年。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重要一页,将永远载入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册。史载,元朝是从1271年忽必烈改“元”到1368年明攻占“元大都”,历十一帝。后退回漠北也称“元”,史称“后元”。1271年忽必烈夺取“中统”之后,推行“行汉法”主张,取自《经.乾篇》“大哉乾元,万物资治”,改国号“大蒙古帝国”为“大元”(其前身是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后而建立的蒙古国),史称“元世祖”,尊其祖父铁木真为“元太祖”。

张庆东字恕鸣

因为阿里不哥打不过忽必烈。蒙哥当时把重心放在了南宋,蒙元精锐尽在汉地。忽必烈身在前线,拥兵自重,进而黄袍加身。阿里不哥身处漠北,虽然西方汗国纷纷表示支持他,但是太远了,鞭长莫及。

必须说,内讧是蒙古人最大的问题,不然蒙元很有成为继汉唐之后第三个巅峰的潜力。

忽必烈继承汗位,在合法性上是有问题的。因为蒙古人的传统是幼子继位。成吉思汗死后,按照道理应该是拖雷接班,但是铁木真表示,继承虽然要看基本法,但是中央的决定也很重要。死前硬是指定了三子窝阔台。拖雷纵然不服,也没办法和成吉思汗的遗威抗衡,只好打落牙齿和血吞。窝阔台死后,蒙古贵族重新推举拖雷一系,当时拖雷其他儿子还小,而蒙哥是打过西征的,军中威望高,人面熟,于是被拔都和合丹这些老战友推了上去,接位大汗。蒙哥死后,按照传统来说,应该是小弟弟阿里不哥接班。而且蒙哥死前并没有明确传位给忽必烈的指示。所以忽必烈登基这事,四大汗国有三个表示了明确的反对。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蒙古人,我是指汉地的蒙古人,忽必烈旗下,真正能打的,已经不是蒙古人了,而是汉人。比如说,我们知道,蒙古大汗必有怯薛军,蒙哥死后,他的怯薛军护送尸体一路北上回草原,顺带直接就效忠了阿里不哥,忽必烈于是就从部下汉人各个军头那里,抽调了三万人,组成了自己的怯薛军,叫御林军。那怯薛军咋办?干一点太监的活。忽必烈出征乃颜部的时候,怯薛长月赤察儿要求参战,忽必烈说,你天天就给我背好弓箭袋子就行了,跟那些卖命的抢什么功劳。

话说阿里不哥获得了大部分蒙古贵族的支持,在哈林以逸待劳等忽必烈北返,谁知道忽必烈直接在开平召开了一个忽里勒台大会,宣布自己是大汗了。阿里不哥顿时就怒了,这尼玛还有没有基本法了?拉开队伍准备开怼。

当时账面上阿里不哥的实力强于忽必烈,毕竟大部分蒙古人都是支持他的。但是别忘记本文开头说的,论内讧,蒙古人比汉人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阿里不哥旗下的蒙古人各属不同派系,互相看不上眼。被忽必烈旗下的汉军一顿摩擦,阿里不哥在汉地的军队基本被全歼在汉中地区。嗯,谁说汉人打不过蒙古人的?经过休整以后,当年冬天,直接拉进草原开始北伐。

就这么来来回回,打了五年,才算把阿里不哥打服,向忽必烈投降。一个月后,染病身亡。

九十多年后,朱元璋一路高歌猛进,把蒙元朝廷打得仓皇北窜,军队在捕鱼儿海被明军全歼,忽必烈的后裔在逃亡中被阿里不哥的后裔也速跌儿杀死。

天道轮回啊。


郝子曰

1259年7月,蒙哥汗在四川打钓鱼城时死去。他死后,忽必烈以长兄的资格于1260年3月在开平即皇帝位。拥护他的蒙古宗王有合丹(窝阔台汗第六子)、阿只吉、塔察儿、也先哥、忽喇忽儿、爪都等。

蒙哥汗的幼弟——阿里不哥,不仅继承母亲唆鲁和帖尼的吉利吉思欠欠州的封地,而且蒙哥汗出征前命他管理蒙古故地。他也认为自己有权继承大汗之位置,他于1260年4月在哈拉和林宣布为大汗。拥护他的宗王有阿速台、玉龙答失、海都、也速、脱里赤等。

阿里不哥也不是怂货,他派阿兰答儿南下,准备武力夺取关陇地区,作为获得粮食以及物资供应的根据地,以便于同忽必烈交战。阿兰答儿出兵不成功,被忽必烈军的合丹、汪良臣等部队击败于删丹。

同时,《元史》记载,忽必烈正亲率大军讨伐阿里不哥。阿里不哥命令旭烈兀之长子木哈儿同其他一些宗王南下会战,但被忽必烈的前锋也孙哥击溃。

《史集》中说,蒙古和林等地习惯上上依靠中原地区的供应粮食和酒类。忽必烈中断供给,导致这些地方出现饥荒。忽必烈随后大军到,很快就击溃阿里不哥。这时候山东发生李璮之乱,忽必烈下令回师,没有继续追击阿里不哥。阿里不哥被驱赶到欠欠州边境的玉须河(Yus)一带,手下将士们相当疲惫和不安。于是,阿里不哥派人像忽必烈求饶,并表示要亲自去称臣。

事情还没有罢休,一方面蒙古帝国各地的汗王、宗室,有支持忽必烈的,有支持阿里不哥,有来调节的,反正很热闹,另一方面阿里不哥不服输,还在整军备战。

经过1261年夏、秋两级的休养后,阿里不哥的人马又强壮起来。他便食言,又去进攻忽必烈。当他的军队接近也孙哥的驻地时,事先派人告知来投降,然后乘也孙哥无戒备,突袭击溃也孙哥的部队。逼得也孙哥逃进沙漠地带,迂回去向忽必烈报警。

接着的事情就很简单,双方再次开干。11月27日,这里发生好几场战役,就不详细述说,简单的说一下结果:没有谁彻底打赢另一方,最后双方各自撤兵。并且,直至1262年夏,双方都没发生战争。

阿里不哥没有进攻忽必烈,是因为他在收拾中亚的河中地带以及新疆的蒙古部众。由于,他在这里滥杀当地的部族,引发手下人的不满,大家都认为他残害成吉思汗缔造下的蒙古人。于是,绝大多数的人离开阿里不哥。

接着,1264年的春天,阿里不哥的驻地伊犁河谷的阿力麻里发生饥荒。又有很多人投奔驻扎在扎布堪河的玉龙答失,向忽必烈投降。在汉文史料里讲“西北诸王率部民来归。”

1264年秋,阿里不哥不得不向忽必烈投降。一场汗位之争正式结束,忽必烈成为蒙古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子屠龙

阿里不哥是不是真的拿到了皇帝玉玺呢?不大可能,如果有也是他自己刻制的不是猛哥的玉玺。忽必烈的谋士建议忽必烈说派遣一支军队把猛哥的灵舆请过来,收取皇帝玉玺。就这一句就证明玉玺不在阿里不哥手里在已死的猛哥手里。忽必烈把猛哥的丧葬队伍握在手里玉玺也就落在他手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