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第一港檢查站前,那個蹲在地上痛哭的軍嫂

中國航天第一港檢查站前,那個蹲在地上痛哭的軍嫂

那天我去拜訪場區的一位老大姐,她在退休後完成二十萬字長篇小說《東風航天城的孩子》,在當年的總裝系統引起巨大的反響,是我崇拜和敬仰的前輩。

那天,在戰大姐家聊了一個多小時,戰大姐說了很多,但主題一直是關於榮譽感,自豪感。她認為作為航天城的一員,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將這個神聖的地方講給別人聽,用手中的筆把這種精神這種傳承真實還原給每一個視這裡為神秘前延的讀者。

中國航天第一港檢查站前,那個蹲在地上痛哭的軍嫂

大姐說,生活在這裡雖然物質艱苦,但對於一個作者,是一種幸福,到處都是素材,隨便一張照片就能挖掘出最感動人心的真實故事。大姐還說,別人想寫都是臆測,只有我們東風人才能寫出最原汁原味的最不走樣的東風精神。

大姐講了幾個小故事,這些故事甚至曾發生在我自己的身上,可是不經點撥,我真的沒有意識到原來我們的日常在別人眼裡會那麼的與眾不同。

故事一:檢查站裡的軍嫂

這裡是中國航天第一港,這裡神聖而又神秘,這裡進出不易遠離父母,平常還好,可有些時候這些與眾不同真的讓人很無奈。

那個軍嫂坐在檢查站前的馬路上,蹬著腿拍著地,嚎啕大哭,旁邊是她好幾百租來的出租車,司機和檢查站的戰士無奈的看著她痛哭。原來,軍嫂和丈夫吵架了,一氣之下想回孃家,車都租了卻因為沒有通行證被攔在了檢查站。深更半夜那個負氣出走的小公寓居然是唯一的歸宿。心裡多不甘,多委屈,才能不顧大庭廣眾,哭得像個孩子。

中國航天第一港檢查站前,那個蹲在地上痛哭的軍嫂

軍嫂,她們的付出無法具體量化,可曾經有位領導說過,哪怕只是呆在航天城什麼都不做也是一種奉獻。這個默默奉獻的軍嫂,隨丈夫駐守沙漠,她也許沒有工作,老公孩子就是全部,可每一次火箭升空都有她的功勞,沒有她哪來的家,沒有家又怎麼安心工作。可是,她也會委屈,她也會想家。每個女人都可能有過的回孃家,於她成了被通行證阻隔的天塹。

這個軍嫂的身上我看見了自己,每次和老公鬧矛盾,我只能在場區一個人漫無目的的徘徊。真的是無處可去,那一刻只想趴在媽媽的膝蓋上撒個嬌。原來,回不了孃家也是我們對航天做的貢獻。

故事二:我曾經寫過的好領導多說了一個字

曾經的零號指揮員我有幸多次在食堂一睹他可親的和藹的一面。在我心中想著基層,心尖朝下的就是好領導,可我遺憾的是沒有見過他工作時偉岸的一面。

大姐說,他當零號指揮員時,每次發射前都會很緊張,緊張到睡不著覺。每當這時他會去聶帥長眠的烈士陵園。夜深人靜,陵園裡更是萬籟無聲,他站在陵園裡,看著聶帥的紀念碑,看著聶帥身後無數為航天獻出生命的烈士,他的心慢慢寧靜。

中國航天第一港檢查站前,那個蹲在地上痛哭的軍嫂

他說,只有這裡才能讓放鬆,只有這個別人眼中不適合夜晚造訪的地方才能讓他不緊張。大姐問我為什麼?我回答不出來,回來後想了很久,我想,讓老領導安心的正是這一代代獻了青春獻了生命的航天人所凝聚出來的航天精神吧。有那麼多前赴後繼的前輩打下的基礎,才讓指揮員對每一次任務都充滿信心。

神五發射的時候是老領導精神壓力最大的一次。合練了無數次,終於中國航天第一人楊利偉要踏足太空了。身為零號指揮員的他發出口令:“請航天員入倉!”這一次的口令比合練時多出了一個“請”字。這不是口誤,這是指揮員對航天員最真誠的祝福和敬重。因為沒人保證能安全返回,這一個“請”字是航天人之間的關懷,是對戰友的祝願。

是的,在外人眼裡楊利偉是民族英雄,可在每一個東風人眼裡,他首先是戰友。送戰友出征,那種感情常人無法感知,送戰友出征,出征太空是每一個東風人心中最重要的儀式感。

故事三:飛船上的棉被

有一次發射在最冷的季節,那一年場區最低溫達到零下三十多度,發射場地處沙漠氣溫更低。飛船不能凍著,怎麼辦?發測站的戰士們拿出自己的棉被連夜為飛船縫製了“冬衣”。原本拿槍,拿鋤頭,拿各種工具的粗壯的手指頭捏起了縫衣針,一針一線縫的是責任是使命,縫的也是幾代人留下的優良作風。

中國航天第一港檢查站前,那個蹲在地上痛哭的軍嫂

當年基地初建,先輩們硬是肩拉手扛在不毛之地建起了偌大的基地。設備落後全靠人力,先輩們長眠了,可這種精神一直在。每一次發射國人只看到火箭騰空,祖國強盛,他們不知道每一次成功背後都有無數普通人做了不普通的事情,才能讓中國成為全世界發射失敗率最低的航天大國。這樣的故事很多很多,做的人覺得不值一提,講的人覺得感慨萬千,最怕聽的人只當它是天方夜譚。

故事四:“前邊兒”和“大後方”

最後一個故事,關於戰大姐。

大姐祖孫三代紮根戈壁,大姐的公公是最早的航天人,來這裡之前他的工作單位在北京左家莊。

如今多少人為一個北京戶口絞盡腦汁,可當年一聲命令,前輩們紛紛響應號召從相對優渥的大城市奔赴最艱苦的戈壁。不管你是高工還是科學家,到基地第一件事是挖沙窩子,不挖出來只能睡在野外,一陣大風颳跑了都沒地方找去。

就這麼艱苦,可那一代人沒有一個後悔叫苦的,大姐說直到現在她公公都很自豪,他認為他是被祖國選中的人,能在這裡為祖國強盛做出貢獻是屬於他的榮光。

中國航天第一港檢查站前,那個蹲在地上痛哭的軍嫂

後來基地建成,大姐的婆婆攜兒帶女毅然把家安到大漠,從此“大後方”北京變成回不去的他鄉,他們世世代代成為大漠邊陲“前邊兒”的東風人。

如今大姐的兒子子承父業也成了一個航天人,大姐說她亦無悔。她喜歡把航天城裡的故事講給別人聽,她說看到別人被感動被震撼,她覺得自豪,更覺得這是她的責任。

大姐說希望我們東風人能寫出更多的東風故事。不要揣測,不要杜撰,就如實的,真誠的把往事講給大家聽,讓更多的人知道,航天是萬人一杆槍,每一次發射成功是我們所有航天人共同努力地成果。

那個痛哭的軍嫂,那個半夜站在陵園裡的老領導,那些縫製棉被的戰士,那些和大姐一家一樣為航天拋棄優越生活的每個東風人,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中國強盛的步伐裡有我們的身影!

文 / 李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