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湖北這13項手藝入選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此次入選的13個湖北傳統工藝項目涵蓋紡染織繡、編織扎制、雕刻塑造、傢俱建築、剪紙刻繪、漆器髹飾等6大類別,涉及省內11個縣市。

認識工藝

這些傳統工藝都有哪些特點?它們的製作工藝是什麼樣的?我們羅列其中幾個項目,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漢繡

厲害了!湖北這13項手藝入選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漢繡-喜相逢屏風

漢繡,中國特色傳統刺繡工藝之一,以楚繡為基礎,融匯南北諸家繡法之長,揉合出了富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新繡法。漢繡作品曾多次在京展出,還參加了巴黎、華沙等國際展覽,受到好評。1910年和1915年,漢繡製品在南洋賽會和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紅安繡活

厲害了!湖北這13項手藝入選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紅安繡活展板

“紅安繡活”是紅安縣漢族傳統刺繡活動的簡稱,“紅安繡活”是紅安地區源遠流長的一種漢族民間文化行為。歷來就有黃安(今紅安)“無女不繡花”之說,鼎盛時期(解放後至文革前)紅安繡製鞋墊已形成最盛行的風尚。繡花鞋墊成為饋贈親友的時尚禮品,積澱著古老的漢文化底蘊,凝結著漢族婦女的智慧巧思。

陽新布貼

厲害了!湖北這13項手藝入選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陽新布貼老虎枕

陽新布貼是在一塊底布上通過剪樣、拼貼、縫製、刺繡製作而成的具有淺浮雕效果,起源於陽新的漢族工藝美術。至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被稱為是“神奇的東方特有的藝術品”。陽新布貼有著原汁原味的楚文化風格,執著,古樸,野逸。題材傳統,色彩濃烈,造型稚拙,構成浪漫,尤其是她那黑漆點金似的色彩效果和不合常理、不計時空、天上人間、山珍水族皆可溶為一體的構圖組合,深得專家們的讚歎。

黃梅挑花

厲害了!湖北這13項手藝入選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黃梅挑花被面

黃梅挑花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廣泛流傳於湖北省黃梅縣的傳統民間藝術。 起源於唐宋,發展成熟於明末清初。這種工藝不同於刺繡,刺繡重刺,挑花重挑。它以元青布作底,用針將五彩絲線挑制在底布的經線和緯線交叉的網格上,形成色澤絢麗、立體感強的圖案。長期以來,經過一代又一代農家婦女的精研細作,這門工藝日臻完善,以明快的色彩組合、精巧的圖案構思凸顯出獨特的藝術表現力。

麥稈剪貼

厲害了!湖北這13項手藝入選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麥稈剪貼“梅蘭竹菊”

麥稈剪貼是傳統民間工藝品,又稱“麥秸剪貼”。利用麥秸自然光澤和搶撕成絲的特性,經燙色或染色,用“撕、剪、刻、搶”等特技工藝,或平貼,或直接用麥秸逐層粘堆而成畫面。一般運用國畫形式構圖。嵌貼於鏡框內,作為欣賞品。

武漢木雕船模製作技藝

厲害了!湖北這13項手藝入選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大龍舟

武漢木雕船的歷史大約可追溯到漢代,經歷代藝人不斷髮展,成了一種獨特的工藝品。武漢木雕船種類繁多,古往今來,大江湖泊上來往穿梭的各種船隻為木雕船藝術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被湖北木雕船藝人制作成各種供觀賞的小型木船。

通山木雕

厲害了!湖北這13項手藝入選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通山木雕

通山木雕是中國民間木雕的流派之一,主要流傳於地處鄂東南的通山縣及其周邊地區。通山縣地處湘鄂贛三省交匯處,古屬“三苗之地”,境內森林密佈,盛產樟、楊、梨、棗、梓、椿等木材,為木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其雕刻用材取自當地,以浮雕為主的雕刻技法和利用材料本身紋理色彩的處理手段構成自己的技藝體系,構圖飽滿大氣、層次豐富細膩、圖像寫實傳神、做工精雕細刻、格調清秀淡雅。

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

厲害了!湖北這13項手藝入選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土家吊腳樓

土家族最美古建築——吊腳樓民居,主要分佈在湖北、湖南和重慶轄區內。土家族先民古居溪州,遠在採集狩獵時代,他們曾築巢在樹上,“樹巢居”是為了防潮溼,防野獸。後各兄弟民族的建築文化相互影響,發展成了今天的轉角吊腳樓,形成了溪州土家族的建築風格。湖北吊腳樓以咸豐縣最為典型,大多是飛簷翹角,迴廊吊柱。

雕花剪紙技藝

厲害了!湖北這13項手藝入選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指尖上的舞蹈——孝感雕花剪紙

剪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而湖北的剪紙主要以刻為主,流行於武漢、仙桃、孝感、鄂州等地,具有較纖細、複雜、工整的特點。雕花藝人使用一把斜口鑿,在原樣下重疊一、二十層紙,擺在蠟板上刻制。它出自勞動人民之手,表達勞動人民的審美情趣,以物比興,以形傳神,突出時代風情,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

老河口木版年畫繪製技藝

厲害了!湖北這13項手藝入選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老河口木版年畫

老河口木版年畫是中國木版年畫中的一種,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漢族民間藝術,誕生於湖北襄陽市所轄老河口。老河口木版年畫大多取材於歷史戲劇、演義小說、民間故事、傳說,也有適應需要刻制的農曆、農事諺語、書法條幅等,題材廣泛,表現質樸、原始,有著強烈的民族原生態氣質。

荊州楚式漆器髹飾技藝

厲害了!湖北這13項手藝入選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楚式漆器——蟬型硯

楚式漆器髹飾技藝是一種民間漆器髹飾傳統技藝。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漆器製作工藝已達到了極高水平。許多文物考古專家都以為製作技藝已經失傳,事實上,2000多年來,這一獨具東方文化特色的荊楚傳統技藝,一直在荊沙地區不斷傳承;近40年來,荊州地區楚墓中漆器陸續出土,到現在已超過五千餘件,人們驚訝地發現,出土文物中二千多年以前的“捧盒”、“茶盤”、“茶食盒”等,居然與建國初期本地人生活所用的物件完全一樣。

最後

大家以後去這些地方旅遊

可以安排時間看看

這些古老而有趣的

傳統技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