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挂在嘴边的五百校刀手,到底战力如何?

吖Pat


我是文开石我有靠谱答案

这500名校刀手不属于杂病,应该属于关羽的本部,亲兵,而且是精兵,所以说战斗力应该还是很强的。

校刀手本来就是加强兵种

什么是校刀手?不是一般的士兵,根据历史点击来看应该属于双手持有长刀的精锐近战兵种。

这个图相对来说比较靠谱。不属于需要集结成阵的长枪兵种,而是小范围遭遇战中,个人战斗力较强的类型。

几次出场都是相当于小规模恶战

校刀手出场几次,比较有印象的两次

刘备攻取荆南四郡时

“关某不须用三千军,只消本部下五百名校刀手,定斩黄忠、韩玄之首,献来麾下。”

还有一次就是华容道

在立下军令状的前提下,所带兵卒必须是熟悉的、战斗力强的,才有保障。

关羽麾下校刀手来历就是优中选优

从三国演义看,这500校刀手大概应该是刘备势力下的丹阳兵,后来补充荆州兵,都属于忠诚度高跟随较久的。

刘备增援徐州时,陶谦送了4000丹阳兵给刘备

”既到,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

从这些兵力分一部分给关羽当亲兵还是可能的。

还有刘备势力在新野的几年,比较安逸,来源也可能是当地的荆州兵做一定的补充。


文开石


这“五百校刀手”应该是关羽的贴身护卫,人数不多但武力值高,要不也入不了关二哥的法眼。

至于这“五百校刀手”的战力如何,我觉得是能看不能打,多属于仪仗队一类,而不是真的上战场打仗的。

从“校刀手”的两次出场来看他们的真实战力

“校刀手”第一次出场是在关羽埋伏华容道的时候,“云长领了将令,引关平、周仓并五百校刀手,投华容道埋伏去了”。曹操在逃过了张飞、赵云的围追阻截后,来到了华容道时早已是精疲力尽,“人纵然不怯,马力已乏,安能复战”,而双方的兵力是,关羽:“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曹操:“止有三百余骑随后,并无衣甲袍铠整齐者”。

关羽气势、精力、士兵人数都要比曹操高,如果关羽和曹操真打起来的话,这也是一场以逸待劳、以弱胜强的仗,谁输谁赢可以说是毫无悬念的。所以华容道并不能体现“校刀手”的战力,曹操虽然处于弱势,可也不怕他们,“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可见关羽和“校刀手”并不能唬住曹操,真要打的话曹操也不怕。


华容道后,关羽被安排镇守荆州,刘备带着诸葛亮、张飞、赵云去夺取荆南,关羽实际就是闲置处罚了,而“校刀手”也就沉寂了一段时间。而“校刀手”的第二次出场,则是在关云长和黄忠大战长沙的时候,“云长只领五百校刀手而去”。

这一战中,关羽三回合杀掉韩玄部将杨龄,“校刀手”跟着关羽冲到了长沙城下,又遇黄忠带着五百骑士来阻拦,关羽和黄忠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双方鸣金收兵,第二天两人再打个五六十回合,关羽依旧拿不下黄忠。这期间,“五百校刀手”的作用就是跟在关羽屁股后面收人头,以及在关、黄单挑时做啦啦队,“两军齐声喝彩”。

此次“校刀手”依旧没有显现出他们的战力如何,不过关羽战长沙后,这支部队就下落不明,不过是之后的水淹七军还是败走麦城,再也没有关于“校刀手”的描写。所以我说“校刀手”的作用主要还是关羽的仪仗队,打打八九流的残兵败将、收收人头还行,要来真的就不行了,加上演义中动辄数十万大军的编制来看,“五百校刀手”的数量在战场根本起不来决定性作用,只是给武力超强的关二爷摇摇旗、呐呐喊,助个声势而已。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一贰一橙


答:所谓的500校刀手出自《三国演义》故事并非真实。但是,确实关羽有一支所谓的亲兵,但这个叫做“部曲”。《三国志 关羽传》中这么描写: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这里所谓的部曲就是最早各自招募的私兵。在参加抗击黄巾起义的作战中,刘备接受了本地的大财主的资金招募了一批私兵。然后带着这些部队参加了校尉邹靖的部队最后获得了 安喜尉这个职位。

在汉代,部曲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的,他表现在当主将投降的时候部曲随之跟着投降,若主将亲自率军出征,这批部曲也必须跟上。特别在战乱年代,私人武装的存在是个人能力大小的体现。那么这支部曲的战斗力如何呢?史书上肯定不会有记载。但是我们可以逆向去推测几个事实就可以证明在当时环境下部曲的作用有多大。

1.以魏延的例子。当魏延投降刘备的时候是带着部队过来了,没有打几仗就直接升为牙门将军。而这个官职就只有刘备设置过,并且只有两个人担任过,一个是赵云另外一个就是魏延。可以想象,魏延作战得来的战功应该有一般是记在他的这批部曲之上。另外史书记载魏延善待士兵,很明显,这里说的士兵是他自己的私兵,不然怎么会有勇气在诸葛亮死后提出来抗命呢,没有一点家底绝对不敢这么干的。

2.部曲的数量。对于部曲的人数,要看其主人的能力而定,有些时候部曲可以达到数千人之多。《三国志 吴书 韩当传》中提到了韩综败退时所带的部曲达到“数千人”。这是一个挺大的数量,当然部曲中也有部分是老少妇女,因为人身依附的关系在里面,等于是一个大家族的大搬家活动。而《襄阳记》记载一个叫梅敷的兄弟三人拥有部曲达到万人。朱桓也拥有“部曲万口”的记载。所以部曲人数还是比较惊人的,甚至有些部曲人数能够达到当地小霸王的水准。

3.部曲的战斗力。一般而言,特别是著名 将领手上的部曲的作战水平还是很强悍的。

比如陆逊,他一出场就是带着自己的部曲2000人,打败会稽山贼潘临和鄱阳贼帅尤突官拜定威校尉。大将军何进的部曲将领 吴匡,在听说何进被何苗所杀的谣言之后,带着部曲就去把何苗给干掉了。这个战斗力还是很惊人的。董卓的部曲将领也是各个厉害,包括有樊稠、李蒙、王方。在董卓被杀之后带着部下围困长安十日,打败了吕布,配合李傕郭汜等人杀了王允占了长安城。你要知道诸葛亮这辈子都打不下的长安城,董卓的部曲就完成了。所以可以得知,越是亲兵或者越是高官的部曲战斗力非常强大,他们基本就是主帅赖以生存的基础。

总结:500校刀手就是部曲的别名。他们的攻击力的战斗力是根据不同主帅的能力而有所差别,对于在战乱时代,私兵就是生存的第一要义。


南阁水哥


五百校刀手的首次出现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 云长领了将令,引关平、周仓并五百校刀手,投华容道埋伏去了。而就是这五百校刀手,在华容道一字排开,就把曹军吓得屁滚尿流:“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最后还是曹操和关羽叙旧套近乎,说《春秋》大义,苦苦求情,重情重义而又心软的关羽看才顶着被杀头的风险把曹操给放了。

校刀手的第二次出现,是在关羽攻取长沙的时候,关羽对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十分自信:“军师何故长别人锐气,灭自己威风?量一老卒,何足道哉!关某不须用三千军,只消本部下五百名校刀手,决定斩黄忠、韩玄之首,献来麾下。”但黄忠和关羽足足大战了一百回合,关羽用拖刀计才胜了黄忠,最后还被百步穿杨的黄忠射了一箭在帽缨上。长沙的攻取,功劳都在魏延的反水投靠,关羽才得以迅速的取下长沙。

五百校刀手仅仅出场两次,除此以外,全书中再也没有这支部队的影子。但这支部队却一次都没有出手,让人完全不知道他们的战斗力水准。有几个点也十分让人疑惑,首先是这支部队到底是一支什么性质的部队?“五百校刀手”,究竟什么是“校刀手”?关羽是如何训练出这支部队的?

五百校刀手是什么样性质的部队?

种种迹象表明,这支部队,应当算是关羽的私人部队,也可以称之为“私兵”。《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本人生活的明代后期,就是私兵大行其道的时期。主要是因为明朝的正规军战斗力羸弱,许多人便训练自己的私人武装,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就是典型的私兵。

而在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的势力膨胀,兼并了大量的地产,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自然要招募私人武装。在和平时期,这种武装受到政府的限制,否则随随便便就能形成地方割据。而在黄巾军起义之后,各地方诸侯就以自己的私兵为基础割据一方,争霸天下。曹操、袁绍、孙坚等人正是以自己的私兵为骨干,或将自己指挥的政府军也变为自己的私兵,作为组织军队的基础。私兵在历史上广泛存在,譬如岳家军、戚家军、近代李鸿章的淮军、曾国藩的湘军、都是私兵。

私兵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对组建他的主帅绝对忠诚,除此之外,各种规章和训练制度都由主帅自己制定,往往战斗力较强。关羽的五百校刀手,自然也是关羽的“得意门生”。

什么是“校刀手”?

将“校刀手”直接理解为拿刀的卫士?这样未免太过武断。实际上校刀手的“校”,应当是一个通假字,不读作xiào,而读作jiào,理解为较量、比较都可以。从字面意思上我们不难看出,校刀手,自然是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一支战斗力远强于普通军队的精锐。

那校刀手拿的是什么刀?三国时期,刀在军队中的使用十分广泛,已经取代了剑的地位,甚至在传统的刀剑之乡吴越等地,刀也取代了剑。如凌统在宴会上面对自己的杀父仇人甘宁,就想趁着舞刀的机会杀死甘宁,而不是舞剑。军队中普遍使用的武器是环首刀,且当时的锻造工艺也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环首刀加盾牌,应当是五百校刀手的标配。

关羽如何训练出这样一支部队?

关羽首先应当训练的,是这支部队的胆气。也就是通过教育,使这支部队有极强核心凝聚力、纪律严明,最重要的是绝对忠诚于自己。在这一点上,关羽靠自己的忠义形象言传身教,自然是最好的办法。其次是队列,短小精悍的五百校刀手,自然得是整齐划一,在面对敌人的时候能迅速的一字排开,旗帜鲜明,而不是“八”字排开,成为人的笑柄。最后,对这支近乎于自己亲信的部队,关羽也少不了亲授武艺,这样这支部队的战斗力自然能远胜于普通武装。那关羽是何时发展起来这么一支部队的?其实在《三国演义》中也有线索可寻觅。起初关羽在跟随刘备的时候,可以说是十分艰苦,用“惨”,来形容也不过分,被人打得到处跑,基本是刚坐稳就得走,最后还累得关二爷“千里走单骑”。这段时期,自然不可能组建什么“五百校刀手”。

而“五百”这个数字的首次出现,是在刘备听从诸葛亮的建议离开新野之后,“修书令云长同孙乾领五百军往江夏求救。”,虽没有明说这五百人就是关羽引以为傲的校刀手,但极有可能就是其雏形。

以上,我们基本弄清了“五百校刀手”的性质,还有两个疑问:1.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为何没有一点这支部队的影子,只有残兵败将?2.罗贯中为何描绘这样一支部队?

对于第一点,我们无法获悉明确的答案,只能供大家猜测,也许是关羽注定要被安排赴死吧。

至于第二点,其实道理很简单,不妨把这支部队看作是关羽的仪仗队。其两次出场都是为了撑一撑关二爷的威风,实质上就是罗贯中为了刻画关羽高大形象的特意安排。


历史的波澜壮阔


三国时期的诸侯和统兵大将一般都有护卫自己的亲卫队,规模比较大的比如曹操有许褚统领的虎卫军,刘备有陈到统领的白毦兵,他们人数怎么也得几千上万;规模小一点的就是统兵大将自己的亲卫军,它们相当于大将们的私军,目的只是为了护卫自己,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忌惮,人数一般都不会很多,最多也就几百人,比如关羽和张飞就有自己的亲卫,关羽的是五百校刀手,张飞的是十八骑燕将。

关羽麾下的五百校刀手,自成军后每逢大战关羽基本上都会带在身边;关羽是出了名的孤傲,孤傲之人一般都不愿居于人下,所以关羽经常挂在嘴边动不动就说的一句话就是只需五百校刀手,意思是有这五百人就足可以横扫对手了。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赤壁之战后刘备攻取荆南四郡,在张飞夺取武陵、赵云拿下桂阳后,关羽坐不住了,“军师何故长别人锐气,灭自己威风?量一老卒,何足道哉!关某不须用三千军,只需本部五百校刀手,决定斩黄忠、韩玄之首,献来麾下。”

赤壁之战后在截杀北逃的曹操时,张飞和赵云都是率领三千兵马,唯独关羽仍然是“领了将令引关平、周仓并五百校刀手投华容道埋伏去了。”可见这五百校刀手不仅深得关羽信任,同时也是关羽手中的王牌部队,那么他们的战斗力真有那么厉害吗?

先来看看五百校刀手是何时成军的?从刘备败退汝南南下投奔荆州牧刘表时“玄德败军不满一千”来看,至少在201年以前是没有五百校刀手的,考虑到刘备屯驻荆州新野一待就是七年来看,这五百校刀手几乎可以肯定就是关羽在新野训练成军的。

再来看看五百校刀手的兵源来自哪里?既然在新野训练成军当然绝大部分都是荆州人,但其中的骨干却未必全是荆州人,因为当初刘备救援徐州陶谦时,陶谦一下子就送了四千丹阳兵给刘备,刘备继任徐州牧后虽然被吕布袭取了徐州,但是也有一部分丹阳兵跟随了刘备,所以刘备手中握有相当多的丹阳兵(人数不止四千)。

丹阳兵的骁勇善战闻名天下,想当初汉武帝时李广孙子李陵以五千丹阳兵血战八万匈奴主力8天8夜才被俘,战斗力堪称强悍无比,三国时期的丹阳兵更是天下强兵的代名词,几乎是各方诸侯征兵的首选来源,比如何进、曹操等人都曾在丹阳募过兵。

刘备败退汝南时麾下千人残兵肯定有相当一部分是丹阳兵,毫无疑问这些百战老兵也是刘备在新野训练新军的骨干力量,所以关羽五百校刀手里面有不少丹阳兵也不足为奇。

以骁勇善战的丹阳兵为班底的五百校刀手战斗力自然不容小觑,这也是关羽动不动就说只需五百校刀手的原因之一,不过演义中五百校刀手能一展雄威的机会却不多:比如华容道时关羽放过了曹操,双方没打起来;长沙之战时主要是关羽和黄忠的个人武力展现。

五百校刀手的谢幕战是襄樊之战,关羽麦城突围身边两百多残兵肯定有一部分就是五百校刀手,随着关羽和关平父子的败亡,五百校刀手也一同战死沙场了。





T等于零


兄弟你打过群架吗?

有总人数二三十人在现场混战的群架已经很蔚为壮观了,如果你手下有五百人,个个装备齐全、年轻力壮、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不要说放在当年,放到现在也是一股很强大的战斗力,况且当年的长沙并不是如今的湖南省会长沙,而是荆襄九郡下属的一个小郡县,城墙低矮,守卫薄弱。关羽手下的五百校刀手肯定是精心挑选、严格训练、历经战阵的,基本上可以定义为特种部队了,给你一只五百人的特种作战大队,让你去端一个小县城,即便攻不下城,心里也不会怂吧,何况是一言不合就要大刀伺候的武胜关二爷。


玩古董的赵半仙


什么是“校刀手”?

将“校刀手”直接理解为拿刀的卫士?这样未免太过武断。实际上校刀手的“校”,应当是一个通假字,不读作xiào,而读作jiào,理解为较量、比较都可以。

从字面意思上我们不难看出,校刀手,自然是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一支战斗力远强于普通军队的精锐。

那校刀手拿的是什么刀?三国时期,刀在军队中的使用十分广泛,已经取代了剑的地位,甚至在传统的刀剑之乡吴越等地,刀也取代了剑。

如凌统在宴会上面对自己的杀父仇人甘宁,就想趁着舞刀的机会杀死甘宁,而不是舞剑。

(汉,环首刀)

军队中普遍使用的武器是环首刀,且当时的锻造工艺也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环首刀加盾牌,应当是五百校刀手的标配。种种迹象表明,这支部队,应当算是关羽的私人部队,也可以称之为“私兵”。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本人生活的明代后期,就是私兵大行其道的时期。主要是因为明朝的正规军战斗力羸弱,许多人便训练自己的私人武装,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就是典型的私兵。

而在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的势力膨胀,兼并了大量的地产,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自然要招募私人武装。

私兵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对组建他的主帅绝对忠诚,除此之外,各种规章和训练制度都由主帅自己制定,往往战斗力较强。关羽的五百校刀手,自然也是关羽的“得意门生”


奇正国学


刘备继任徐州牧后,虽然被吕布袭取了徐州,但是也有一部分丹阳兵跟随了刘备,所以刘备手中握有相当多的丹阳兵。丹阳兵的骁勇善战闻名天下,战斗力堪称强悍无比,三国时期的丹阳兵更是天下强兵的代名词,几乎是各方诸侯征兵的首选来源,刘备败退汝南时麾下千余残兵,肯定有相当一部分是丹阳兵,毫无疑问这些百战老兵,也是刘备在新野训练新军的骨干力量,所以关羽这五百校刀手里面,有不少丹阳兵也不足为奇,以骁勇善战的丹阳兵为班底的五百校到手,战斗力自然不容小觑,这也是关羽动不动就说,只需五百校刀手的原因之一,五百校刀手的谢幕战是襄樊之战,关羽麦城突围身边两百多残兵,肯定有一部分是这五百校刀手。

随着关羽和关平父子的败亡,五百校刀手也一同战死沙场了,


90运动爱好者


这五百校刀手究竟战力如何,唯有演义作者罗老先生最清楚~~

如果通过史志去研究古代战争,若关公真有五百强悍武士始终不离不弃。那么,失荆州后,很可能会成功突围撤入蜀中。

且通过《三囯志.典韦传》中的一段战斗描述,看一看五百悍勇锐卒能在战场上发挥什么作用。

曹操与吕布交战于濮阳,夜袭吕布设于城西四五十里处的別寨。天将明时,破寨,而未及撤军,吕布率援兵赶至,三面围攻曹军。自清晨战至日昳,吕布亲自率兵突击,攻击数十次。

曹军疲惫士气渐泪,于是募陷阵勇士以振奋军心。典韦首先应募,率数十人,弃楯,皆持长矛撩戟、身披重衣两铠。典韦执戟当先,凡挡者无不应手而倒~具体就不描述了。直至快天黑时,吕布见曹军难克,退走。曹操也得以引军而还。战后,曹操壮典韦之勇,拜其为都尉,使领数百选锋随侍左右,每战斗辄先登陷阵。

这就是数百锐卒在战斗中能起的作用。以吕布的并州军团之骁勇,曹操在战斗关键时,以数十人身披重铠的敢死之士突击,即能挫其锋芒。注意,只是数十人,又何况五百勇士乎?

东吴虽有精兵,与当年吕布比,应是稍有不如吧?若关公真有五百校刀手,估计怎么也不会最终让东吴擒杀了。史书上,关公在樊城为徐晃击败,曹操又援军大至,见樊城难克了,便退兵回荆州。结果,在半路上听到了荆州为东吴偷袭所失,军中士卒家人尽为吴所俘,然后部队就散了~那子虚乌有的五百校刀手,也算就是不知所踪了吧


风去了无痕D


其实,五百校刀手在战场上能发挥的作用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因为在我们的想象中,总是以数量去衡量双方的战斗力,然而在真正的战斗中,数量并非能占据绝对的优势。

因为在古代的战争中,“中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挥系统。通常占据中军的都是领军的首领,他们会在中军发号施令,指挥部队摆开阵型或者迎兵交战。

而我们都知道,关羽是一个非常擅长冲阵的武将,他在白马坡斩颜良,诛文丑,就是凭借自己一人之力,冲入敌军阵中,斩杀了敌军的首领。首领一旦毙命,整个队伍就会瞬间溃乱,从而兵败如山倒。

所以关羽会如此自信,就是因为他坚信在他的率领下,五百校刀手去冲敌阵的话,不论多么坚固的阵型都会被他撕开一条缺口,杀入中军斩杀敌将。就如同他形容张飞“于万军丛中取上将之首级如探囊取物”一样,关羽也有同样的自信。

其实,类似关羽这样的五百校刀手在三国也不是没有,最早在吕布的帐下,有一个叫高顺的将军,他手下有八百步兵,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号称“陷阵营”,曾经打得曹操找不着北,非常厉害。

而另一场最出名的战役则是张辽主演,他在逍遥津用八百骑兵冲杀孙权十万大军,打得孙权差点死在桥头,损兵折将,狼狈而归,张辽也因此一战封神,据说提起他的名字,小孩夜里都不敢啼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