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三)

2016年伊始,随着新疆铁路“决战乌准线,突破石河子”战略的实施,以准东、石河子站区为代表的新疆铁路干部职工勇于承担国企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继承和发扬乌铁人“五种精神”,在乌准铁路这条小支线上演绎了一场大改革的重头戏,蕴育出

“瞄准市场,勇于担当,团结奋斗,挑战极限”的乌准精神。当前,乌准精神成为团结和凝聚干部职工、推动新疆铁路长远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近日,新疆铁路开设“学习弘扬乌准精神”专栏,陆续推出相关报道,敬请期待。

乌准精神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三)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三)

“那时候,准东北站一天能装6、7列车都觉得很了不起了。”50多岁的准东北站站长玄安国干了几十年的行车工作,听到乌准线2016年运量目标定在800万吨时,他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

改革起步之时,摆在人们面前的,是重重难关。准东北站太小了,孤零零的戈壁上,车站线路只有4条,作业人员满打满算每班只有5个人;乌准线太弱了,257公里的乌准线与兰新线相比,如同矮子与巨人的差距。面对每年上千万吨的运量需求,乌准线“小马”能否拉起“大车”?

这是事关生存的决战,容不得半点含糊。

市场倒逼,目标引领,层层分劈的指标传递着沉重的压力。以灵活的价格机制撬动市场、以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户、以精准的运输兑现承诺。在主动融入市场的过程中,货运部门作为“前店”的牵引作用更加突出。

2016年5月28日,看到一列载有53组敞顶箱的循环列车把数千吨煤炭运出准东北,玄安国笑了。乌准铁路串起了准东煤炭生产企业和急需原料的石河子兵团企业的紧密联系。敞顶箱循环列车的开行,标志新疆铁路终于以尖兵的姿态闯进市场。

过去,装煤用敞车,车厢离不开铁轨,要产生装卸、短倒环节,铁路在市场竞争“跑不过”一站直达的汽车。

货运处处长郭黎等人多次在乌准线蹲点办公,把目光盯在改造敞顶箱上。敞顶箱是集装箱,列车到站后用汽车装上就走,环保、快捷,运输效率高。固定循环车辆,实施客车化开行,把慢运变快递,实现了大进大出的高效运输。

一个微小的改革,得到了最好的市场反馈评价。新疆铁路部门相继开辟了柳树泉-罗中、北屯-乌西、俄霍布拉克-喀什等覆盖新疆的74列、共计22条运行线路的“点到点”或多点间循环列车,成为助力新疆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随着敞顶箱循环专列常态化开行,实现了公铁快速联运,降低了物流成本,从公路揽回了大批货源。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三)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电话像是长在了王振勇的耳朵上。作为乌鲁木齐货运中心乌准事业部部长,他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找米下锅”:货源有没有、往哪里运、每天装车目标如何完成……他既要了解客户生产情况、产品在当地及内地销售信息,还要对接下游客户装卸车及需求情况。每天电话太多,他索性买了一个蓝牙耳机,走到哪、打到哪,忙得像个陀螺。

王振勇说,新常态下,物流成本是客户最敏感的点,揽回货源只是服务的开始,关键是要做好全程服务。

2017年4月的一天,石河子一家电厂停机检修,准东北站要发运的煤炭减少了两列,王振勇急得上了火。为此,他牵头建立了煤炭运输预警制度,了解掌握下游用煤企业的用煤状况,采取应对措施。2018年,针对下游电厂季节煤炭需求变化,他们预判市场,了解到客户煤炭需求减少时,及时改变煤炭运输流向,多点分流运输。准东北生产的煤炭热值低,他们协调厂家从南疆望布车站组织热值高的煤炭为下游厂家提供掺配运输,拓展了市场份额。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三)

一面围墙轰然倒下,灰尘散去,视野豁然开朗。

原本货场西端墙外是一片荒地,拆掉一堵围墙,等于增加了数千平方米的货场,原来走机车的线路可以用来放货车,线路能存放的车辆从18辆增加到30辆。

乌准线运量增长,石河子站卸车能力极度紧张。要建一座货场,投资大、施工时间长,拆围墙却省力、省钱。

拆一堵围墙容易,拆除心中的围墙却很难。“货场需要封闭管理,咋能拆围墙呢?”不少人认为货场必须有围墙。

千难万难,打破思想的禁锢最难。石河子货场围墙的拆除,实质上是拆除了干部心里的围墙,也是拆除了制度上的围墙,更是拆除了思想上的围墙。跳出小圈子看问题,观念一变,解决难题的办法总能想得到。

“不怕慢、就怕站。拆了围墙,原本火车进出货场要停三次才能到位,现在一次就行,效率明显提高,两家都受益。”石河子站副站长丁江云说。

铁路是个大联动机,“前店”揽来了货源,“后厂”运输的步子就必须跟上。开火车的,管线路的,管信号的,管运输的各个系统都要转变观念,全局一盘棋才能“玩得转”。

乌鲁木齐车务段准东车间副站长孙宏祥说起以前的协调会,“头都大了”。开一次站区协调会,打十几个电话,人家不是说工作忙,就是车间负责人不到场。会场上,说了算的不来,来的人说了不算,“各干各”“各顾各”的结果就是结合部问题多、难解决。

列车到达准东站后,列检人员要检查车辆,看完一列再给货运部门反馈存在的问题。“能不能协调车辆部门,发现问题车随时通报,我们可以加快处理速度。”乌鲁木齐货运中心准东营业部经理刘伟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找到准东站副站长孙宏祥。孙宏祥与乌西车辆段准东运用车间主任张锡元沟通后,他痛快地答应了:“我们这就改。”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三)

考虑到货运人员从货场赶到车站要用10多分钟,在仅有5间办公室的情况下,车站主动腾出副站长办公室,让货运人员搬了进来,少跑路、快干活。

“作为牵头单位,我们要让大家尝到联劳协作的甜头。”准东站站长刘飞说。

把一家的事当大家的事来办,经过磨合,大家逐渐认识到站区协调会有用、管用,从不愿开到主动开,讲真话讲效率,现场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解决的限时反馈解决,坚决不开“假会”。

今年2月初,准东北站天环走行线产生多处红光带,每次过车需要人工检查,耗费1个多小时,“我不能干看着好不容易挤出来的时间被吃掉。”孙宏祥说。

孙宏祥和电务、工务车间主任负责人到现场,蹲在钢轨上把脉问诊。最终终于找到了原因:准东土壤盐碱含量高,道床板结后,遇雨雪融化导电造成红光带。

“5月份天气转暖就好了”、“报计划大修吧!”协调会上,大家纷纷建议。听到“专用线拿一百万来彻底改造线路”的建议时,天池能源营销经理王琼的脸立刻垮了下来。

干等也不是办法。“有没有应急的办法?”孙宏祥问。“有,人工把轨底和道砟扒开,分离导电介质。”电务车间马玉良说。“我们车间人手紧。”工务车间马贵新摊开手。王琼乐了,马上拍板说:“钱没有,人我能派出30个。”

第二天,他们在天环走行线摆开战场,挥起工具,扒出500米的线路,经过测试,红光带消失了。“这个应急办法能够解决准东北站红光带频发的问题,值得推广!”2月中旬,他们用4、5天时间根治了顽症。“花了小钱办了大事儿,这个会开的太值了。”王琼表示。

密切的配合,形成了乌准线上融洽的氛围,而正是这种氛围,让乌准线发生了巨变。2016年11月中旬,准东车务、货运、机务等车间先后成立,一幢幢楼房在荒原上拔地而起,以准东为支点的运输格局全面铺开。从走着干到跑着干,乌准线成为一片干事成事、充满希望的热土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三)

他们的身影始终在前方。

——今年元月底,一场极寒天气席卷新疆,准东气温降至摄氏零下42.3度。大家吃过饭还没到宿舍,饭勺就冻粘在了饭盒里。机车上水阀被冻裂了,大家紧急抢修到深夜。阀体换好,机车水箱急需补水,上水设备却被冻住了。“党员干部跟我上。”党总支书记骆成等人一招呼,技术员杨帆、工长范君等人应声而动,在软水制备间与机车间排成长队人工补水。“快、快。”10多公斤的水桶在人们手中接力传递,不时有水泼溅在人们的身上、鞋子里,结成厚厚的冰壳,有的职工手冻肿了、耳朵发炎了,第二天回到宿舍,他们脱下的裤子都能站起来。

——乌鲁木齐货运中心准东营业部经理刘伟给职工的印象是扑克脸,训起人来很严厉;如今,大家发现,刘伟脸上的笑容多了,“那时候90后青工都是新人,担心他们犯错,管得严一点。现在他们大多可以独挡一面了,我的压力小多了。”每天组织生产、协调各方,刘伟有一副“铁肩膀”。

——休班的时候卷起铺盖,回来的时候才能确定睡哪里。在准东,流动的铺盖卷成为管理干部的一种习惯。“车间人员在不断增多,五、六个人挤一间房还嫌紧张。”乌鲁木齐车务段准东车间党总支书记王亚斌介绍,有的干部住在间休室,有的干部就四处打游击。

——46岁的石河子站车号长杜焕辉是一名敢抓善管的“铁娘子”,手机24小时开机。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她经常帮助车号员一直工作到深夜。在她的影响下,去年分来的6名90后青工纷纷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说:“党员要走在前头,就是要做榜样。”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三)

他们的人生从此改变。

——曾经是翻砂工蒋柳川刚来乌准线时,每天只有几趟车,运转室里支着床。如今的他不再悠闲了,坐在控制台前,面前有5部通讯设备,平均每天要打三百个电话,可他却乐此不疲,“这多充实啊!”。

——准东营业部的刘蕊“转正”了,实现人生关键性跨越的时刻,他流泪了,眼泪不是为自己而流,“我们工作出现差错,责任都是经理帮着扛,不好好干对不起经理!”

——人到中年,从车务技师变成货运新兵,来红武一度迷茫、失落过。“你能在车务干好,在货运也要有所作为。”在车间和家人的鼓励下,他从头学起,用了8年时间从货运初级工考到工人技师,成为拥有双技师证书的业务骨干,“我是一名党员,工作上就不能落在群众后面!”。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三)

他们选择了留下。

——90后青工赵秀是准东货运营业部助勤,期满后却申请留下。“这里锻炼的机会多、成长快,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她担任了货运计划员,每天下班也如同上班。晚上接到通知,她经常从5楼的宿舍赶到1楼营业大厅办理业务,用实际行动兑现了“90后也要干出样子”的誓言。

——今年3月中旬,货运系统实施货票电子化,新旧更替之际,故障多发。车号员任金强当起了“救火队员”,连续在车站呆了10几天没回家,与货运等部门对接,指导各站处理问题,每天只睡4、5个小时。

——2017年11月,乌鲁木齐机务段在准东成立折返车间,58岁的杨立民主动报名来到准东,同事们说“你岁数大了少干一些”,他瞪圆了眼睛回答:“我来不是等退休的!”

努力到感动自己,在相互感染中凝聚澎湃的激情。回首过去,当初的奋斗的艰辛都化作今天收获的甜蜜。(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三)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一)【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二)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