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用經方重在善用與活用

臨證用經方重在善用與活用

  精通並嚴格遵循中醫理論

選用經方要根據藥物的作用,推求全方的功效與主治病證。其中所推求的病機最為關鍵。筆者認為,應充分明確現證與經方原文的異同點,即使在原方證中有詳細的病證描述,也要緊扣病機,選用經方。臨證中,要精通並研究經方方藥的功效,同時培養具備紮實的辨證論治、審證求機的中醫思維能力。根據病機選方用藥,可“異病同治”;儘量不要受到現代醫學病名的影響,如高血壓患者選用附子等藥物。

  把握病因病機與症狀異同

 掌握組方機理與藥物劑量

《傷寒論》原文35條:“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麻黃湯由麻黃、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藥組成。其中麻黃為君藥,味苦辛性溫,主發汗解表、宣肺平喘;桂枝為臣藥,辛溫,功效解肌祛風,能助麻黃髮汗之功;杏仁為佐藥,可宣肺降氣,助麻黃平喘;甘草為使藥,意在調和諸藥,緩解麻黃之性,防止發汗太過。由此可見,仲景組方“立法嚴謹,緊扣病機,用藥精專,各司其職,缺一不可。”筆者認為,臨證中一定要深刻理解經方君臣佐使的組方機理,同時嚴格掌握經方組方的藥物劑量。

  辨證因人因時因地而活用

經方奠定了中醫學的精華辨證論治,而辨證的理論基礎也充分體現了中醫學認識疾病的靈活性。隨著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經濟、文化、工作環境等要素,自然環境的變遷較古代差別更大,致病特點也錯綜複雜,如出現的社會職業病、社會綜合徵等。臨證中若不認真識別,難免會出現“古今病不相能也”的窘境。加之當今患者情緒的不同、性格的差異、經歷差異、社會環境的差別,以及抗生素濫用等原因,對疾病的發生發展也有不同的影響。因此,選用經方應與時俱進,因人因時因地辨證靈活應用。正如張元素所說:“運氣不齊,古今異軌,古方新病,不相能也。”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件,只專注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