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的悲剧英雄西乡隆盛

西乡隆盛(1828年1月23日—1877年9月24日),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他和木户孝允(桂小五郎),大久保利通并称“维新三杰”。

明治维新的悲剧英雄西乡隆盛

1827年1月23日生于萨摩藩(今鹿儿岛县)。自幼受严格武士训练。1828年1月23日(文政十年十二月七日)西乡隆盛生于日本萨摩藩鹿儿岛城下下加治屋町山,是御勘定方小头西郷九郎隆盛(后改名吉兵卫隆盛)的第一个孩子。幼名小吉,通称从吉之介,善兵卫,吉之助顺次变化。成人式时名隆永,后来改为武雄隆盛。号南洲。天保12年(1841年),行成人式,改名吉之介隆永。在这个时候加入下加治屋郷中的青年组织“二才组”。 他自幼受到严格的武士训练,这使他养成尚武的习性,具有浓厚的忠孝仁义等封建道德观念。

弘化元年(1844年)担任「郡方书役助」。后为郡书记官先后共10年。和维新三杰另一位的大久保利通一向伊藤茂右卫门学习阳明学及朱子的「近思录」,向福昌寺(现鹿儿岛市立玉石龙高级中学所在地的岛津家菩提寺)的无参和尚门学禅。他跟随郡长巡视农村,接触农民,通晓农政。其间,郡长迫田因荒年要求藩政府减免年贡不准而愤然辞职,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他出身于濒临破产的下级武士阶层,长期担任低级官吏,使他对下层人民有一定的了解和同情,对幕府末期的政治腐朽有所认识,从而走上了矢志改革的道路。 岛津齐彬继承萨摩藩藩主之后,西乡隆盛为首的“诚忠组”上书阐述减轻农民负担问题。其政治主张得到岛津齐彬的赏识。

1844年起任下级官吏。1854年成为开明派藩主岛津齐彬(1809~1858)的亲信扈从,随其住江户(今东京),参与藩政,并为尊王攘夷运动奔走。1858年幕府兴安政大狱,两次被流放,1864年被召回藩,在京都掌握藩的陆海军实权。同年参与镇压尊王攘夷派长州危机,并成功化解敌对派(第一次长州战争并未交战,因此称长州危机更合适),后预料幕府将亡,遂积极投身倒幕运动。1866年3月在京都同长州藩倒幕派领导人木户孝允等人缔结萨长倒幕联盟密约。

明治维新的悲剧英雄西乡隆盛

1868年1月3日,与岩仓具视(1825~1883)、大久保利通等人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建立明治新政府。在同年的戊辰战争中任大总督参谋,指挥讨幕联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因他在倒幕维新运动和戊辰战争中的功勋,在诸藩家臣中官位最高,受封最厚。1870年初,由于与大久保等人在内政方面的分歧,辞职回鹿儿岛任萨摩藩藩政顾问,后任藩大参事,参与藩政改革。1871年到东京就任明治政府参议。1872年任陆军元帅兼近卫军都督。跟随岛津齐彬期间,西乡隆盛受到齐彬改革藩政以求富国强兵的思想影响,并受到勤王家藤田东湖和桥本左内等人的影响,使他立志勤王和改革幕府政治。

1854年(安政元年)随岛津齐彬至江户居住3年,为齐彬等人倡导的王室公卿和幕府将军合作的“公武合体”运动四处奔走联络,十分活跃逐渐成为晓有名声的改革派志士。 在“将军继嗣问题”上,与齐彬一起拥戴一桥庆喜。

1858年,由于岛津齐彬暴病而疫,由岛津忠义任藩主,实权掌握在其父岛津久光手中。西乡闻讯,曾打算为齐彬殉死。经僧侣月照的劝导,他才打消此念,立誓要继承齐彬的遗志,进行幕政改革。此后,他依旧往来于京都与江户之间,进行勤王活动,策划除掉幕府最高行政官井伊直弼大老。9月,井伊制造“安政大狱”,残酷镇压勤王志士。西乡和月照逃出京城才幸免遭难。二人先后回到鹿儿岛,不料却被勒令离开萨摩藩。他们感到勤王大势已去,绝望之下,当船行至锦江湾,相抱投海自尽。被救起时,月照已溘然长逝,西乡亦奄奄一息。岛津久光把他流放到奄美大岛。

明治维新的悲剧英雄西乡隆盛

1862年(文久2年)西乡隆盛在已握藩中大权的大久保利通帮助下返回萨摩藩。解除处分后作为尊攘派开始活动。久光本想借助西乡的声望,以便实现自己入京勤王,继续搞“公武合体”的计划。不料,西乡反对,表面上是认为久光威望和身分不够。实际上其新的政治主张“尊王攘夷”与藩主的“公武合体”有矛盾,而且西乡又与激进的藩士们联络。久光一怒之下,将他流放到德之岛,两个月后再转送到流放死刑犯人的冲永良部岛的牢狱中。 然而再次被流放到小岛。在狱中两年,西乡受尽磨难,却阅读了大量儒家著作,不时吟诗抒怀。他的一首诗写道:“朝蒙恩遇夕焚坑,人生浮沉似晦明。纵不回光葵向日,若无开运意推诚。洛阳知己皆为鬼,南屿俘囚独窃生。生死何疑天赋与,愿留魂魄护皇城。”这表达了他对死于安政大狱的志士们的追念之情,也阐明了他的生死观和忠君勤王的志向。

1864年,因倒幕派势力增大和藩士们的要求,久光下令召回西乡,并委以掌握萨摩藩陆海军实权的重任。 此后五、六年间,是西乡思想趋于成熟的时期。他开始还是作为久光的谋将,后来则成为尊王倒幕派的领导人。他与大久保利通密切合作,在萨摩藩内进行政治改革,并为完成日本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倒幕维新大业,立下了功勋。

1864年7月,幕府对长州藩志士们发动的禁门之变进行镇压。在京都的西乡遵从久光之命,参与镇压活动,在战斗中负伤,因而受到褒奖。9月,西乡在大阪会见了胜海舟。胜对西方十分了解,对幕府内情也有很深的认识。这次会见使西乡开阔了眼界,认识了幕府的腐朽和没落,思想发生转变。但这时的西乡仍有“萨藩主体”的地方意识,所以在行动上表现得十分动摇。当幕府于9月组织军队讨伐长州藩时,西乡仍从本藩利益出发,参加并指挥了征长讨伐军。但在翌年4月幕府组织第二次讨伐长州行动时,西乡已在行动上贯彻其强藩联合对抗幕府的主张,不顾幕府一再下令催促,坚决拒绝出兵。12月他派人与长州藩联络,并在1866年正月,于京都同长州藩倒幕派领导人木户孝允缔结了“萨长倒幕联盟”的密约。从此他作为一位倒幕派领导人在全国进行了广泛的倒幕活动。

明治维新的悲剧英雄西乡隆盛

1866年7月,幕府将军德川家茂死,德川庆喜继任。12月,一贯压制倒幕派的孝明天皇神秘死亡(多数认为被公卿岩仓具视等毒死),由年仅14岁的明治天皇继位。倒幕派利用宫廷的形势,开始准备武装倒幕。在土佐奇人坂本龙马的斡旋之下萨摩藩与长州藩结成“萨长同盟”。之后萨摩与土佐藩也结盟。这几个“西南强藩”掌握天皇政府大权,共同讨伐幕府。西乡等人还与英国结成了“萨英同盟”,想从英国那里购买武器和取得财政援助,但他们对英国的侵略企图有所警惕。1867年7月27日,西乡在大阪会见英国公使馆官员沙托时表示:“关于变革日本政体问题,应由我辈尽力而为,如与外国人相商,则有失体面。”西乡的回答,表明他已有较强的民族意识。

1867年9月,西乡、大久保通过岩仓等公卿,事先做好了用天皇名义发布《讨幕密旨》的准备。10月14日,萨长两藩得到了《讨幕密旨》。在部署就绪后,12月9日,西乡、大久保等倒幕派发动政变,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布废除将军制度等,要德川庆喜立即“辞官纳地”。倒幕派于当天组织了新政府,西乡、大久保等掌握了新政府的实权。

以德川庆喜为代表的旧幕府势力,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发生国内战争,因是戊辰年间,史称戊辰战争。1868年1月在京都之南的鸟羽、伏见地区,幕府军与政府军发生了大规模军事冲突。西乡指挥了这次决战。由于兵士的奋勇和人民的支持,政府军打败了3倍于己的幕府军队,取得了胜利。西乡被新政府任命为陆海军负责人。2月,讨幕军从京都出发东征,包围了江户。这时,防守江户城的胜海舟,向庆喜说明了国内外形势,促使庆喜下决心投降。3月,西乡向幕府提出了7项投降条件,并去江户会见了胜海舟。最后签订了幕府投降协定,史称“江户无血开城”。8月,西乡又率讨幕军转战于关东和东北地方,征讨幕藩残余势力,取得节节胜利。凯旋回师后,西乡由于军功卓著受到了奖赏。9月,他以在倒幕维新运动和戊辰国内战争中的功勋,授正三位官职,赏典禄为两千石,成为诸藩家臣中官位最高、受封最厚的人。功成名就的西乡,出于封建思想,认为自己功名地位高于萨摩藩主岛津家,有损“忠臣”的声誉,遂于1870年1月辞职,回鹿儿岛做了藩政顾问,后任藩大参事。 西乡离开中央回到地方,还因为他对明治政府实施有损于下级武士利益的政策感到不满。他很同情下级武士们在明治维新后的悲惨遭遇。他在请求萨摩藩政府救济一个参加内战的士兵的信中写道:“临生死之境,使之如私物,事定之后,即行抛弃,影响德义。”他的一首广为流传的言志诗写道:“几经辛酸志始坚,丈夫玉碎耻瓦全。一家遗事人知否?不为儿孙买美田。”他看不惯许多政府高官追名逐利,穷奢极侈,指责他们为“利”忘“义”。西乡的个人品德,在日本一直被人们推崇。正是在这些内政问题上,西乡与大久保等人产生了矛盾。 西乡、大久保等人尽管有矛盾,但他们都认识到要建立近代国家,使日本摆脱半殖民地危机,必须消除封建割据局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从1871年起,他们又在这个目标下联合起来,全力进行废藩置县的改革。

明治维新的悲剧英雄西乡隆盛

1872年7月,西乡任陆军元帅兼近卫军都督。次年7月,政府公布《地税改革条例》等5个文件,实行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近代土地制度的地税改革。在此前后,政府还进行了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多项资产阶级改革。西乡主持和参与了这些改革,虽在改革内容上没有特别的建树,但他统帅军事力量,以武力为后盾,保证改革顺利进行,应该说是他的特有贡献。 西乡、大久保、木户三人以在倒幕维新活动中的作用和贡献,被人们誉为“维新三杰”。

在此前后,参与废藩置县、地税改革等资产阶级改革。1873年10月,因“朝鲜派遣使节问题”与大久保利通等人反对,辞职回到鹿儿岛,兴办名为私学校的军事政治学校。1877年1月—1877年9月,被旧萨摩藩士族推为首领,发动反政府的武装叛乱,史称西南战争。9月24日兵败,死于鹿儿岛城山。

1877年西乡隆盛之官位遭到剥夺,然民间同情声浪甚高,明治天皇也曾表示惋惜之意。在黑田清隆努力奔走下,于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同时获得特赦,并追赠正三位之官阶。

明治维新的悲剧英雄西乡隆盛

西乡隆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