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創優創新節目,創作思考的共性問題是這兩個

“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故事”“我們是大型新時代中國故事傳播節目”,左興在創優創新宣介會上這樣概括《歡樂中國人》第二季的創作理念。

左興是《歡樂中國人》的製片人,他的闡述很有代表性——故事和傳播,是日前舉辦的創優創新節目宣介會上主講人提及的高頻詞。

這些創優創新節目,創作思考的共性問題是這兩個

這場宣介會全稱為“2018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創優創新獲獎作品宣介會湖北站”,活動由中廣聯主辦,是中國廣播影視大獎廣播電視節目獎獲獎作品的宣介平臺。

武漢站宣介會為期兩天(5月29日-30日),主講陣容強大,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司長高長力率先開講,隨後央視、央廣及省臺優秀節目的主創陸續發聲。800餘名來自全國各級廣電機構負責人及業務骨幹參會交流學習。

這些創優創新節目,創作思考的共性問題是這兩個

武漢站宣介會講座內容

高長力,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司長,講座主題“怎麼講故事”。

任捷,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策劃部副主任,講座主題“策劃之策”。

王冠,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經濟之聲《王冠紅人館》創始人,講座主題“5G來了!主持人崗位的迭代與價值重塑”。

毛維靜,上海廣播電視臺東廣新聞臺總監,她以《給90後講講馬克思》節目為例,介紹了上海廣播在主題宣傳方面的創新探索。

顏芳,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詩詞大會》總導演,她分享了文化綜藝的一手創新實戰和思考。

左興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歡樂中國人2》《挑戰不可能》製片人,講座聚焦“新方式、新傳播,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梅雪,吉林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副主任,也是《好好學習》製片人,講座主題是理論節目創新。

李毓涵,人民網人民視頻項目總監,分享了對5G時代視聽行業發展的思考。

故事

總局宣傳司司長高長力是第一場的主講,他直接以“故事”入題,講座題目就是《怎樣講故事》。

這些創優創新節目,創作思考的共性問題是這兩個

高長力在多個場合明確提出,廣電人要做好“三個者”:新時代的記錄者、謳歌者、建設者。要真正承擔起“三個者”的責任,廣電人須有堅定的文化自信,因為在這個時代,“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關鍵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中國不乏史詩般的實踐,關鍵要有創作史詩的雄心”。

高長力強調,傳播的基本規律就是講故事。不論是新聞、紀錄片還是綜藝節目,一定要從最基本的講故事做起,要懂得如何講故事,善於發現挖掘故事,並做好全媒體傳播。

優秀的作品,都能抓住時代的痛點,“要像牙醫一樣,敲擊到痛點”。這個“痛點”,不僅僅是痛苦的點,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以及美好的事物和情感,都是“痛點”。而“中國夢”就是一個大故事,廣電人要努力講好中國夢這個大故事。

這些創優創新節目,創作思考的共性問題是這兩個

以《朗讀者》為例,這個節目“關鍵在於‘者’而非‘朗讀’”。注重“者”的故事串聯是《朗讀者》最突出的模式點。另一檔央視熱門節目《歡樂中國人》,在講故事方面是近期的一個極致代表,節目推出的劉磊磊、宋璽的故事獲得廣泛關注,進而引發“新時代青年偶像”“奮鬥幸福觀”等社會議題。

這些創優創新節目,創作思考的共性問題是這兩個

《歡樂中國人》製片人左興說,前中國女子柔道隊男陪練劉磊磊以及“打海盜、上北大、拿冠軍”的宋璽的故事,是“具有時代性的中國故事”的代表。節目總共11期,講述了43個有溫度的中國故事,描摹了無數平凡而又偉大的中國人。“越要傳遞正能量,越要用更柔和、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去講。真實的情感,觀眾是能感受得到的。”

《中國詩詞大會》以詩詞傳統文化為主體,但也不缺鮮活的中國故事。比如第三季節目總冠軍“外賣小哥”雷海為,董卿在節目中這樣稱讚他:“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如此辛勞奔波也並不富裕的日子裡,還能夠有這樣一顆愛詩的心。”

這些創優創新節目,創作思考的共性問題是這兩個

節目播出後,雷海為的故事激發了觀眾關乎奮鬥、理想的情感共鳴,也激發了回望傳統的文化共鳴。《中國詩詞大會》總導演顏芳說,節目在創意階段就明確了要旨,“帶領全民重溫那些學過的古詩詞”,從而喚起情感和文化共鳴。這種底層設計,保證了節目對於中國好故事的敏銳性。

上海廣播電視臺東廣新聞的理論節目《給90後講講馬克思》,是創新主題宣傳的鮮活案例。節目策劃破題點就是針對精準受眾講好故事。上海廣播電視臺東廣新聞臺總監毛維靜介紹,《給90後講講馬克思》在創意之初就定位“以90後為專屬受眾”,節目在網絡上被稱為“網紅黨課”,有效吸引了年輕人的關注。

在5月18日的總局例會上,節目主創給出數據:截至5月5日,《給90後講講馬克思》累計收聽量超過3億人次,僅在阿基米德APP的相關社區中,收聽量就達到3000多萬人次,“圈粉”90後年輕群體。節目引起媒體廣泛關注,新華社、人民網等紛紛刊發報道。在海外,英國BBC及新加坡《聯合早報》也關注到了中國90後通過這個音頻黨課重新學習馬克思的潮流。

這些創優創新節目,創作思考的共性問題是這兩個

傳播

好節目,更需要做好傳播,儘可能觸達更廣的受眾。不光要做好傳播,而且要將傳播納入節目創作的大體系中。“有的節目雖然內容很好,但能不能在全媒體平臺推出去是個問題。一旦做不好,就會像一滴水融入大海、無影無蹤。”高長力強調了傳播的重要性。

節目製作的“國家隊”央視創造傳媒,將節目傳播作為創新發展的核心問題來考慮,提出系統化解決方案,設計了一套從傳播目標、傳播策略、傳播架構、傳播手段、傳播資源和渠道到傳播效果評估的全流程,成為節目生產的標配。基於這個體系,《歡樂中國人》《經典詠流傳》《朗讀者》等節目的傳播效果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這些創優創新節目,創作思考的共性問題是這兩個

左興介紹,《歡樂中國人》第二季從節目製作思維到傳播思維發生了轉變,發展成為從電視播出到電視傳播的新模式。比如收看節目的過程中,從“中國故事講述人”登上舞臺開始,就會生成一個帶有講述人頭像的二維碼並貫穿始終,只要拿出手機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看到完整的故事內容,這一設定令“中國好故事到每個人手裡”落到了實處。左興將這種模式概括為:一箇中國故事、一位講述人、一個專屬二維碼。

這種類似短視頻的傳播理念,在央視的其他節目中也有體現,比如《經典詠流傳》《挑戰不可能》等。反過來,傳播理念的強化也深刻影響了節目創制流程的重塑,“《歡樂中國人》和《挑戰不可能》沒有賽制的概念,將故事的概念推到了一個極致,而這些故事是可以單獨分發、病毒式傳播的”。

這些創優創新節目,創作思考的共性問題是這兩個

高長力用一個更極致的例子闡述了轉換傳播理念的重要性:節目自主創新的“小大正”現在成了一個熱詞,但其實這並不是一個新要求。2016年9月,總局在廣播電視節目自主創新座談會上就提出要積極探索小成本、大情懷、正能量的自主創新方向。“‘小大正’是簡稱,只是表達上更加貼近互聯網傳播規律,但就是這麼一個轉變,一下子就讓它成了‘新聞’和熱詞。”

融媒體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和“傳播好中國聲音”,一體兩面,不可偏廢。這既是廣播電視事業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的必然要求。切實轉變思維方式、積極推進流程再造,“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故事’”,廣播電視融媒體發展依然大有前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