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合川縣的釣魚城之戰導致蒙哥死亡,對世界有何影響?

白水城豬豬俠


公元1259年的釣魚城之戰,蒙古大汗蒙哥死在了攻宋前線,這是一個對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都有深遠影響的歷史事件。不僅對交戰雙方的蒙古汗國和南宋王朝,對亞歐非三大洲的許多國家和人民都是如此。

釣魚城之戰的背景和經過

公元1254年,蒙古汗國滅亡大理國,佔據雲貴高原並完成了對南宋的側後包圍,企圖攻佔四川而後順江而下消滅南宋。公元1256年蒙軍第一次進攻四川遭遇失敗,休整了一年多後,公元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對南宋展開全面進攻。其中東路軍由蒙哥的弟弟忽必烈率領進攻淮河流域,而蒙哥本人親率大軍再次進攻四川。

戰事開始非常順利,蒙哥的大軍所向披靡,順利佔領四川北部的大部分地區,但是在合州釣魚城遇到了守將王堅的抵抗。面對險要的釣魚城,蒙哥率領的蒙古大軍久攻不克,自身反而損失慘重,連先鋒主帥汪德臣都死在釣魚城下。再加上天氣變熱,水土不服的蒙古軍內爆發了暑熱、瘧疾和霍亂等疾病。最終在1259年八月,蒙古大汗蒙哥也死在了釣魚城下,蒙古大軍被迫撤出四川,而其他幾路攻宋蒙軍也紛紛撤出戰場。

釣魚城之戰對當時世界的深遠影響

釣魚城之戰後,蒙古大汗蒙哥死亡,這一事件迅速而深遠的影響了當時的世界格局。

  • 南宋王朝:釣魚城之戰後,蒙古汗國爆發奪位內戰,因此停止了攻宋戰爭。這就使得當時岌岌可危的南宋政權得以延續,因此可以說這一戰為南宋續命二十年。直到忽必烈取得了奪位戰爭的勝利之後才重新組織對南宋的進攻,直到1279年崖山之戰後,南宋才徹底滅亡。

  • 蒙古汗國:對於蒙古汗國而言,蒙哥汗死後,他的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為爭奪蒙古汗位爆發奪位戰爭。從1260年到1264年雙發展開血腥的內戰,最終忽必烈擊敗阿里不哥登上蒙古大汗寶座。但是伴隨著這此奪位戰爭,蒙古汗國內原有的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和窩闊臺汗國都取得了實際上的獨立地位,而蒙哥的另一個弟弟旭烈兀也在波斯一帶建立伊爾汗國,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汗國徹底分裂。

  • 非洲:在釣魚城之戰前的1253年,蒙哥派自己的弟弟旭烈兀領兵展開蒙古汗國的第三次西征。旨在進一步向非洲和歐洲擴張領土。這支西征軍一路所向披靡,一直打到現在中東的敘利亞一帶。當旭烈兀正準備進攻埃及,向北非擴張時,突然得知了哥哥蒙哥汗死在四川的消息,旭烈兀立即領兵東歸,只留下大將怯的不花帶領不到一萬人在敘利亞留守。這一來不僅埃及免遭蒙古大軍的侵略,而且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還乘旭烈兀領兵東歸的機會,派出優勢兵力擊敗在敘利亞留守的怯的不花,佔領了蒙古人控制的敘利亞,同時也終結了蒙古人的西征。

  • 歐洲:當時的歐洲諸國已經深刻感受到了蒙古人的強大,他們不斷派遣使者與旭烈兀聯繫,試圖避免被征服。同時希望與親基督教的旭烈兀建立良好關係,藉助蒙古人的力量打擊伊斯蘭教。但是釣魚城之戰後,旭烈兀領兵東歸,蒙古人停止了向西擴張的腳步,從而使歐洲諸國不用再面對蒙古這一可怕的敵人。但是一支原來在烏茲別克斯坦阿姆河流域遊牧的突厥人,因為蒙古人的西征逼迫他們不斷西遷,最終依附了與拜占庭帝國相鄰的羅姆蘇丹國。旭烈兀的西征徹底打跨了羅姆蘇丹國後,這支遊牧的突厥人得以發展壯大,又得益於釣魚城之戰後,蒙古人停止西征,這支突厥人獲得了較大的發展空間,最後他們建立了對歐洲有深遠影響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因釣魚城之戰受到較大影響的人物

  • 忽必烈:顯而易見,蒙哥汗的死直接成就了他的弟弟忽必烈。使他從一個蒙古王爺變成了蒙元帝國的開國君主。而且在釣魚城之戰的前兩年裡,即1256年到1257年之間,蒙哥已經對統領漠南漢人事務的忽必烈表現出了較為明顯的不滿和疑忌。1257年蒙哥甚至派人在關中設鉤考局,查核京兆、河南財賦,羅織了上百條罪名,希望將忽必烈的親信徹底清洗,逼得忽必烈親自回到哈拉和林向蒙哥請罪才罷休。但是由此可見忽必烈已經因為他的漢化政策引發了蒙哥的不滿。如果沒有釣魚城之戰,忽必烈很可能會被削職削權,蒙元帝國就更加不可能出現了。

  • 旭烈兀:領兵西征的旭烈兀本來還積極謀劃向北非埃及進攻擴張,沒有人知道他的西征到底打到哪為止,甚至可能他本人都不知道,因為他要聽從他哥哥蒙哥汗的指令。但是蒙哥汗死後,他立即帶兵東歸,後來聽說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已經打起來了,他就在波斯一帶停留了下來。後來也乘機在波斯建立了伊爾汗國。此後不久就和欽察汗國的別爾哥汗發生戰爭,雙方為領土之爭展開多次衝突,直接導致旭烈兀無力繼續發動西征,也無力懲罰攻佔敘利亞的埃及人。

  • 賈似道:當時是南宋右丞相的賈似道是南宋朝廷新貴,蒙軍攻宋期間被宋理宗派到鄂州支援。當時進攻鄂州的正是忽必烈,賈似道懼怕蒙古人的軍威,一到戰場就向忽必烈求和但卻遭到忽必烈的拒絕。但是蒙哥死後,忽必烈急著回去爭奪汗位,賈似道看準形勢再次提出議和。忽必烈同意了撤兵議和。賈似道藉由此事,誇大戰功騙取了宋理宗的信任,被宋理宗認為是南宋的軍事奇才,馬上罷免了丞相丁大全,此後南宋朝廷開始了賈似道專權的時代。


圍爐品茗人


南宋時期的“釣魚城之戰”發生在東亞地區四川省崇山峻嶺之中,看似只是宋蒙戰爭中一段插曲,卻因此戰導致了蒙古帝國大汗蒙哥受傷而死,給當時威震世界的蒙古帝國、南宋乃至世界政治軍事格局帶來了重大影響。

蒙哥是蒙古帝國的第四任大汗,史稱“蒙哥汗”,“元憲宗”。蒙哥生於公元1209年,去世於公元1259年,被忽必烈追尊憲宗,諡號桓肅皇帝。蒙哥是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孫子,拖雷長子,元世祖忽必烈的哥哥,繼位前戰功赫赫,繼位後將蒙古國征伐的重點放在南宋、大理等國,為後來忽必烈建立元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259年,蒙哥親率大軍進攻四川的釣魚城,並不幸受傷身亡。

由蒙古帝國的共主蒙哥大汗死於釣魚城下,對當時中國和世界政治軍事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這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忽必烈不得不與南宋議和,南宋滅亡的時間有所延後。1259年前後,南宋軍事頹勢已然顯現。在蒙哥督師釣魚城下的同時,遠在鄂州的忽必烈蒙古大軍也在對南宋長江防線發動進攻,南宋整體防線危在旦夕。由於蒙哥突然去世,蒙古大汗位置空缺,忽必烈不得不終止進攻,暫時與南宋議和,好騰出手來北上爭取蒙古大汗的稱號。這就給了南宋朝廷喘息之機,南宋軍民趁機整頓軍備,使得南宋滅亡的時間有所延後。

二是因爭奪蒙古大汗稱號,蒙古內部出現內戰。蒙哥去世後,其弟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忽必烈於1260年5月搶先集會稱汗。留守蒙古大本營的阿里不哥聞訊後,同年6月在和林召開"忽裡勒臺"大會,即大汗位。隨後,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展開了四年內戰,直至1264年阿里不哥兵敗投降。忽必烈隨後遷都大都(北京)。蒙古帝國內亂給了南宋數年喘息的機會,也使得西方對忽必烈不服的窩闊臺汗國等三大汗國藉機變相獨立,上述三大汗國對蒙古國的離心力加速顯現。

三是當時的歐洲逃過了被蒙古人入侵和統治的厄運。蒙哥去世時,其弟旭烈兀已經佔領大馬士革,正準備先揮兵攻取埃及,再北上進攻歐洲。得知蒙哥去世的消息,因旭烈兀素與忽必烈交好,決定立即回師幫助忽必烈爭位,只留下怯的不花率領的2萬大軍駐防,這支軍隊最終在艾因·賈魯戰役被埃及馬克木留騎兵擊敗,喪失了攻取埃及進而北上進攻歐洲的機會。以當時西征蒙古大軍的兵力,旭烈兀率軍西進埃及,必然會擊敗埃及馬克木留政權,控制埃及進而北上威脅拜占庭帝國。由於蒙哥大汗的去世,歐洲各國逃過了再次被蒙古大軍入侵統治的厄運。

因此有看法認為蒙哥死於南宋軍隊手中,實際上是南宋軍民在釣魚城間接地保衛了歐洲。否則在蒙古鐵騎的征服之下歐洲至少還要沉淪幾個世紀,後來的文藝復興乃至工業革命能否出現還是未知數。


滄海拾遺錄


進攻四川前,蒙哥舉行了祭天大典,發誓繼承成吉思汗的雄風,快速掃平南宋,統一天下。結果事與願違,原本進攻的很順利,結果被擋在了一個小小的釣魚城。他以為蒙古鐵騎,縱橫天下,所向無敵,一個釣魚城是不可能擋的住他的大軍的。結果就是屢攻不下,讓他急怒攻心,在暑熱中生了病。這還不算最要命的,最要命的就是親自帶隊衝鋒,被宋軍的投石機一石頭打中,負了傷,送了命。

一代天驕,就枉死在了小小的釣魚城。這一個小小的釣魚城發生的事情,就像蝴蝶效應一樣,震驚了世界,影響了天下格局。


首先接到消息的就是正在攻打南宋的忽必烈,他立即停止進攻南宋,掉頭北還爭帝。在開平召開忽裡臺大會,得到部分宗王支持,自行登基成為蒙古帝國新大汗。

鎮守漠北的阿里不哥不服氣,也在一個月後在和林也召開忽裡臺大會,得到部分宗王支持,登基稱汗。阿里不哥與忽必烈、蒙哥、旭烈兀是一母同胞,他們都是成吉思汗兒子託雷和正妻唆魯禾帖尼生的兒子。之後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兩人大戰,爭奪蒙古帝國大汗之位,四年後阿里不哥戰敗投降。

而當時正在西征的旭烈兀打的還不錯,已經打到了西亞,接近紅海沿岸了,正在準備進攻埃及。但這時接到蒙哥去世消息,旭烈兀留下五千人駐守,自己率大部隊迴歸。這就是釣魚城解救了西亞和歐洲,不然統一的 蒙古可能會順著馬蹄踏遍所有能夠到達的陸地。

旭烈兀走到波斯地區時,聽說自己的親哥哥忽必烈和親弟弟阿里不哥在爭奪蒙古帝國汗位。他知道自己已經沒有戲,回去了也不好表態,乾脆留在了波斯地區,自己建立了獨立的伊兒汗國,過起了逍遙日子。並且表明態度支持忽必烈,而他留在和林的兒子是支持阿里不哥的。


自此以後,蒙古帝國再無一個統一的中央,各汗國開始互相攻伐,內亂四起。西征的步伐從此停止,歐洲人和西亞人逃過了上帝之鞭的懲罰。直至中原義軍四起,推翻元朝時,那些汗國都還在忙著打內戰,沒有人顧得上遠在東亞的元朝的命運。


謝金澎


以前“世界”是什麼意思,可能太多的人都不知道。在此講一下重慶附近,抗擊蒙古侵略的舉措遺蹟:,當年為抗擊長毛zhui(蒙軍),當地人在面向綦江河的太公山,分別修築了十數條石梯通山樑。都在絕壁懸崖處設關隘,用1--2米長大方塊石壘城牆叫“城門”,有萬夫莫開之勢。以通“天口”線為例,所見兩側青松翠柏騰條纏繞,十分完整壯觀!中途有一路口,大樹下,立有一齊人高的“修路碑”,讓人過目難忘。碑文及所列名單、年號,有的模糊,大部分清晰可辨。該處地名熟知叫碑灣。路過的人都要稍息,在碑灣欣賞碑,在城門俯覽綦江河及寬廣的田園。惋惜的是,在文革中破“四舊”,城門都被掀了,還剩殘壁。碑已破裂,倒在坎下。路,後來有的被人為其它工程取石用料,隱沒在荒草中。


吳召華937


明明是重慶,怎麼說是四川,四川當時根本沒抵抗就降了,蒙古韃子如入無人之境


屈景昭


在金庸小說《神鵰俠侶》中,有這樣的一段情節:蒙古皇帝蒙哥御駕親征襄陽,襄陽岌岌可危,郭靖、黃蓉夫婦做好戰死準備。就在這個關頭,楊過、小龍女夫婦及時趕到,楊過用玄鐵重劍觸動一塊石頭,用石頭所帶動的勢能,砸死了蒙古皇帝。蒙哥一死,忽必烈忙著爭奪皇位,襄陽城解圍。

在真實歷史上,蒙古蒙哥汗確實死於對宋作戰,但並非死於襄陽,而是死於四川合川的釣魚城。

而不論從中國歷史角度來說,還是從世界歷史角度來說,蒙哥汗之死,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般認為,蒙哥汗之死,帶來以下結果:

南宋延緩滅亡

如同《神鵰俠侶》提到的一樣。蒙哥的突然死亡,讓忽必烈產生野心。而當時蒙古選擇大汗,是採用類似推舉的制度(按:蒙古的汗位能從窩闊臺系轉到託雷系也與此有關)。起初蒙古王公所推舉的大汗是阿里不哥。而忽必烈則依仗自己勢力大,而起兵和阿里不哥爭奪汗位。雙方經過長達四年的戰爭,最終忽必烈擊敗阿里不哥,成為了蒙古汗國最後一位大汗。

這場蒙古汗國的內戰,也為南宋的滅亡,起到了延緩作用。

蒙古汗國的解體

忽必烈雖然取得了蒙古汗國的汗位,但是由於其得位依據並非按照傳統,而是依仗強權,因此,除了蒙古其他四個分封汗國,除了旭烈兀的伊利汗國以外,其餘的窩闊臺、察合臺、欽察三個汗國,都或明或暗否認忽必烈的汗位合法性。最終,導致政令相對統一的蒙古汗國出現事實上的坍塌——在忽必烈之後,各大汗國或明或暗的處於獨立狀態,不再服從蒙古汗國大汗的指派。

西歐、非洲解除危機

起初蒙哥汗在位期間,蒙古作為一個較為統一的軍事政權,對於已知土地,長期懷有徵服的執念。對於蒙哥汗來說,不論是南宋,還是西歐、北非,都是蒙古汗國將要征服的對象。

蒙哥汗之死間接導致蒙古汗國的解體,起初汗廷所制定的對北非的阿拉伯政權、對西歐各國的政府,也隨著汗廷不能整合欽察等汗國的力量而宣告落空。

各汗國開始本地化

隨著汗廷不能管控分封外的汗國,包括忽必烈的汗廷在內蒙古各部,也開始逐步入鄉隨俗,從外來侵略政權,轉化成本地政權——比如忽必烈的政權轉化成了中國的元朝,旭烈兀的汗國轉化成了波斯本地的政權。最終,經過百餘年的轉變,這些蒙古政權,或者被本地勢力推翻(比如明朝滅元),或者同本地土著同化到不留痕跡。


藤樹先生


影響巨大,特別是對以後的中國,影響超大。如果釣魚失收,那麼現在肯定沒得現在點社會了。也沒得你我他。世界格局變了。


釣魚追逐者


合川是重慶轄區,不是四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