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蕩魔大帝

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聖真君玄天上帝,全稱真武蕩魔大帝,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

真武蕩魔大帝

現在武當山信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經中稱他為“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簡稱“真武帝君”。

民間稱蕩魔天尊、報恩祖師、披髮祖師。明朝以後,在全國影響極大,近代民間信仰尤為普遍。

真武蕩魔大帝

真武大帝也稱玄武、玄龍,盤古之子,於玉帝退位後任第三任天帝,生有炎黃二帝。曾降世為伏羲,為龍身,中華之祖龍。

據《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變化之身,託生於大羅境上無慾天宮,淨樂國王善勝皇后之子。皇后夢而吞日,覺而懷孕,經一十四月及四百餘辰,降誕於王宮。後既長成,遂舍家辭父母,入武當山修道,歷四十二年功成果滿,白日昇天。玉皇有詔,封為太玄,鎮於北方。玄武一詞,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總稱。屈原《楚辭》之《遠遊》篇有句稱,“召玄武而奔屬”。玄武七宿之形如龜蛇,故注稱,“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北宋開寶年間,玄武神降於終南山。太平興國六年(981年)封為翌盛將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加封為翌聖保德真君,後為避聖祖趙玄朗之諱,改玄武為真武。宋真宗、宋徽宗、南宋欽宗等屢有加封。元代大德七年(1303年)加封真武為元聖仁威玄天上帝。明成祖崇奉真武,御用的監、局、司、廠、庫等衙門中,都建有真武廟,供奉真武大帝像。

真武蕩魔大帝

道教經書中描繪真武的形象是披髮黑衣,金甲玉帶,仗劍怒目,足踏龜蛇,頂罩圓光,形象十分威猛。《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記載,真武帝君原來是淨樂國太子,生而神靈,察微知運。長大成人後十分勇猛,唯務修行,發誓要除盡天下妖魔,不願繼承王位。後遇紫虛元君,授以無上秘道,連越遊東海,又遇天神授以寶劍。入武當(太和山)修煉。居四十二年功成圓滿,白日飛昇,玉皇大天尊下令敕鎮北方,統攝玄武之位,並將太和山易名為武當山,意思是"非玄武不足以當(擋) 之"。宋天禧年間(1017-1022)詔封為"真武靈應真君"。元朝大德七年(1303)加封為"光聖仁威玄天上帝",一躍而為北方最高神。

真武蕩魔大帝

歷代封號

唐太宗封為'佑聖玄武靈應真君'宋太宗封為'翊聖將軍'

宋真宗加號'翊聖保德真君' 宋真宗再號'真武靈應真君'宋欽宗加號'佑聖助順真武靈應真君'

元成宗加號'元聖仁威玄天上帝'

明太祖加號'玄天上帝' 明太祖復封'真武蕩魔天尊'

明成祖封號'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

北宋開寶年間,據說玄武神降於終南山。太平興國六年(981年)封為翌聖將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加封為翌聖保德真君,後為避聖祖趙玄朗之諱,改玄武為真武。北宋宋真宗、宋徽宗、宋欽宗等屢有加封。

真武蕩魔大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