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太極智慧,領悟了就會有益生命

(2018年4月28日-29日,由日照市人民政府和世界太極拳網聯合主辦的“日照太極文化論壇”在日照市五蓮縣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太極拳名家、研究專家就太極文化和當代社會價值進行了精彩闡述。以下為李劍方先生在論壇上演講的部分內容)

太極拳的傳統文化屬性及現代社會價值

李劍方

太極拳在中華武術中是具有代表性的,它不僅僅是一個拳種,更是太極文化的載體,它植根於深厚的東方民族文化沃土之中,內涵豐富,寓意深邃,體現了東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學性和藝術性,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如今,太極拳已經走向全世界,惠及全人類,太極拳的發展有著良好的前景和廣闊的空間。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太極拳的傳統功理功法,充分發揮其修身、健身、防身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太極拳的傳統文化屬性和現代社會價值,使人們從廣義上更加全面、客觀、準確地認識太極拳,進而充分發揮其多種特有的功能,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現就此談幾點粗淺的看法,以拋磚引玉。

這些太極智慧,領悟了就會有益生命

(李劍方先生在日照太極文化論壇上進行主題演講)

一、關於太極拳的傳統文化屬性

太極拳的文化內涵博大精深,我認為,其主要屬性可以概括為自然之道、陰陽之道和中正之道。

一是圓融和順的自然之道。

東方傳統倫理思想,將道德觀、宇宙觀和認識論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這就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和諧統一,即天人合一、物我合一、人我和諧的整體性意象。太極拳以松靜自然作為入門之基而求得虛實變化,由開始的守規矩逐步脫規矩而合規矩,最後放棄虛實、動靜、陰陽,直至無物無象、無牽無掛、無形無意的神明境界,整個修練過程和細微之處無不遵循順其自然的規律。守規矩、合規矩,都不能違背“順自然”這一根本原則,否則就會出偏差。例如,有人片面理解和追求“含胸拔背”,好好的一個人,久之卻練成了駝背。這雖然是個別現象,但也不可忽視其負面影響。太極拳雖然有很深的道理,但不能複雜化、神秘化,一定要順其自然。人生有限,時間珍貴,多少年如一日拜師學藝,習練不輟,就自身而言,究竟是為了什麼?我認為,說到底其實就兩個字:“舒服”,首先是自己好受,然後才能講究好用和好看。只有自然了才能舒服,拳要天天練、天天改,主要是改不自然、不舒服的地方。自然的前提是松靜,如太極拳的預備式,又叫無極式,所有太極拳的無極式內在要求都是一樣的,看似簡單一站,心法要領極為精細,永無止境。王其和太極拳的無極式有四句歌訣:“無極運化太極生,意氣混元體透空。搭上鵲橋通兩脈,安爐懸頂入圓融。”無極生太極,無極式的水平決定著整個行拳的水平,有的人練了幾十年拳,往那裡一站,仍然守不住無極的形意,拳就不用再往下看了。只有達到行拳時身心與天地自然融為一體,通過內氣潛轉帶動外在動作,並使潛隱的自然精神表達出來,才能使自然、圓融、空靈、虛靜的理念注入人的身心修練之中,從而進入一種類似禪的自由境界,使人與自然完美的結合。最自然的也最真實,凡是虛假的東西都不會自然,也不會持久。我的啟蒙恩師劉仁海先生常說,太極拳要先練順,次練勁,自然和順是根本大法。無論哪門哪派太極拳,都是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混元思想,將諸多要領整合起來,符合人的生理構架,符合自然規律,符合運動規則。比如,王其和太極拳的步法,由八條要領,即:“ 腳夾角四十五,腳間距兩橫拳;邁步時重心定;腳跟落重心移;後腳尖定角度,前腳跟定距離;前腳尖定方向,定式時足底平”。嚴格照此要領反覆練習,形成熟練的肢體語言動作,就自然達到了“如臨深澗、如履薄冰”,“邁步如貓行”的要求。

二是對立統一的陰陽之道。

太極拳以“陰陽學說”為根據,以辯證統一的整體思維方式為指導,強調“凡身處處皆太極,一動一靜俱渾然”,虛實、動靜、開合、屈伸、剛柔、急緩、隱現、仰俯、進退等,既對立統一、又可相互轉化,一招一式,形動於外,意守於內,以靜御動,用意識引導氣血運於周身,以內氣潛轉支配形體,連綿不斷,週而復始。無論是行拳動作要領還是切磋研練,皆須做到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後,有左必有右,開中寓合,閤中寓開,剛柔相濟,支撐八面。具體到功法上,有向上的“懸頂”,就有向下的沉肩、墜肘、松胯;有向前的發,就有向後的撐;有“靜如山嶽”,就有“動若江河”,有“氣斂入骨”,就有“勁貫四梢”。用法上,有極柔軟,就有極堅剛;有“彼不動,己不動”,就有“彼微動,己先動”;有“蓄勁如開弓”,就有“發勁如放箭”;有“人剛我柔謂之走”,就有“我順人背謂之粘”;有“擎、引、松、放”,就有“敷、蓋、對、吞”。內功心法的陰陽顛倒、水火既濟更是陰陽調和之理的實際運用,精微之至,奧妙無窮。由此可見,太極拳鬆柔緩慢的練法,絕不是完全消極、軟弱、被動,而是陰陽相濟,千變萬化,無所不為。正是通過這種持續不斷的修練,使心、氣、神、意、力的運行協調平衡,處於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不離陽、陽不離陰的狀態。所以,單從人體科學的角度講,太極拳是一門使人體更加協調的學問。

這些太極智慧,領悟了就會有益生命

(李劍方先生在日照九仙山談拳)

三是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太極拳的中正之道可以說是對《易經》中正之道、孔子中庸之道和老子中和之道思想的融合,這些文化理念雖各有側重和異同,但都源於東方傳統文明。“貴和尚中”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中華民族的情感心理原則,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太極拳無論其在道德層面還是在技術理論層面,都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歷代太極拳家都把“中正”作為太極拳的重要法則,從入門階段到高層次修練,都把“立身中正安舒”放到首要位置,“中正”二字在先哲拳論中出現頻率很高,如:《太極拳論》雲:“立如秤準,活似車輪”“不偏不倚”“無過不及”;《十三勢歌》則說:“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武禹襄在拳論中反覆強調:“立身中正安舒,支撐八面”。立身中正是太極拳身法最基本的要求,其基本姿勢動作自始至終保持虛領頂勁,而使頭直容正,“百會”穴與“會陰”穴垂直對拉,這樣,頭如懸絲,尾如吊墜,上下一條線,腰脊如立軸,周身渾元一體,內氣通暢,上虛、下實、中間活,自可立於不敗之地。感悟中正之理,遵循中正之道,有利於保持平常心,不急不燥、不卑不亢,以一種寬容的、自然的、恬靜的思想境界來面對紛繁的社會現實,做到心正、身正,始終處於一種淡定、平和、穩健的狀態。

二、關於太極拳的現代社會價值

太極拳富有文化內涵,是性命雙修,體用兼備,老幼皆宜的運動方式。經過長期的實踐,太極拳的功能和多方面的價值被得以證實,愛好者越來越多,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最為流行的運動項目之一。太極拳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個人層面。一是具有健康價值。 太極拳有一系列科學的訓練方法,通過具體功法要領,調身、調息、調心,使身心內外得到全面的鍛鍊,特別是通過身心放鬆,凝神靜氣,摒棄雜念,反觀內照,專注內意、內氣、內勁的修練,能夠促進人體各系統的平衡和健康,在調適心理、愉悅精神、活躍思維、增強記憶,改善睡眠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價值。二是具有修身價值。太極拳又稱哲學拳,既是一種拳理拳法,也是一種處世理念和人生智慧。“立身中正安舒”“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內固精神,外示安逸”“氣宜鼓盪,神宜內斂”“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曲中求直,蓄而後發”“捨己從人,隨屈就伸”等等,都包含著儒學所倡導的“中庸”和道家陰陽平衡的思想,體現著中正、含蓄、和順、圓融的理念,使練拳與修身相統一。我們常說既是人練拳,也是拳練人,正是這個道理。三是娛樂、競賽、表演和攻防體用價值。太極拳不僅是一項健美項目,更是攻防技擊性很強的武術項目。太極拳的實戰功夫首先是在拳架裡,天天練拳架是練的“知己”功夫;到了一定程度,就要練推手、散手,這是練“知人”和“制人”功夫,同時還要經常進行專門的擊打和抗擊打訓練。

第二,單位層面。

單位可以是一個企業、機關,也可以是一個家庭或一個小的群體。無論在哪個單位,首先是人與人的和諧相處。現在許多地方存在著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商品化、庸俗化,以己為軸,唯利是圖,唯我獨尊,只求索取,不願付出,與陰陽平衡之理嚴重相悖。而研修太極拳的人,能深刻領悟到大太極的渾圓體之中點、線、面、塊之間的關係和陰陽互生、互存、互動、互變、互補的道理,可將拳理內化為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和處事風格,有利於減少衝突,化解矛盾。“太極”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最大的特點是“包容”,包容是和諧的基礎,太極功夫越深,包容性越強。再一點就是太極拳理在單位管理方面的價值。太極拳最突出的特點是以意導行,要打造一個過硬的團隊,最重要的也是要從管理者的思想理念開始。在具體工作中,要注重超前預測,科學謀劃,指導實施,做到“以意導行”。太極拳講究內外三合,周身一家,練好內功,形成整勁。一個團隊,也要在提高員工素質,充分發揮每個人作用的同時,形成整體合力。太極拳主張“功蘊於內,勁不外露”,在管理方法上的借鑑意義,就是要抓住關健,固本強基,並要學會順勢借力,善用巧勁,去掉蠻橫之力,把握分寸火候,“牽動四兩撥千斤”,以最小的投入和消耗,實現效益最大化。

這些太極智慧,領悟了就會有益生命

(李劍方等太極名家在日照九仙山演武)

第三,社會層面。

社會就象一個大宇宙,由無數的小宇宙或星系組成,人與天地具有統一的本原、屬性、結構和規律。太極文化所詮釋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對促進人與自然的合諧和社會科學治理具有積極意義。習練太極拳要顧及氣象變化,地勢方位、陰陽交感、五行所屬以及四季運行等等,這體現了敬畏自然、保護環境的觀念,意味著自然界與人類息息相關,共生共榮。社會要良性發展,必須遵循自然界規律,順應自然秩序,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與自然的和解、和諧。太極拳修練是一個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拳論講:“勿使有缺陷處,勿使有凹凸處,勿使有斷續處”,這個完善的過程永無止境。劉仁海先生有句言簡意深的名言:“改了缺點就是優點”。真學真練太極拳的人,就是要天天練、天天改,到老也改不完、練不好。小到一個人、一個單位,大到社會和自然界,都要強化不斷完善的意識,保持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太極拳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除上述之外,還可細分為生理價值、心理價值、美學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價值、教育價值、經濟價值、軍事外交價值等等,這都有待於進一步深入研究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