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故事游安徽:查济古村

皖南的村落通常与溪流为伴,因为交通需要,跨溪的桥总是很多,很多的桥也就有了不同的形态,每一座桥便是一处风景。出厚岸,左行不远即是另一个古朴的村落,一座画里的村落——查济,一样的躺在山的怀抱,一样的僻远而且沉寂。只是,如今的查济已经不再寂寞,即使是多雨的时日,也有一些装束略显另类的游客,带着审视的目光在四处逡巡着,搜寻着他们心里的风景。

跟着故事游安徽:查济古村

查济-查济景区提供

喜欢散淡地走,从容而悠闲,查济就是适合这么散淡地行走的去处。清溪蜿蜒,流水淙淙,还有那无所不在的桥,横跨溪涧。那些桥,在张扬着各自个性的同时,也在一往情深地述说着皖南村落文化的精义。

村落,往往是家的最初含义。从村落走出去的人渐多,村落也就被渐渐地赋予了老家的含义。在这大山的怀抱,最初的移民卜居于此,显然是相中了这里山清水秀的环境。背依青山、与水为邻,得风得水,实在是安居乐业的好去处。盛唐之时,查氏先人仕宦于此,在此置恒产,兴氏族,遂有济阳查氏聚居的村落。一条清浅的溪水象征着财源滚滚,从盛唐年代一路走来,伴随着氏族的繁衍,也孕育着独有的氏族文化。对祖先的崇敬,对土地的依恋,对青山的景仰,对溪流的呵护,还有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

皖南的村落,祠堂是随处可见的风景。一座祠堂往往也就是一部氏族的发展史。往昔,在宗法社会传统下,祠堂既威严而又神圣。每个家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祭祀活动,无论是春冬公祭,还是氏族重大议事活动,祠堂都是族人聚会的场所。就算平日亲疏有别,在这祠堂里都有严格的长幼班序。加上祠堂建筑架构的气势,威严尽显。而神圣则在于先祖牌位不可冒渎的地位。

跟着故事游安徽:查济古村

查济-查济景区提供

查济的祖祠面对许溪,四水归明堂的建筑结构与大多数皖南祠堂是一致的,而查氏后人更多是营商有成,所以祠堂便有了更多的重商气象。步出祠堂,一座由条石修筑而成的桥横跨许溪,两个衣着鲜艳的女子在桥下悠然地浣衣,青瓦白墙成为背景,成就的是一幅生活写真。亘古以来,那些衣着不同,发式有别,年岁依稀的查济人,在这清溪之畔浣走了朝代的更替,日出日落之间,袅袅炊烟之中,演绎着不变的山乡生存法则。

不同形制的桥,一律的条石,不同只在大小宽窄之间。一代又一代的行人,用他们的木屐、布鞋、草鞋、脚板,早已踏平了石板的坑坑洼洼,现代的皮鞋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过清溪,在那鳞次栉比的马头墙与青瓦之间,在那些深深浅浅的巷道里面,在那些苔痕斑驳的泥墙根下,搜寻着岁月的印记。这些印记,无不与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传统的理念中,人们相信行善积德的力量。所谓“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像修桥补路这等善举,有能力者往往世代相继,乐此不疲。小小村落之上,那些拱桥、平桥,无论是宽是窄,都有故事。或因为添丁,或因为功名,或因为发财,或因为还愿,于是就有了那些桥。也许,村落文化反映出的是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那些世代相继的慷慨之举,把传统的文化价值十分简单明了地镌刻于此。

在溪流的转弯处,一座石板平桥成为观景览胜的最佳选择,驻足于此,溪流环抱的查济有如水墨画里的村庄。自然,凡是到访查济的游人,无一例外地会选择这里寻觅拍摄的角度,或是登上居民的楼顶俯瞰那些溪流环绕的村庄,以及那些参差错落的屋顶。

小镇居民一律是门对清溪,那些老人悠闲地坐在门前,全然不在意经过的游人。溯流而上,眼前所见的是一座座跨溪的单体小桥,让溪水不那么单调。忽然,一排石桥并列于溪涧,两侧来往如履平地。作为沟通两岸的桥,似乎不必如此费工费力。仔细一看,竟有四座单体石桥连成一体——四桥并立。这“四桥并立”的景观演绎着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昔年,许溪左岸是一寻常人家,一座窄狭的石板桥兀立于溪涧,行人过往常有落水之虞。许溪伴着岁月流逝,挑担,割草,浣衣的女主人韶华渐逝,年届耳顺,行走在颤悠悠的石桥上再难如履平地。两个儿子倾力尽孝,各自建成两座石桥并立于许溪之上,作为献给母亲六十寿诞的贺礼,让年迈的母亲来往两岸不再费力。数百年来,村民得受恩惠。面对这“四桥并立”奇观,不禁万千感慨。一座桥,承载着传承不废的孝行,一个孝行感化的是一代又一代的人。无言之教,实胜千言。

这是一个湿漉漉的季节,石板桥一律是湿漉漉的,行走在桥面上,清溪倒映着人影。古往今来的无数倒影中,细数着那些熟悉的身影,其中便有衣袂飘飘的诗仙李太白。游历了“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桃花潭,诗仙应邀步入查济,游历身后的碧山,诗仙这一路走来,寄情于这一方山水,也寄情于质朴的民风。如今,站在这诗仙曾经流连的石桥之上,仿佛看到意气风发的诗仙,在微雨的天幕下,拈须低吟:“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数年前寻访桃花潭,房东家的老太太直说查济更有味道,无奈不识道路未能寻获。年前早春,一个画家朋友来此写生,留下许多令人称羡的美图美景。沿着溪流寻访,心情怡然。时近正午,一座拱桥飞架两岸,青藤悬垂而下,犹如绿色的瀑布。溪左,一处院落,古木森森,篱墙四合。溪右,杂花生树,竹影婆娑。在这多雨的季节,游人稀少,十分幽静。此处,可以邀约二三好友在此小憩,面对清溪发呆,或是斜倚老树冥想。那悬垂而下的绿色瀑布仿佛一帘幽梦,在梦境与现实之间,把身心舒展,融进这恬然的世外桃源。

此时,一切都静止了,似乎听到那绿意婆娑的青藤在拱桥上伸展筋骨,那熟悉的《一帘幽梦》的旋律慢慢浮出,穿过那绿色的帘栊在心底渐渐地清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