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古村!商丘这个村落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疫情期间不出门,在线轻松“游”古村。3月16日,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2019年度(第二批)211个村落单馆统一上线,河南省35个村落完成数字化,作为第二批村落单馆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村落单馆数量共计376个,分布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数字博物馆首页(http://www.dmctv.cn/)即可按地区查找村落,足不出户遍览中国传统村落的田园风情。截至目前,河南省入馆数量37个,在全国入馆数量中排名第四位,走在数字化遗产保护的前列。

据了解,2017年,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工作正式启动。2018年4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开通上线,数字博物馆分总展馆、村落单馆及全景漫游手机客户端,村落单馆以全景漫游、三维实景、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中国传统村落的独特价值、丰富内涵和文化魅力,第一批共有165个村落单馆上线,全部为精品馆标准。2019年度第二批单馆增加了标准馆类型,与精品馆的区别在于数据资料仅以图文和音视频形式进行展示,村落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建馆标准,后期也可从标准馆升级到精品馆。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已成为目前我国研究传统村落资料最丰富、数据最权威的国家级在线数据库,是百科式、全景式传统村落展示的数字化平台,也是传统村落学术资源的交流平台。


附: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河南单馆名单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泼陂河镇黄涂村龚冲村民组(第一批入馆)


河南省信阳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第一批入馆)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村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少林街道玄天庙村杨家门村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城关镇寺河南村大阳河村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横水镇横水村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瓦屋镇红石崖村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薛店镇下宫村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黄道镇王英沟村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黄道镇纸坊村


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大峪镇青山后村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合涧镇肖街村北庵沟村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临淇镇白泉村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东姚镇齐家村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任村镇白家庄村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任村镇牛岭山村马刨泉村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五龙镇石阵村中石阵村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石板岩镇石板岩村东湾村


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乡施家沟村


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鹿楼乡寺湾村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上峪乡柏尖山村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上峪乡桑园村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灵山街道大石岩村


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狮豹头乡里峪村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南村镇西王村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南村镇丁庄村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南寨镇齐王寨村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黄水乡韩口村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沙窑乡新庄村


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苏家作乡寨卜昌村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鸠山镇天垌村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鸠山镇魏井村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曲村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谢集镇西街村老谢集村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弦山街道同心村黄底下组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凉亭乡梁冲村晏洼组


河南省济源市思礼镇水洪池村


延伸阅读

河南省商丘市西街村老谢集村:千户红屋一寨聚


“云游”古村!商丘这个村落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一、地理位置

老谢集村位于商丘市西部偏北,谢集镇东部;距商丘市城区13公里,谢集镇3公里。东距商周高速约7公里;南距战备路约1.2公里,距G310约3公里;北距谢曹线约2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二、行政管属

老谢集村属于梁园区谢集镇,辖东街、西街两个居住片区,共包含东街组、杨庙、北街、沈波楼、小郭庄、陈庄、北街东、南街组、西街、谢楼、赫楼、管楼12个村民组。

三、自然条件

1、气候

老谢集村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5℃。主要特点是春季温暖大风天气多,夏季炎热降雨集中,秋季凉爽且日照时间长,冬季寒冷少雨雪。最寒冷月份平均气温为-9℃,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7℃,平均无霜期206天,有霜期159天,年平均降水量711.9mm,主要集中在6-8月。

2、地貌、地质

谢集镇老谢集村地处黄淮冲击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自古就是重要的农耕区。

3、水文、土壤

老谢集村地处淮河流域,村内多坑塘,大气降水补给丰富,地下水位埋深为8米,属于浅水,总体来看水量丰富、质地好、埋藏浅、补给快、易开采。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宜植物生长及农耕。

4、植被、动物

老谢集村村内主要树种有杨树、桐树、榆树等,泡桐资源丰富。其余植物多为自然生长类植物。野生动物种类较少。

四、村落面积、布局

老谢集村村域面积为5.7平方公里。村庄格局带有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村庄由环村寨河为环带、十字街巷网络为骨架、西为民国学堂、东为吕祖庙、内部坑塘为四个组团中心形成四个居住聚落等要素构成。

其整体布局为:一村(谢集村)一环(环村寨河)二街(村内十字街)四落(四个居住聚落)空间结构形态。从整体来看,村庄布局紧凑,融于自然。

村落属性:行政村

村域面积:4.86平方公里

户籍人口:4670人

主要民族: 汉

村落形成年代:元代以前

村庄占地面积:1690亩

常住人口:4120人

主要产业: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

历史文化

老谢集村可追述至春秋战国时期,距今约有近两千年历史。名楚村;元代村庄内营姓、苟姓、谢姓为三大氏族,又因此地为集市,更名为营、苟、谢家集,简称谢家集民国时期置第九区(驻谢集),1949年改为谢集区,1958年以谢集、孙村集二乡的区域合并为谢集公社(驻谢集),同年底,谢集公社驻地迁往目前谢集镇所在位置,原谢集改称老谢集。

1958年建谢集公社,1983年设镇。1997年,面积57.4平方千米,人口3.8万,辖西董楼、杨波楼、熊楼、三里、孙楼、朱庄寨、贾台子、张庄、尚楼、黄辛庄、叶庄、高楼、董千楼、王二保、常庄、付庄、彭庄、郭武庄、西街、肖庄、东街、宗庄、冯庄、王步口24个行政村,同年由原商丘县划归梁园区管辖。后辖叶庄、史庄、西董楼、彭庄、付庄、宗庄、王步口、常庄、尚楼、张庄、黄辛庄、杨波楼、孙楼、贾台子、肖庄、冯庄、朱庄寨、熊楼、三里、王二保、高楼、郭武庄、董千楼25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172个村民小组。老谢集其中一个行政村。

春秋战国时期,在宋国境内的谢集已有人口聚集。后来宋国被齐、楚、魏瓜分,谢集并入楚国。随着楚人的迁入,春秋战国时期的小村庄有了楚村这个名字。到了宋金时期,谢集被称为古楚村。到了元代,由于管、苟、谢三大姓为村中望族,且村内有集市,谢集便被当时人称为管苟谢家集,简称为谢家集。此村名一直沿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环境格局

老谢集村庄选址依托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顺其自然,融其自然;村庄周边农田环绕,同时强调村庄本身格局的完整性,“田园相环,水为抱”,在营造一种“村落、水、田园”空间格局的同时,环村寨河的存在也增加了村庄的防御需求。

清咸丰二年,该村四周建有寨墙,东西南北建有寨门和门楼,寨墙外挖有护寨河,寨墙和护寨河全长约2500米,寨墙高5米左右,当年商贾云集,经贸繁荣,被称为商丘第二“归德府”,至今仍保留原始布局,1957年寨墙被拆除,民居大多为解放前后所建,砖墙和土墙老式结构,集中成片分布。该村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环境优美。村北侧是1958年开挖的群英水库,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村南是康林沟,是商丘护城河供水主干道。

村落格局

老谢集村村庄格局带有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村庄格局由环村寨河为环带、十字街巷网络为骨架、左为民国学堂、右为吕祖庙、内部坑塘为四个组团中心形成四个居住聚落等要素。

其整体格局为:一村(谢集村)一环(环村寨河)二街(村内十字街)四落(四个居住聚落)空间结构形态。从整体来看,村庄布局紧凑,融于自然。

受村庄选址现状、村庄形态和内部坑塘、建筑布局的影响,村庄主要道路为十字形,内部支路多顺应地势与建筑布局走向,平面形态自由多变,呈“龟背式”,街巷构成多变的公共交往空间。街道空间的形状特征,体现了村落在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口、户数的增加、村庄规模扩大形成的漫长自发但有序的生长过程,街巷空间反映了村庄经历不同时期发展所承载的历史遗存痕迹。

老谢集村街巷与环村寨河、城墙、坑塘、建筑有机融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老谢集的主街道为“十字”形道路,东西向街道形似“东龙头、西龙尾”,南北向街巷形似“南龙头、北龙尾”。村庄十字街的线性也体现了“藏风纳气”的良好风水格局,在南北向街道背部临近北城门处,予以“S”型道路线性处理,避免了冷风沿街道贯穿村庄,抵挡风寒。

建村智慧

老谢集传统村落的选址是古代先民造村风水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追求“田园生活”的现实写照。谢集村庄选址遵循“邻水而居、融入自然”的选址思想。依托自然地理环境因素,顺其自然,融于自然;村庄周边农田环绕,同时强调村庄本身格局的完整性,“田园相环,水为抱”,在营造一种“村落、水、田园”空间格局的同时,环村寨河,寨墙的存在也也体现出了村庄具有良好的防卫措施。内部“龟背式”支路网,“通而不畅、曲而不直”设计手法也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融于自然的理念。村庄十字街的交通通达性与“藏风纳气”的良好风水思想形成了巧妙的协调,对十字街贯通性的改善体现在南北向街道北部临近北城门处、东西向道路西部临近西城门处,予以“S”型道路线型处理,避免了冷风沿街道贯穿村庄,抵挡风寒。

老谢集村的建筑院落属于典型四合院形式。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则形成四合院。:院落中轴线明显,正房坐中,倒座相对,两侧厢房对称布局。老谢集村的四合院具有典型商丘地区商丘院落围合特点,院落布局基本呈堂屋(正房)坐北朝南、两侧辅助用房简化为东屋和西屋(多数情况下只有一侧存在,另一侧为院墙或为厨房)、南侧为大门(多与辅助用房共建)、大门内侧为照壁。

自然环境

1、地貌

老谢集村属商丘市梁园区,商丘市地处华北平原,地貌按其成因和形态类型的特征,分为黄河冲积平原、淮河冲积平原两大类型区,地势平缓。谢集村所在的梁园区主要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区,北部有黄河古道湿地,平原的面积占梁园区总面积的98%。

2、气候

老谢集传统村落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1944小时,年平均气温14.2℃,一般最高温度39℃,一般最低温度零下9℃。年平均降水量623毫米,无霜期约211天。

3、矿产资源

村落所在的梁园区发现的矿产有煤,除煤之外的其它矿产资源较贫乏。

4、林木资源

主要树种有杨树、桐树、榆树等,境内泡桐资源丰富。

风景名胜

1、箕子冢

箕子冢是殷商箕子的墓冢,《太平寰宇记》、《水经注》、《集解》等古籍均记载箕子冢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境内。《太平寰宇记》记载:“箕子冢。在宋城县(今商丘古城)北四十一里二十步,古蒙城内。”《史记》:“箕子,纣之诸父。

2、蒙县故城

蒙县故城在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蒙墙寺村,为周代蒙邑、西汉至南北朝蒙县治所所在地。经考古发掘及文献佐证,证实此地为古代大哲学家、思想家庄子的出生地。此遗址曾先后出土过不少文物,但大多数失散民间,幸存的还有汉代古城墙遗址、汉代古井、汉代砖雕、古代大殿明柱礅、古建筑龙纹琉璃大脊等。1982年12月,蒙县故城被商丘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1月,蒙县故城被商丘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

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级旅游线路“黄河之旅——中华民族之魂”重要组成部分,是商丘市三大重点旅游精品景区之一,素被称为商丘的后花园。2006年8月,商丘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4、三陵台

三陵台位于商丘市梁园区王楼乡境内,宋国戴、武、宣三公王陵,因三陵并峙(治),故名三陵台,为商丘七台八景之一。三陵台为天下宋氏宗祠、朝圣地。汉代以后,这里一直是中原名胜,为文人雅士游览的好去处。三陵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景区。

5、赭霞台

赭霞台为西汉梁孝王时七台八景之一。台高十二米,周长数百步。位于梁园区东北隅朱台村北,故又名朱台。台上有寺,曰朱台寺。

6、蒙墙寺

蒙墙寺位于梁园区北12公里李庄乡蒙墙寺村的黄河故道大堤上,古寺原名蒙城寺,是蒙城的一个最大的寺院,蒙墙寺为战国时宋国蒙县和汉代梁国的蒙县遗址,经考证是古代大哲学家、思想家庄子的出生地。

文物古迹

民国学堂位居谢集镇西街村,现为谢集小学,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国学堂的前身是1921年在原白衣阁和平布寺庙宇的基础上建立的私学。1922年,在两座大殿中间建起了一座两侧防欧式建筑,面阔5间,进深2间,建筑面积约288平方米,门窗上弧下方,配以砖雕花饰,2层楼顶四周饰以7层砖雕花沿,正面山花中间雕竖匾“培养国基”,门楣上方雕“大礼堂”三字。室内设有木质楼板和楼梯。此建筑中西合璧,造型别致。在历史的发展中,民国学堂现在只余下大礼堂和东西两侧的两间房。


“云游”古村!商丘这个村落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云游”古村!商丘这个村落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云游”古村!商丘这个村落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云游”古村!商丘这个村落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云游”古村!商丘这个村落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云游”古村!商丘这个村落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云游”古村!商丘这个村落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云游”古村!商丘这个村落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云游”古村!商丘这个村落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云游”古村!商丘这个村落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云游”古村!商丘这个村落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