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針的偉大成就

涿鹿之戰

指南針的偉大成就

這是遠古時期最著名的一場戰爭;炎黃戰蚩尤,相傳炎黃二帝被蚩尤圍攻,情況十分危急,這時軍中一位術士利用狂風大作,成沙漫天的特殊天氣,吹號擊鼓,趁蚩尤部眾迷亂之際,以指南車指示方向,帶領軍隊向蚩尤部進攻,擊敗蚩尤部,這就是在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涿鹿之戰。

指南車

指南針的偉大成就

這也是口耳相傳的遠古神話,無法考證。但是傳說中的細節卻引起了後人的猜測,裡面講到的指南車,是不是我們現實生活中指南針的初始形態呢?實際上故事中講到的之南車,並非指南針。傳說中的指南車,是利用齒輪讓木車上的木人的手指永遠指向南方,完全和磁性無關的。

思南誕生

指南針的偉大成就

而指南針完全利用磁體的指極性質來製作,因此兩者完全是不同的事物。

中國的方位文化經歷了天文學方位定位,再以磁學方法制成思南,然後由思南演變成指南針的第三個階段,隨之而來的測定方位技術的不斷完善,指南針的起源可以上推到戰國時代,當時有一種稱之為指南的思南的器具,思南是最早的磁性指向器,是指南針的雛形;

在戰國時代,採玉的工人四處採玉時,往往需要帶著思南,以幫助指引方向。

至於思南長什麼樣子,怎麼使用?依據東漢末年王充在《論衡》中敘述的是:一塊天然的磁石,仔細雕琢成勺子的形狀,在雕琢的過程中,是勺子的重心位於底部中心,再加上雕刻有24向的底盤;使用方法:把底盤放平,放正,再把思南放上讓其旋轉,一旦思南停止,那麼勺子把(長柄)指的方向就是南方。

羅盤的誕生

指南針的偉大成就

到了唐代,風水占卜家的活動相當活躍,並開始強調方向的選擇,尋找比瓷勺更方便的指向器,就成了當務之急,於是指南鐵魚應運而生,水浮磁針應運而生;指南魚的詳細做法在曾公亮的《武經總要》有詳細的記載:用薄特葉剪裁,長二寸闊五分,首尾銳入魚形,置於炭火中燒製,後通赤,以鐵鈐鈐魚首出火,以尾正對子位,蘸水盆中,沒尾數則止,以密器收之,這種方法,利用地磁場使貼片磁化,並且知道魚形鐵片微向下傾斜對磁化有利。實際上已經發現近代科學中,所謂的磁傾角的影響使用時指南魚浮於水面上,與水浮磁針的原理一致,磁針問世後,先後用於風水和航海,為了使用方便,讀數容易,加上磁偏角的發現,

對指南針的使用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指南針的誕生

指南針的偉大成就

於是新一代指南針羅盤的出現了,所謂的羅盤就是指磁針和方位盤的結合,又稱為羅經盤,我國在南宋時代就出現了,當時稱為地螺;羅盤後經由陸水兩種方式傳到西方:大約在12世紀末,十三世紀初,傳入阿拉伯,後傳至歐洲,最後在歐洲發展成熟起來,對羅盤進行了改進,演變出了旱羅盤,使用起來很方便,明代經過日本,有傳回我國。

指南針對世界的影響及其貢獻

指南針對西方最大的影響,莫過於開啟了海外大探險,15世紀到17世紀,歐洲國家進行了有計劃的海外探險,以及天文、地理、造船等航海技術的配合,再加上羅盤的使用,因而引發造成西方一連串的海外探險,在各國競下向外發展,新航線,新大陸逐一被發現,進而改變了世界的歷史進程。從此世界各國聯繫更加緊密,世界連為一個整體。

指南針的發明源於我國古人對自然好奇的探索,和如何定向問題的研究,古人在歷史黑暗中摸索前進,在對經驗的領悟中不斷的摸索發展,而隨著科學的發展,指南針廣泛運用於航海、航空、旅遊、建築、衛星,各種測定、定位、調試、定向等。這對於人們生活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無可估量的,指南針被譽為中國四大發明之首,當之無愧。

指南針的偉大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