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戰死後手握玉璽且佔據哈拉和林,為什麼阿里不哥卻丟了汗位呢?

1622355338

阿里不哥最終丟掉汗位,我認為有這幾個原因:

第一,阿里不哥沒有戰功。這是阿里不哥的硬傷。蒙古帝國的汗位繼承方式,從成吉思汗開始,到蒙哥繼位,從來就沒有理順過。不過,歸納起來,不外乎考慮三點:一是考量繼承人的戰功,二是上一任大汗的遺囑,三是幼子守灶的傳統。

(阿里不哥)

阿里不哥唯一佔據優勢的,是幼子守灶的傳統。但是,這個傳統,其實是在成吉思汗之前流行的,或者是在蒙古民間流行的,從成吉思汗開始,到窩闊臺,到貴由,到蒙哥,從來沒有執行過。也就是說,這基本上是一條被廢了的傳統。所以,就算這一點,阿里不哥也不佔優勢。

而戰功,是立大汗最重要的一個考量。有一個實際的證明,為什麼蒙哥會御駕親征,親自帶領軍隊向南宋發動進攻?就是因為他看到忽必烈在經略漠南以後,立下了赫赫戰功,獲得了巨大的支持,他心裡慌張,所以才會這樣做。既然蒙哥作為大汗,沒有戰功,都忌憚忽必烈,何況是阿里不哥。

(忽必烈)

第二,支持阿里不哥的宗王都是沒有實力的。我們看看阿里不哥召開忽裡臺推舉大汗的大會上,支持他的宗王有哪些?

朮赤家族來的人,是朮赤的孫子忽裡迷失和合刺察兒,可汗別兒哥則沒有來。察合臺家族來的人,是察合臺的兒媳兀魯忽乃、察合臺的孫子阿魯忽。窩闊臺家族來的人,是窩闊臺的孫子爾赤與海都。拖雷家族支持阿里不哥的,是已故大汗蒙哥的兒子玉龍答失等。在旁系宗王中,成吉思汗的幼弟帖木格的兩個兒子塔察兒和別勒古臺也派人來參會。

這一套陣容,看起來十分龐大。但是有一個問題,這些人都是閒王,手中都沒有什麼軍隊,在戰爭中也沒立過什麼戰功。而手握重兵,又立下赫赫戰功的幾個人,旭烈兀、別兒哥、忽必烈,這最響亮的三個名字,都沒有來,或者沒有支持他。從某種意義上說,就算來了一百個宗王,也抵不上一個旭烈兀或一個別兒哥,而他們偏偏不支持。

因此,在沒有實力的情況下,阿里不哥被推舉,基本上是無效的。

(蒙哥)

第三、阿里不哥武力不行。其實,當蒙古的汗位發展到蒙哥的時候,武力威懾,已經替代其他三種方式,成為最重要的一種方式。蒙哥汗位的獲得,就已經有拔都憑藉武力,強行讓汗位從窩闊臺系轉移到拖雷系的。因此,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奪汗位,武力更是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就算阿里不哥召開忽裡臺,讓大家選他當了大汗,也沒有一點用處。

所以,最後汗位就到了忽必烈手上。


張生全精彩歷史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拖雷監國”“史源”來悠起。拖雷監國13年。拖雷是鐵木真的最小兒子,忽必烈的父親。在成吉思汗一統中國的同時,鐵騎展開了東進與西征。其“大帳(大本營)”按蒙古族人的傳統習慣應由幼子“守帳”、“守窩”。成吉思汗是“大汗”“總汗”,分封了從亞洲到歐洲的汗國“分汗”“國汗”。由於拖雷就成了分汗國中央(中國)汗國的實際統治者,同時也負責對其他汗國統籌協調,代行“總汗”的一切權力。直到拖雷的二哥窩闊臺在成吉思汗死後繼承“大汗位”之後,拖雷才隱居幕後。但是,拖雷對蒙元政權影響仍然極深,蒙古貴族擁戴他繼承汗位的呼聲蓋過窩闊臺(因成吉思汗長子血統有疑),由於窩闊臺隨父“西征”,功勞極大,是成吉思汗遺命的汗位接班人。所以,大家只能遵從遺詔!

蒙元政權終究還是受拖雷的至深影響,窩闊臺病逝後,汗位由其子貴由接任。貴由英年早逝,眾貴族推舉拖雷長子蒙哥接替了“汗位”。這樣,“大汗位”經歷兩任大汗後,回到拖雷一脈。在蒙哥戰死後的汗位長達五年之爭中,雖然阿里不哥有“大本營”貴族擁立,但忽必烈有南方中央汗國政權的支持和擁戴。最後,以忽必

烈的勝利,阿里不哥的失敗而告終。至此,元在中原地區的執政一脈,都是“拖雷一脈”。忽必烈“行漢法”,任用漢人管理財政與國庫,遭到了蒙古貴族的強烈反對,以至於從屬蒙古汗國與他分裂,不認其為“宗主國”。又因疆土拓展,連年征戰,賦稅高舉不下,各民族苦不堪言。加上蒙古貴族歧視、掠奪各民族財富,造成多民族也因此起義不斷。據史記,忽必烈在位期間各族起義過千次。蒙元政權,儘管橫跨歐亞,劍指非洲,建立了若干個從屬於“中央汗國”的屬國。終因學漢、行漢、融漢、重漢等“漢化不夠”主宰中原沒有過百年。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是中華民族大融合的重要一頁,將永遠載入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冊。史載,元朝是從1271年忽必烈改“元”到1368年明攻佔“元大都”,歷十一帝。後退回漠北也稱“元”,史稱“後元”。1271年忽必烈奪取“中統”之後,推行“行漢法”主張,取自《經.乾篇》“大哉乾元,萬物資治”,改國號“大蒙古帝國”為“大元”(其前身是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漠北後而建立的蒙古國),史稱“元世祖”,尊其祖父鐵木真為“元太祖”。

張慶東字恕鳴

因為阿里不哥打不過忽必烈。蒙哥當時把重心放在了南宋,蒙元精銳盡在漢地。忽必烈身在前線,擁兵自重,進而黃袍加身。阿里不哥身處漠北,雖然西方汗國紛紛表示支持他,但是太遠了,鞭長莫及。

必須說,內訌是蒙古人最大的問題,不然蒙元很有成為繼漢唐之後第三個巔峰的潛力。

忽必烈繼承汗位,在合法性上是有問題的。因為蒙古人的傳統是幼子繼位。成吉思汗死後,按照道理應該是拖雷接班,但是鐵木真表示,繼承雖然要看基本法,但是中央的決定也很重要。死前硬是指定了三子窩闊臺。拖雷縱然不服,也沒辦法和成吉思汗的遺威抗衡,只好打落牙齒和血吞。窩闊臺死後,蒙古貴族重新推舉拖雷一系,當時拖雷其他兒子還小,而蒙哥是打過西征的,軍中威望高,人面熟,於是被拔都和合丹這些老戰友推了上去,接位大汗。蒙哥死後,按照傳統來說,應該是小弟弟阿里不哥接班。而且蒙哥死前並沒有明確傳位給忽必烈的指示。所以忽必烈登基這事,四大汗國有三個表示了明確的反對。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蒙古人,我是指漢地的蒙古人,忽必烈旗下,真正能打的,已經不是蒙古人了,而是漢人。比如說,我們知道,蒙古大汗必有怯薛軍,蒙哥死後,他的怯薛軍護送屍體一路北上回草原,順帶直接就效忠了阿里不哥,忽必烈於是就從部下漢人各個軍頭那裡,抽調了三萬人,組成了自己的怯薛軍,叫御林軍。那怯薛軍咋辦?幹一點太監的活。忽必烈出征乃顏部的時候,怯薛長月赤察兒要求參戰,忽必烈說,你天天就給我背好弓箭袋子就行了,跟那些賣命的搶什麼功勞。

話說阿里不哥獲得了大部分蒙古貴族的支持,在哈林以逸待勞等忽必烈北返,誰知道忽必烈直接在開平召開了一個忽裡勒臺大會,宣佈自己是大汗了。阿里不哥頓時就怒了,這尼瑪還有沒有基本法了?拉開隊伍準備開懟。

當時賬面上阿里不哥的實力強於忽必烈,畢竟大部分蒙古人都是支持他的。但是別忘記本文開頭說的,論內訌,蒙古人比漢人不知道強到哪裡去了,阿里不哥旗下的蒙古人各屬不同派系,互相看不上眼。被忽必烈旗下的漢軍一頓摩擦,阿里不哥在漢地的軍隊基本被全殲在漢中地區。嗯,誰說漢人打不過蒙古人的?經過休整以後,當年冬天,直接拉進草原開始北伐。

就這麼來來回回,打了五年,才算把阿里不哥打服,向忽必烈投降。一個月後,染病身亡。

九十多年後,朱元璋一路高歌猛進,把蒙元朝廷打得倉皇北竄,軍隊在捕魚兒海被明軍全殲,忽必烈的後裔在逃亡中被阿里不哥的後裔也速跌兒殺死。

天道輪迴啊。


郝子曰

1259年7月,蒙哥汗在四川打釣魚城時死去。他死後,忽必烈以長兄的資格於1260年3月在開平即皇帝位。擁護他的蒙古宗王有合丹(窩闊臺汗第六子)、阿只吉、塔察兒、也先哥、忽喇忽兒、爪都等。

蒙哥汗的幼弟——阿里不哥,不僅繼承母親唆魯和帖尼的吉利吉思欠欠州的封地,而且蒙哥汗出征前命他管理蒙古故地。他也認為自己有權繼承大汗之位置,他於1260年4月在哈拉和林宣佈為大汗。擁護他的宗王有阿速臺、玉龍答失、海都、也速、脫裡赤等。

阿里不哥也不是慫貨,他派阿蘭答兒南下,準備武力奪取關隴地區,作為獲得糧食以及物資供應的根據地,以便於同忽必烈交戰。阿蘭答兒出兵不成功,被忽必烈軍的合丹、汪良臣等部隊擊敗於刪丹。

同時,《元史》記載,忽必烈正親率大軍討伐阿里不哥。阿里不哥命令旭烈兀之長子木哈兒同其他一些宗王南下會戰,但被忽必烈的前鋒也孫哥擊潰。

《史集》中說,蒙古和林等地習慣上上依靠中原地區的供應糧食和酒類。忽必烈中斷供給,導致這些地方出現饑荒。忽必烈隨後大軍到,很快就擊潰阿里不哥。這時候山東發生李璮之亂,忽必烈下令回師,沒有繼續追擊阿里不哥。阿里不哥被驅趕到欠欠州邊境的玉須河(Yus)一帶,手下將士們相當疲憊和不安。於是,阿里不哥派人像忽必烈求饒,並表示要親自去稱臣。

事情還沒有罷休,一方面蒙古帝國各地的汗王、宗室,有支持忽必烈的,有支持阿里不哥,有來調節的,反正很熱鬧,另一方面阿里不哥不服輸,還在整軍備戰。

經過1261年夏、秋兩級的休養後,阿里不哥的人馬又強壯起來。他便食言,又去進攻忽必烈。當他的軍隊接近也孫哥的駐地時,事先派人告知來投降,然後乘也孫哥無戒備,突襲擊潰也孫哥的部隊。逼得也孫哥逃進沙漠地帶,迂迴去向忽必烈報警。

接著的事情就很簡單,雙方再次開幹。11月27日,這裡發生好幾場戰役,就不詳細述說,簡單的說一下結果:沒有誰徹底打贏另一方,最後雙方各自撤兵。並且,直至1262年夏,雙方都沒發生戰爭。

阿里不哥沒有進攻忽必烈,是因為他在收拾中亞的河中地帶以及新疆的蒙古部眾。由於,他在這裡濫殺當地的部族,引發手下人的不滿,大家都認為他殘害成吉思汗締造下的蒙古人。於是,絕大多數的人離開阿里不哥。

接著,1264年的春天,阿里不哥的駐地伊犁河谷的阿力麻裡發生饑荒。又有很多人投奔駐紮在扎布堪河的玉龍答失,向忽必烈投降。在漢文史料裡講“西北諸王率部民來歸。”

1264年秋,阿里不哥不得不向忽必烈投降。一場汗位之爭正式結束,忽必烈成為蒙古帝國的最高統治者。


子屠龍

阿里不哥是不是真的拿到了皇帝玉璽呢?不大可能,如果有也是他自己刻制的不是猛哥的玉璽。忽必烈的謀士建議忽必烈說派遣一支軍隊把猛哥的靈輿請過來,收取皇帝玉璽。就這一句就證明玉璽不在阿里不哥手裡在已死的猛哥手裡。忽必烈把猛哥的喪葬隊伍握在手裡玉璽也就落在他手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