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一天怒斬七十餘名將領,後世史家卻稱其為第一明君,頌讚至今

要論得國最正者,非劉邦與朱元璋莫屬,此二人皆從草根開始舉兵,最終奪取了萬里江山。兩者不僅履歷相似,建國以後對功臣的態度也彷彿如出一轍。比起劉邦,朱元璋對功臣的屠戮顯得更殘暴一些,一場接一場的大案,動輒上萬人被誅連。殊不知,比這位放牛娃皇帝更厲害的,歷史上還有一位,曾在一天之內斬殺70名武將,卻被頌讚至今,他就是柴榮。

新皇一天怒斬七十餘名將領,後世史家卻稱其為第一明君,頌讚至今

郭威

小時候的柴榮在郭威家長大,在義父的薰陶下熟讀經書,習武練劍,成年後更是英氣逼人。自郭威建立後周,柴榮便開始跟著這位義父進行地方管理工作,很早就開始涉足國家事務。

郭威治理下的後周,開始出現復甦跡象。

可惜壯志未酬,公元九百五十四年,郭威病故。柴榮繼位。

新皇一天怒斬七十餘名將領,後世史家卻稱其為第一明君,頌讚至今

柴榮

繼位後的柴榮大展宏圖,他立志要繼承郭威的遺志,並給自己定下了十年內完成統一大業的計劃。繼位之初,北漢同契丹合謀犯境,入侵北周。新皇帝柴榮力排眾議,御駕親征。冒著戰場上的飛箭流石親自督戰,最終擊退了犯境的敵軍。在該場戰役中,他果斷的重賞了趙匡胤等一批表現勇猛的將士。而樊愛能等人畏戰退縮,一天之內七十餘名將士被柴榮處死。剛剛登基後的柴榮,有賞有罰,有效的整肅了軍紀。而這場大戰的勝利,也有效的鞏固了他的權利。

新皇一天怒斬七十餘名將領,後世史家卻稱其為第一明君,頌讚至今

趙匡胤

當政期間,他推行了一項滅佛舉措。當時佛教盛行,一時間“僧人”成了熱門職業,許多青壯年勞動力為了躲避戰亂和兵役紛紛削髮為僧,造成大量田畝廢弛;寺廟僧侶集團斂聚了大量的社會財富和土地,對朝廷的財政收入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急迫的形勢下,柴榮下旨滅佛,搗毀寺廟三萬餘座,驅散僧侶六萬多人,從此以後北周的農業得到發展,國庫得到充盈,北周國力與日俱增。

新皇一天怒斬七十餘名將領,後世史家卻稱其為第一明君,頌讚至今

柴榮墓

柴榮在位時推行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政策,後周逐漸成為當時中國最強大的一個政權,他的功績,足以比肩漢武帝、唐太宗。後世史家冠之以五代十國“第一明君”的稱號,可謂是實至名歸。柴榮的所作所為,為後來的大宋建國奠定了一個基本格局。可惜柴榮英年早逝,僅活了三十九歲。

如果柴榮能再活二十年,統一中國的也許就不是趙匡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