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弘揚烏準精神」小支線撬動大改革:從烏準鐵路看新疆鐵路改革發展之路(三)

2016年伊始,隨著新疆鐵路“決戰烏準線,突破石河子”戰略的實施,以準東、石河子站區為代表的新疆鐵路幹部職工勇於承擔國企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繼承和發揚烏鐵人“五種精神”,在烏準鐵路這條小支線上演繹了一場大改革的重頭戲,蘊育出

“瞄準市場,勇於擔當,團結奮鬥,挑戰極限”的烏準精神。當前,烏準精神成為團結和凝聚幹部職工、推動新疆鐵路長遠發展的強大精神支柱。近日,新疆鐵路開設“學習弘揚烏準精神”專欄,陸續推出相關報道,敬請期待。

烏準精神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三)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三)

“那時候,準東北站一天能裝6、7列車都覺得很了不起了。”50多歲的準東北站站長玄安國幹了幾十年的行車工作,聽到烏準線2016年運量目標定在800萬噸時,他的第一反應是:不可能。

改革起步之時,擺在人們面前的,是重重難關。準東北站太小了,孤零零的戈壁上,車站線路只有4條,作業人員滿打滿算每班只有5個人;烏準線太弱了,257公里的烏準線與蘭新線相比,如同矮子與巨人的差距。面對每年上千萬噸的運量需求,烏準線“小馬”能否拉起“大車”?

這是事關生存的決戰,容不得半點含糊。

市場倒逼,目標引領,層層分劈的指標傳遞著沉重的壓力。以靈活的價格機制撬動市場、以優質的服務吸引客戶、以精準的運輸兌現承諾。在主動融入市場的過程中,貨運部門作為“前店”的牽引作用更加突出。

2016年5月28日,看到一列載有53組敞頂箱的循環列車把數千噸煤炭運出準東北,玄安國笑了。烏準鐵路串起了準東煤炭生產企業和急需原料的石河子兵團企業的緊密聯繫。敞頂箱循環列車的開行,標誌新疆鐵路終於以尖兵的姿態闖進市場。

過去,裝煤用敞車,車廂離不開鐵軌,要產生裝卸、短倒環節,鐵路在市場競爭“跑不過”一站直達的汽車。

貨運處處長郭黎等人多次在烏準線蹲點辦公,把目光盯在改造敞頂箱上。敞頂箱是集裝箱,列車到站後用汽車裝上就走,環保、快捷,運輸效率高。固定循環車輛,實施客車化開行,把慢運變快遞,實現了大進大出的高效運輸。

一個微小的改革,得到了最好的市場反饋評價。新疆鐵路部門相繼開闢了柳樹泉-羅中、北屯-烏西、俄霍布拉克-喀什等覆蓋新疆的74列、共計22條運行線路的“點到點”或多點間循環列車,成為助力新疆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隨著敞頂箱循環專列常態化開行,實現了公鐵快速聯運,降低了物流成本,從公路攬回了大批貨源。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三)

為了擴大市場份額,電話像是長在了王振勇的耳朵上。作為烏魯木齊貨運中心烏準事業部部長,他每天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找米下鍋”:貨源有沒有、往哪裡運、每天裝車目標如何完成……他既要了解客戶生產情況、產品在當地及內地銷售信息,還要對接下游客戶裝卸車及需求情況。每天電話太多,他索性買了一個藍牙耳機,走到哪、打到哪,忙得像個陀螺。

王振勇說,新常態下,物流成本是客戶最敏感的點,攬回貨源只是服務的開始,關鍵是要做好全程服務。

2017年4月的一天,石河子一家電廠停機檢修,準東北站要發運的煤炭減少了兩列,王振勇急得上了火。為此,他牽頭建立了煤炭運輸預警制度,瞭解掌握下游用煤企業的用煤狀況,採取應對措施。2018年,針對下游電廠季節煤炭需求變化,他們預判市場,瞭解到客戶煤炭需求減少時,及時改變煤炭運輸流向,多點分流運輸。準東北生產的煤炭熱值低,他們協調廠家從南疆望布車站組織熱值高的煤炭為下游廠家提供摻配運輸,拓展了市場份額。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三)

一面圍牆轟然倒下,灰塵散去,視野豁然開朗。

原本貨場西端牆外是一片荒地,拆掉一堵圍牆,等於增加了數千平方米的貨場,原來走機車的線路可以用來放貨車,線路能存放的車輛從18輛增加到30輛。

烏準線運量增長,石河子站卸車能力極度緊張。要建一座貨場,投資大、施工時間長,拆圍牆卻省力、省錢。

拆一堵圍牆容易,拆除心中的圍牆卻很難。“貨場需要封閉管理,咋能拆圍牆呢?”不少人認為貨場必須有圍牆。

千難萬難,打破思想的禁錮最難。石河子貨場圍牆的拆除,實質上是拆除了幹部心裡的圍牆,也是拆除了制度上的圍牆,更是拆除了思想上的圍牆。跳出小圈子看問題,觀念一變,解決難題的辦法總能想得到。

“不怕慢、就怕站。拆了圍牆,原本火車進出貨場要停三次才能到位,現在一次就行,效率明顯提高,兩家都受益。”石河子站副站長丁江雲說。

鐵路是個大聯動機,“前店”攬來了貨源,“後廠”運輸的步子就必須跟上。開火車的,管線路的,管信號的,管運輸的各個系統都要轉變觀念,全局一盤棋才能“玩得轉”。

烏魯木齊車務段準東車間副站長孫宏祥說起以前的協調會,“頭都大了”。開一次站區協調會,打十幾個電話,人家不是說工作忙,就是車間負責人不到場。會場上,說了算的不來,來的人說了不算,“各幹各”“各顧各”的結果就是結合部問題多、難解決。

列車到達準東站後,列檢人員要檢查車輛,看完一列再給貨運部門反饋存在的問題。“能不能協調車輛部門,發現問題車隨時通報,我們可以加快處理速度。”烏魯木齊貨運中心準東營業部經理劉偉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找到準東站副站長孫宏祥。孫宏祥與烏西車輛段準東運用車間主任張錫元溝通後,他痛快地答應了:“我們這就改。”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三)

考慮到貨運人員從貨場趕到車站要用10多分鐘,在僅有5間辦公室的情況下,車站主動騰出副站長辦公室,讓貨運人員搬了進來,少跑路、快乾活。

“作為牽頭單位,我們要讓大家嚐到聯勞協作的甜頭。”準東站站長劉飛說。

把一家的事當大家的事來辦,經過磨合,大家逐漸認識到站區協調會有用、管用,從不願開到主動開,講真話講效率,現場能解決的馬上解決,不能解決的限時反饋解決,堅決不開“假會”。

今年2月初,準東北站天環走行線產生多處紅光帶,每次過車需要人工檢查,耗費1個多小時,“我不能幹看著好不容易擠出來的時間被吃掉。”孫宏祥說。

孫宏祥和電務、工務車間主任負責人到現場,蹲在鋼軌上把脈問診。最終終於找到了原因:準東土壤鹽鹼含量高,道床板結後,遇雨雪融化導電造成紅光帶。

“5月份天氣轉暖就好了”、“報計劃大修吧!”協調會上,大家紛紛建議。聽到“專用線拿一百萬來徹底改造線路”的建議時,天池能源營銷經理王瓊的臉立刻垮了下來。

乾等也不是辦法。“有沒有應急的辦法?”孫宏祥問。“有,人工把軌底和道砟扒開,分離導電介質。”電務車間馬玉良說。“我們車間人手緊。”工務車間馬貴新攤開手。王瓊樂了,馬上拍板說:“錢沒有,人我能派出30個。”

第二天,他們在天環走行線擺開戰場,揮起工具,扒出500米的線路,經過測試,紅光帶消失了。“這個應急辦法能夠解決準東北站紅光帶頻發的問題,值得推廣!”2月中旬,他們用4、5天時間根治了頑症。“花了小錢辦了大事兒,這個會開的太值了。”王瓊表示。

密切的配合,形成了烏準線上融洽的氛圍,而正是這種氛圍,讓烏準線發生了鉅變。2016年11月中旬,準東車務、貨運、機務等車間先後成立,一幢幢樓房在荒原上拔地而起,以準東為支點的運輸格局全面鋪開。從走著幹到跑著幹,烏準線成為一片幹事成事、充滿希望的熱土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三)

他們的身影始終在前方。

——今年元月底,一場極寒天氣席捲新疆,準東氣溫降至攝氏零下42.3度。大家吃過飯還沒到宿舍,飯勺就凍粘在了飯盒裡。機車上水閥被凍裂了,大家緊急搶修到深夜。閥體換好,機車水箱急需補水,上水設備卻被凍住了。“黨員幹部跟我上。”黨總支書記駱成等人一招呼,技術員楊帆、工長範君等人應聲而動,在軟水製備間與機車間排成長隊人工補水。“快、快。”10多公斤的水桶在人們手中接力傳遞,不時有水潑濺在人們的身上、鞋子裡,結成厚厚的冰殼,有的職工手凍腫了、耳朵發炎了,第二天回到宿舍,他們脫下的褲子都能站起來。

——烏魯木齊貨運中心準東營業部經理劉偉給職工的印象是撲克臉,訓起人來很嚴厲;如今,大家發現,劉偉臉上的笑容多了,“那時候90後青工都是新人,擔心他們犯錯,管得嚴一點。現在他們大多可以獨擋一面了,我的壓力小多了。”每天組織生產、協調各方,劉偉有一副“鐵肩膀”。

——休班的時候捲起鋪蓋,回來的時候才能確定睡哪裡。在準東,流動的鋪蓋捲成為管理幹部的一種習慣。“車間人員在不斷增多,五、六個人擠一間房還嫌緊張。”烏魯木齊車務段準東車間黨總支書記王亞斌介紹,有的幹部住在間休室,有的幹部就四處打游擊。

——46歲的石河子站車號長杜煥輝是一名敢抓善管的“鐵娘子”,手機24小時開機。遇到急難險重任務,她經常幫助車號員一直工作到深夜。在她的影響下,去年分來的6名90後青工紛紛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她說:“黨員要走在前頭,就是要做榜樣。”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三)

他們的人生從此改變。

——曾經是翻砂工蔣柳川剛來烏準線時,每天只有幾趟車,運轉室裡支著床。如今的他不再悠閒了,坐在控制檯前,面前有5部通訊設備,平均每天要打三百個電話,可他卻樂此不疲,“這多充實啊!”。

——準東營業部的劉蕊“轉正”了,實現人生關鍵性跨越的時刻,他流淚了,眼淚不是為自己而流,“我們工作出現差錯,責任都是經理幫著扛,不好好幹對不起經理!”

——人到中年,從車務技師變成貨運新兵,來紅武一度迷茫、失落過。“你能在車務幹好,在貨運也要有所作為。”在車間和家人的鼓勵下,他從頭學起,用了8年時間從貨運初級工考到工人技師,成為擁有雙技師證書的業務骨幹,“我是一名黨員,工作上就不能落在群眾後面!”。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三)

他們選擇了留下。

——90後青工趙秀是準東貨運營業部助勤,期滿後卻申請留下。“這裡鍛鍊的機會多、成長快,能夠實現自身的價值。”她擔任了貨運計劃員,每天下班也如同上班。晚上接到通知,她經常從5樓的宿舍趕到1樓營業大廳辦理業務,用實際行動兌現了“90後也要幹出樣子”的誓言。

——今年3月中旬,貨運系統實施貨票電子化,新舊更替之際,故障多發。車號員任金強當起了“救火隊員”,連續在車站呆了10幾天沒回家,與貨運等部門對接,指導各站處理問題,每天只睡4、5個小時。

——2017年11月,烏魯木齊機務段在準東成立折返車間,58歲的楊立民主動報名來到準東,同事們說“你歲數大了少幹一些”,他瞪圓了眼睛回答:“我來不是等退休的!”

努力到感動自己,在相互感染中凝聚澎湃的激情。回首過去,當初的奮鬥的艱辛都化作今天收穫的甜蜜。(未完待續)

往期回顧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三)

【學習弘揚烏準精神】小支線撬動大改革:從烏準鐵路看新疆鐵路改革發展之路(一)【學習弘揚烏準精神】小支線撬動大改革:從烏準鐵路看新疆鐵路改革發展之路(二)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