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物畫賞析

人物畫是中國傳統繪畫三大科(另兩種為山水畫和花鳥 畫)中出現最早的一科,是中國繪畫藝術獨立和走向成熟的 標誌。人物畫內容多樣、題材廣泛,分為歷史畫、風俗畫、 肖像畫、仕女畫等。畫法上有工筆設色、白描減筆、潑墨寫 意等。顧愷之、閻立本、吳道子、李公麟、唐寅、仇英、陳 洪綬等歷代大師都在這一領域留下了各擅勝場、獨步古今的 名家勝蹟,反映了各個時代的社會面貌、風俗人情。人物畫 是中國畫裡直接反映現實的畫科,因而它除了具有獨特的藝 術價值之外,還具有其他畫科難以比擬的史學價值和社會學 文獻價值。為使廣大繪畫愛好者與美術工作者能夠系統、全 面地瞭解不同時期的畫家在各自領域中的藝術成就,編者特 邀中國美術史專家、美術評論家以及三大畫科的研究工作 者,整理了這套《中國人物畫賞析》。

《中國人物畫賞析》分為三卷,從人物畫的起源、魏晉南 北朝、隋唐、五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八個時期向讀 者展示了三百餘幅中國人物畫的精品,並配以言簡意賅、畫 龍點睛的介紹及評析,多方位、多角度地詮釋畫的內涵。細 品此卷,可以讓人在欣賞過精美的畫卷之後,更直觀、更全 面、更具體地深入瞭解這些中國人物畫得以傳世的精髓之 處,重溫畫家作畫時的心境,跨越時空的限制,尋找到蘊含 其中的真、善、美。

人物畫的起源賞析

中國人物畫的起源,足在一個並不凡有獨立 意義的繪畫題材基礎上展開的。那些散見於原始 時代繪製彩陶上的紋飾和雕刻於崖壁上的界畫,嚴格來說還不是繪畫,更不是後世所表述的 人物畫,而僅僅足一件表現人物的美術作品。舞 蹈彩陶紋通常被作為中國最早的人物畫,它確實 表現了人的活動,反映了美術作品中對人的關 注。

由於“存形莫罄於畫”的特質,人物畫“成 教化,助人淪”的功用很快被髮掘出並披社會廣 泛接受,人物畫也因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現存的楚國帛畫不僅反映了當時圖畫聖賢的風 俗,也證明了當時人物畫的傑出成就。漢代時, 更凡系統化的繪畫活動被廣泛地用於社會統治之 中。現存於漢代墓室中的幫畫表明人物畫的表現 領域在當時已擴展到記錄社會生活方面。

魏晉南北朝人物畫賞析經歷了漢代之後,隨著社會對藝術審美 的愈加關注,人物畫也隨之進人歷史的轉型 期。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人物畫脫離了前期的 稚拙風格,開始講究繪畫的技法,“形神”、 “氣韻”、“骨法”等審美概念是對這一時期人 物畫成就的概括,同時還出現了許多為後世 稱道的大師。曹不興作巨幅畫像,心敏手運, 須臾即成,“亡遺尺度”;戴逵圖聖賢人物,情 韻連綿,風趣巧拔,百工所範;顧愷之寫女 史洛神,以形寫神,遷想妙得,神妙無方;陸 探微畫肖像,窮理盡性,秀骨清象,骨法用 筆;張僧繇作風俗畫,師模宏遠,骨氣奇偉, 凹凸立體。

這一時期代表作品主要有顧愷之的《女 史箴圖》和《洛神賦圖》。另外,一些模印磚 畫和石窟壁畫等,也都表明了魏晉南北朝時 期的人物畫在繪畫技法方面的卓越成就。

隋唐人物畫賞析

隋代立國短暫,在繪畫上沒有取得突出 成就,但這時期仍出現了展子虔、董伯仁、鄭 法士等一些著名的畫家。過了三十餘年,進 入大唐盛世,人物畫在隋代繪畫進一步完善 的基礎上,得到了更大的發展。

初唐時,閻立本的《步輦圖》描繪了唐 太宗坐步輦接見來使的場景,其畫“變古象 今,天下取則”。唐代中期,有“畫聖”之稱 的吳道子則把唐代的人物畫帶人一個更為成 熟的境地。吳道子的繪畫之妙在於“筆才一 二,象已應焉”,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 評其所畫人物,“須雲髯,數尺飛動。毛根出 肉,力健有餘。”另外,張萱的《虢國夫人遊 春圖》、《搗練圖》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圖》等, 都可以看出唐代人物畫的傑出成就。唐代的 人物畫“多見貴而美者”,筆下的仕女往往豐 姿綽約,肌理細膩,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尚。

五代人物畫賞析

五代時期的繪畫隨著經濟和文化的進一 步發展,又有了新的突破與發展。周文矩、顧 閎中、趙幹、貫休等是這一時期的重要畫家, 其中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代表了這一 時期人物畫的水平。此畫被巧妙地分隔成五 段,描繪了韓家的夜宴樂舞的情景。人物造 型準確,神情姿態生動傳神。該畫用筆精熟, 線條剛柔相濟,與晉、唐畫的勻細線條不同, 線條多方折、頓挫。畫作設色豐富和諧,畫 中運用傢俱的墨色襯托出仕女衣帶豔麗的色 彩。人物面部用肉色渲染深淺濃淡,再罩以 肉色調白扮,並於額、鼻、頦部染白色。原 畫為絹本,背面著和正面一致的重色礦物顏 料、使色彩更顯飽滿、豐厚。此畫在美術史 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各種技法已臻成熟、完 備,代表了古代工筆重彩的最高水平。

宋代人物畫賞析

北宋時期發達的社會經濟,為宋代繪畫 提供了許多前無古人的新的繪畫題材。風 俗畫是宋代人物畫的一個特色,以表現村 童鬧學、耕織、貨郎、七夕夜市等題材的作 品,生動記錄了宋代社會生活中的平民生 活,拓寬了以帝王、聖賢、貴妃為主的人物 畫格局,並被後世固化為中國人物畫的永 恆題材。同時,宋代畫院為宋代繪畫的發展 聚集了人才,一大批畫院畫家將用於表現 山水的水墨畫法用於人物畫的創作中。題材的擴大、形式的增多,為這時期人物畫的 ^ 發展開闊了前景。

元代人物畫賞析

人物畫發展到元代,因為受到社會政治 和審美潮流的影響,已退居到次要的地位。 由於異族統治者採取高壓政策,繪畫上出現 了 “疏於人事”的狀況,畫家多用一種反映 社會現實和自身心理狀況的筆墨形式,表達 了 “逸”的思想,故而表現出了與前代完全 不同的風貌。理論上,元代人物畫因為王繹 《寫像秘訣》的出現,使這一題材的繪畫技法 第一次得到了系統總結。創作上,趙孟頫對 元代人物畫有特殊的貢獻,他的人物畫得力 於多方面的藝術修養,從唐宋古法中脫穎而 出,同時又糅合了山水畫畫法和書法的功 力,所以其畫被認為開時代風氣之先。元代 的人物畫成就還可以從石窟、寺觀壁畫中得 到一些基本的認識。元代肖像畫因為需要者 眾,而酬謝亦豐,故畫者眾多,其中不獨畫 工,也有學士。

明代人物畫賞析

明代人物畫的發展首先經歷了明代前期 院體浙派的寫實風格和紀實主題,有宋代院 體的藝術風貌。至中期,吳門(今江蘇蘇州) 一帶的文人畫家文徵明、唐寅等把對人物畫 的興趣集中到仕女畫上。唐寅和仇英的工筆 人物可稱得上吳門寫實人物畫的絕響。明末 人物畫流派紛呈,徐渭的大寫意人物和造型 奇異的“南陳北崔”及注重寫真的“波臣派”, 是明末最具個性的人物畫風。明代人物畫創 作形成了相當規模的文人畫家群、穩定的宮 廷畫家群和無處不在的民間藝匠畫家群,從 各個方面展示了他們不同又相通的審美意識 和繪畫主題。明代人物畫家較前人更注重反 映社會現實,其創作與明代關注社會的民間 文學合為一流,併成為清代人物畫藝術的直 接淵源。

清代人物畫賞析

清代的人物畫在繪畫發展史的整體頹勢 下,呈現多元化的局面,到晚清則因“海派” 人物畫的加人,使人物畫的整體面貌得到了 很大的改觀,同時在人物畫發展史上也出現 了歷史的反彈。

清代的人物畫畫家主要為兩大陣營。一 方面是供奉內廷的宮廷畫家,他們或畫肖 像,或圖功績,乾隆時期曾多次詔畫功臣 像,規模之大、要求之嚴,也是歷史上少有。 這些由皇室組織的大型創作,分別記錄了清初重大的歷史事件,而參與創作的畫家在當 時都深具影響。清代人物畫的另一方面是宮 廷之外的畫家,其中較為著名的有上官周、 黃慎、羅聘、丁以誠、改琦、蘇六朋、蘇長 春、費丹旭等。清末的“海上四任”在中國 人物畫的低潮時期,將人物畫推向了一個高 峰,在人物畫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中國人物畫賞析

中國人物畫賞析

中國人物畫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