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钓鱼城》中蒙哥汗为了救南宋小孩被打死的剧情,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吗?

用户65989238


还有这样的歌剧!这是跟历史开玩笑吧。

就算要讴歌民族团结,也要尊重点历史事实吧。蒙哥那么慈爱,还发动战争干嘛呢?南宋百姓可没惹他啊。

蒙哥死于钓鱼城外是真,救南宋小孩是胡扯。

公元1258年,蒙哥汗下诏,兵分三路,大举侵宋。

在蒙军三路出击方向中,重点方向仍是川蜀。蒙古军前锋在大将纽璘率领下,长驱直入,占领成都。而后彭、汉、怀、绵诸州及威、茂诸蕃,纷纷投降蒙古。

蒙哥大汗闻前锋得胜的消息后,遂渡过嘉陵江,攻剑门关,破苦竹隘,围长宁山,鹅顶堡不战即降。隆州、雅州、利州、隆庆、阆州、蓬州、广安等地,纷纷失陷。

根据蒙哥预定计划,四川得手后,即顺长江东下,与忽必烈、兀良合台会师鄂州。蒙哥攻克阆州后,随即向南挺进,进攻合州(重庆合川)。当初冉琎、冉璞兄弟建议余玠在合州建钓鱼城,并将合州旧城迁徙到此。钓鱼城能否坚守,关系到整个蒙宋战争的成败。

钓鱼城保卫战从开庆元年(1259年)二月拉开序幕。蒙哥大汗亲自督战,但仍然望城而兴叹。在王坚及其士兵的英勇抵抗下,钓鱼城始终岿然屹立。自入川以来,这是蒙古人所遇到最顽强的抵抗。蒙古人陈兵于钓鱼城下,也遇到一些不利因素,军中疠疫流行,后来遭遇暴雨天气达二十天之久。

蒙哥集合大军,猛烈攻城。蒙古大将汪德臣招募敢死队,发动夜袭,仍然被王坚击败。汪德臣恼怒之下,骑马到钓鱼城下呼道:“王坚,我来活汝一城,快早投降。”岂料王坚根本不予理会,反倒令人抛出巨石,击伤汪德臣,后伤重死亡。

钓鱼城之战的转折点发生在七月。

蒙古大汗蒙哥意外身亡。蒙哥是怎么死的,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蒙哥被钓鱼城守军射伤,伤势发作不治而亡。另一种说法,蒙哥是染病而死的,当时蒙古军中传染病流行,士卒病倒甚多,蒙哥染疾是完全有可能的。不管死因是什么,蒙哥死于钓鱼城外是事实。

蒙哥一死,蒙古军放弃攻打钓鱼城,史天泽等将领护送蒙哥灵柩北归,合州由此而得以保全。钓鱼城之战,是蒙宋战争中的重要一战,倘若战败,蒙哥顺长江而下,与忽必烈、兀良合台会师,那么南宋恐怕大势去矣。


君山话史


歌剧《钓鱼城》中蒙哥汗为了救南宋小孩被打死的剧情,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吗?



说他是为了救南宋小孩被打死,这已经不是有点扯了,而是非常扯了。。。可以说,这个剧情比金庸在《神雕侠侣》结尾安排的,被杨过用石头砸死还不靠谱。歌剧就当歌剧看吧,别当做真实的历史来看。

孛儿只斤·蒙哥(公元1209年—公元1259年),蒙古帝国大汗,史称“蒙哥汗”。蒙哥汗祖父是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其父拖雷。蒙哥汗在即位前,参与拔都长子军西征,活捉八赤蛮(钦察首领),即位后,矢志一统天下。公元1259年,蒙哥汗暴死于钓鱼山下,死因成谜。

蒙哥汗死因不明,但其落幕之地却是钓鱼城无疑。自南宋淳祐三年(公元1243年)始,至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南宋依钓鱼城进行了长达三十六年之久的对蒙保卫战,此战影响之深,甚至改变了欧亚大陆的历史,被后人称为东方的麦加城,也因蒙古大汗蒙哥死于此地,被人们称为“上帝折鞭处”。

传说唐代天宝年间,任安奉使合州,闲暇时游览至此,见一眉黛远山的女道人,遂见色起意,欲求约会。任安再来寻那女子时,却见其已成男儿身,须臾间平地而起,白日飞升。于是人们传说此地但见一白衣道人垂钓,而踪迹莫可寻觅,久而久之,便成就了“钓鱼山”之名。南宋时,时任重庆知府、四川制置使的余玠为求抵御蒙古铁骑,取播州冉琎、冉璞之计,求取险地,“任人、积粟、驻兵、徙城”,于公元1243年在钓鱼山筑城,是为“钓鱼城”。

钓鱼城作为南宋首屈一指的“军事堡垒”,以重庆为屏障,屯兵积粮,不仅有内外城之分,城内还有大片田地及充沛水源。钓鱼城作为抗衡蒙古军数十年的大城,城内甚至有专门的“兵工厂”——专门用来以硝、磺、木碳等原粮配置火药的地方,也难怪蒙古大军卡在此处数十年不建寸功。

公元1251年,蒙哥压服蒙古各部成大汗,稳定了政局后,开始策划南侵。公元1252年,忽必烈击破大理,蒙古军对南宋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公元1257年,饿死攻鄂州(今武昌),塔察儿、李璮攻两淮,蒙哥汗亲自以大军兵压四川。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春天,蒙哥汗大军至钓鱼城下,南宋守将王坚斩杀蒙古使者晋国宝。蒙哥汗大怒,使大军猛攻钓鱼城大半年,终因城池艰险而作罢,其年七月,蒙古大军撤退,行至金剑山温汤峡时,蒙哥汗一命呜呼。

蒙哥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最主流的两种说法如下。

在众多“死因”中,中箭说人气最高,如南宋诗人刘克庄《蜀捷》一诗“吠南初谓予堪侮,折北俄闻彼不支,挞览果歼强弩下”,大部分史料支持此说,在钓鱼城旧址,有石碑,上勒蒙哥“中飞矢而死”。

除“飞矢而死”外,还有疟疾说。钓鱼城地势奇险,守城半年有余,城中尚粮草充足,甚至投大鱼、飞饼于敌军,示意再守十年无虞,反观蒙古军,因地势、水土等原因,军中暑热、疟疠、霍乱等疾病流行,蒙哥汗死于疾病,丝毫不足为奇,《元史》中也有记载,言蒙哥于六月患病,拉施特著《史集》中明言蒙哥患疟疾,历久不治,最终身亡。

无论哪种说法,蒙哥汗磕死在钓鱼城下却是事实——均是源自于南宋守军的顽强抵抗。

至于问题中的那个说法,笑笑就行了,别当真。。。


煮酒君


搞笑蒙古都屠到四川了。

大概是救下这个南宋小孩,再吃掉他。

网上找下这剧情。

《钓鱼城》是重庆市歌剧院2011年创作排演的一部原创大型歌剧,这部歌剧的剧本取材于13世纪宋末元初发生在重庆合川钓鱼城的故事,描写了当时的钓鱼城守将王立率领军民抗击强大的元蒙军队入侵的英勇场面,但在面对被宋军击毙的蒙哥曾下达的屠城令和南宋皇帝遗诏下令投降的情况下,王立经过思想斗争最终选择了从保全全城百姓的生命出发,争取元朝皇帝忽必烈废弃屠城之举,使军民体面归顺元朝的道路。

归顺元朝才是重点吧,这剧其他都是次要的。


网络小坑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民族融合是融合,篡改历史是篡改历史,这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民族融合不代表要通过篡改历史来完成。

历史研究,必须站在正常的历史观角度。今天蒙古族是中国的一部分,各民族是平等的也是一家人。但不代表南宋时期,蒙古人也是这样。

在南宋的汉人角度,蒙古人毫无疑问就是可怕的入侵者,杀人如麻的屠夫。

关于这个问题,只说几点。

第一,蒙古在四川的屠杀客观存在。

如果今天还有人质疑这一点,绝对是别有用心。

南宋末年四川人口在1000万以上。而元朝初年,四川人口最多不过100多万。相差这么多人哪里去?除了少部分被蒙古掠夺为奴隶或者逃亡他省,绝大部分死于长达半个世纪四川战争的屠杀、饥荒。

蒙古在四川的屠杀并不是偶然的,以著名的西夏为例,经过蒙古人反复屠杀,雄霸西南的党项族几乎灭绝。

第二,蒙哥死于疫病而不是箭矢

现在主流的史学观点,蒙古并不是被打死的,而是死于蒙古大军猖獗的传染病痢疾。

因为蒙古人不能适应四川的特殊气候,加上长期战争导致粮食匮乏,饮用水污染,各种疾病包括痢疾横行。

在没有抗生素的当年,痢疾就是绝症,任你是蒙古皇帝也必死无疑。

如果是急性痢疾发作是非常快的,用不了几天就会完蛋。

蒙哥就是死于这种可怕的疾病,根本不是被箭矢射死,那就更谈不上保护什么汉人小孩。

第三,蒙古人攻城有驱赶老百姓的传统

蒙古人攻城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通常会驱赶周边俘虏的其他民族老百姓打头阵。

这一是可以借此消耗敌人的箭矢,二是可以乘虚而入,三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战。

如果守城汉人官兵不忍心射杀自己的老百姓,蒙古人乘虚攻击,自然对攻城有很大效果。

如果汉人官兵射杀老百姓,又会造成自己的士气低落,尤其影响城内老百姓的心态,导致军心民心崩溃。

既然都驱赶老百姓做炮灰攻城了,哪里谈得上皇帝还去保护汉人小孩?这绝对是扯淡。

研究历史,大是大非问题要分清楚。如果蒙古在四川和钓鱼城屠杀,仅仅因为今天有蒙古族,就可以被歌颂。

那萨沙要问,如果将来日本和中国合并了,是不是也可以写个剧本虚构情节,歌颂南京大屠杀呢?

有这种道理吗?


萨沙


我只能说,这个完全是扯淡。蒙哥死前恨不得杀光所有的钓鱼城军民,哪里会去救南宋的小孩子。



蒙哥当年南下的时候想得就是一鼓作气拿下南宋,为此不惜一切代价。我在头条发过相关的文章,想要了解钓鱼城之战详情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在打到钓鱼城之前,蒙哥一路顺风顺水,偏偏在钓鱼城遇到了硬茬。钓鱼城久攻不下,已经耽误了蒙哥的总体战略,急的他亲自上马只会攻城,。当时的附近的南宋军民都躲进了钓鱼城,留在外面的人生还几乎没有可能,被蒙古人发现了绝对难逃一死。据说蒙哥临死前立下遗嘱,有朝一日后人定要屠灭钓鱼城。当然后来的忽必烈并没有这么做。



钓鱼城的抗蒙三十六年的不屈不挠的民族英雄不去讴歌,却为了歌颂赞美,刻意贬低主体民族,美化捏造历史,实在为人不耻。这无疑是一种短视行为,必定后患无穷。


小太史


做人竟然可以无耻到这种程度!

当年死守钓鱼城的英勇将士变成了杀害热爱人民的大汗的凶手。正是因为这群“无耻的南宋将领”,一位“伟大的大汗”陨落了!

编剧的逻辑就是在为超级大恶魔辩护,骨子里透露的奴性让他觉得做人是难以承受的,觉得做的做个奴才或者是一条狗更符合自己谄媚的心。歪曲历史,否定英雄,对中国脊梁的恶意攻击。世界竟有无耻之徒??!!我想编剧的子孙必定会为他感到汗颜,可耻


平头哥1生死看淡不服


谁写的歌剧?这得有多扯淡!蒙哥救南宋的孩子?这的多傻x的编剧才能写出来呃。我简直要粗话骂人了。

元灭南宋,战争进行了50年,几十年间,四川人口下降了96%!,1300万人,剩了80万不到!

那时候的蒙古人是野蛮人,敢抵抗就屠城!一次杀几十万人都有很多次!

蒙哥为了救南宋小孩被打死!也就是守城的都是坏人了?

钓鱼城孤城守了三十多年,期间,还重伤蒙哥致死。在南宋灭亡后,为了保全城中百姓,在得到不伤害百姓承诺后开城投降,32名将军自杀殉国!

这些民族英雄,居然成了坏人。

嗯,照这个讴歌民族融合之美的标准,岳飞不是什么好人,金兵来了抵抗个啥?反对民族融合嘛!文天祥有病,反对民族融合嘛!吴三桂人不错,帮着清兵民族融合嘛!史可法?坏人,抵抗清兵,惹怒了人家,结果让人家杀了30万人!对了,说起这个来,我记得有一年沈阳还搞过纪念清军入关360年的活动。

我说这些混x蛋,数典忘祖,都是禽x兽!!!!


食节


首先上头那些回答,没素质张口就骂,汉,少在屠杀方面都不少汉比如白起,薛仁贵,常遇春,朱温,秦宗权等,少成吉思汗刘耀,石虎。其次艺术创作就要有虚构,比如隋唐黑苏定方,三国黑曹操,洗白刘备 无可厚非。这事其实真有,忽必烈灭宋 ,宋臣陈自中死,其子陈萍10岁忽必烈收养在皇宫,起初陈萍很纠结,后来慢慢接受让名儒授课。并让其陪伴皇嗣铁穆耳(后来的元成宗)后来成宗继位陈萍官至中书平章事,宣政院使,大司徒。这是历史原型。


季昱宁


先说歌剧

查了一下侯杨方的微博,此文发自于2017年10月12日。

网络上有回应意见,称重温了2012年的原创歌剧《钓鱼城》,其中并无“蒙哥为了救南宋小孩而被城中宋军石砲打死,死前念念不忘‘先救孩子’。”


相反地,在剧中,蒙哥提出屠城的要求。


该剧中,蒙哥出场共两次,第一次是在序幕,被石炮炸伤,留下屠城遗诏:“若克此城,当尽屠之,违此诏者,天地不容。”

第二次是在临时结尾,忽必烈决定放弃屠城,蒙哥以亡魂形态出场出场,再申遗诏,忽必烈纠结一番后还是决定不屠城,他唱道(因为是歌剧):

“尊敬的兄长,

我愧对于你,

可这屠城令必须放弃,

我不再只是草原的可汗,

我要做泱泱中华的大帝。”

当年这部歌剧引起的最大争议,不是“蒙哥救孩子”,而是其内容对蒙古铁骑的凶残并没有过多讳言,“为忽必烈唱赞歌,宣扬投降”等。


再谈历史

蒙哥(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大蒙古国第四任大汗,也是大蒙古国分裂前最后一个受普遍承认的大汗。

蒙哥的去世原因,至今史学界尚无明确结论。主要有以下几说:

1. 战争中受伤不治身亡:

《合州志》记载,1259年8月11日(农历七月二十一日),蒙哥在合州钓鱼山一役,被南宋军投石机的巨石打中,六天后伤重而亡。

《马可波罗游记》和明万历《合州志》则记载蒙哥在攻打合州时被钓鱼城守城武器矢石击中而重伤后去世。

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采取了这种说法,书:“蒙古军因军中痢疾盛行,死伤极多,蒙哥汗又为宋军的飞矢射中身死”。

《古今图书集成》中的《钓鱼城记》则记载:“炮风所震,因成疾。班师至愁军山,病甚……次过金剑山温汤峡(今重庆市北碚北温泉)而殁”。

谢士元在《游钓鱼山诗序》亦说蒙哥是“炮风致疾”而死。


2. 病逝:

《元史》记载:因天气多雨,蒙哥身体不适,于农历七月癸亥日死在钓鱼山

蒙古帝国伊儿汗国宰相拉施特的《史集》中,则推断因为当时正值酷暑季节,军中痢疾流行,蒙哥亦染病身亡。

毕沅在《续资治通鉴》中,亦称蒙哥死于痢疾。


3. 其他:

黄震的《古今纪要逸编》认为蒙哥因为屡攻合州钓鱼城不克,致忧愤死;

《海屯纪年》说是落水死。


据传,蒙哥临终前留下遗言,将来若攻下钓鱼城,必屠杀全部军民百姓;然而此事《元史》、《新元史》、《史集》均无记载。

后来钓鱼城于1279年投降时,忽必烈赦免了所有军民。


蒙哥的去世,对当时的蒙古帝国政局乃至世界格局都有极大的影响:

导致了旭烈兀统帅的第三次蒙古西征被迫中止;

随后爆发了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之战,最终导致大蒙古国(蒙古帝国)的分裂。




万里长空夜未央


很显然,这是为了民族融合,这是为了和谐。对于这样的民族融合与和谐的做法,我们该怎么认识呢?

当然了,这个歌剧是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是允许虚构的。但是,任何形式的虚构,都必须而且只能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进行。也就是说,虽然这种事情在当时并没有发生过,但是按照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合理的想象,也是允许的。



(蒙古军队)

那么,虚构蒙哥为救宋人孩子而被打死这个情节,符不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呢?

先说大的历史背景。就是成吉思汗及其后代子孙发动的四处征伐活动中,有没有尊重人的生命的事情。这个显然是极为罕见的。在征伐过程中,蒙古人显然是很少把人当人看待的,甚至很少把人当生命看待的。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屠城。他们把人头砍下来,堆叠成一座又一座的金字塔。他们逼迫被他们俘虏的人充当炮灰军。据统计,蒙古人在征伐世界的过程中,杀死的人口达到上千万。

再看蒙哥攻打钓鱼城时的历史背景。蒙哥选择四川作为攻打南宋的突破口,是金基于蒙哥的上任窝阔台时期,四川防守是最薄弱的,当时蒙古人足足杀了四川人达150万人以上。这次蒙哥率领王者之师碾压四川,在前期他们确实也没有遭到很大的反抗。唯一在苦竹隘的时候,遭遇到了宋将张实的反抗。最后,当他们拿下苦竹隘的时候,不但把张实五马分尸,而且还屠了城。然后蒙哥在四川遭遇的第二波阻碍就是钓鱼城。由于钓鱼城十分牢固的城防设施。蒙哥对钓鱼城进行了长达七个月的围攻,损失十分惨重,蒙哥甚至一度差点在钓鱼城守将王坚组织的偷袭中丢了命。



(蒙哥大汗)

不仅如此,蒙哥还受到了来自其他方面的重重打击。一是国内的贵族对蒙哥打仗能力的怀疑,因为当时蒙哥正和他的兄弟忽必烈较着劲儿,而忽必烈在中路打得比较顺畅。二是瘟疫等各种疾病正在蒙古军营中流行。三是蒙古队伍中有些军心不稳,大家觉得蒙哥应该放弃钓鱼城,打其他地方。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蒙蒙的求胜欲望才变得极为强烈,他不惜以身涉险,跑到钓鱼城第一道围墙和第二道围墙之间的一座山峰上(这座山峰当时已经被蒙古人攻取),在那里修筑了一座瞭望塔,他亲自站上瞭望塔,指挥蒙古军队对钓鱼城发动总攻。因此被宋军的炮石无意中击中。至于击中以后,蒙哥是当时就被打死了,还是后来才死的,这个历史上并没有记载。

通过这个我们可以看出,蒙哥站在那个瞭望塔上,是不可能去救一个宋人小孩的,那个地方也不可能有宋人小孩。同时,蒙哥心里面憋着一口气,如果他拿下了钓鱼城,绝对是要对钓鱼城进行屠城的。



(钓鱼城之战)

蒙哥在去世前,说过一句咬牙切齿的话。就是谁今后拿下钓鱼城,必须把整个钓鱼城杀得片甲不留。只是后来拿下钓鱼城的是与他有竞争关系的忽必烈,而且当时,整个宋朝已经灭亡了,忽必烈为了安抚人心,所以才没有对钓鱼城进行屠城。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就不难看出,塑造蒙哥为救一个宋人小孩,而被炮石打死这个情节,显然是非常荒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