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靖昊:財務造假其實很累,而且成本很高,但造假企業還是樂此不疲!

如果從三大報表來看,虛增利潤都會造成資產負債表裡的一項或多項資產虛增,同時利潤表裡的收入虛增或成本虛減,而現金流量表裡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必須與其利潤產生背離,

虛增的利潤越多,兩者背離得就越厲害。

告訴大家一個衡量企業實際現金流量偏離標準水平程度的指標,它就是現金流量偏離標準比率,等於經營性現金流量/(淨利潤+折舊+攤銷),一般這個指標應在1左右。有一家虛增利潤的企業,該指標連續三年分別為-21%、-5.6%、36%,這說明虛假的利潤導致現金流量偏離現象很嚴重。

假閒:上市公司的財報根本不能看,看了也不能信,我想大概只有一個數據沒法做假,就是分紅。我就不信,他能把分紅1分說成1塊。還能不讓人發現!

馬靖昊說會計:是啊,總不能拿假幣去分紅吧。利潤可以造假,現金可造不了假。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手段繁多,常見的有虛構收入、提前或推遲確認收入3種,比如萬福生科和海聯訊,都通過偽造合同、偽造收款流水以虛增收入,屬於典型的收入類造假。據不完全統計,收入類造假案例中,至少還包括此前的銀廣夏(偽造合同、收款流水以虛增收入)、金亞科技(虛增收入、利潤、貨幣資金等)、華銳風電(提前確認收入);成本費用造假則包括三峽新材(少結轉成本,虛增利潤)、南紡股份(少結轉成本、少提壞賬準備、騙取出口退稅款)等。

相約在海邊--:等大家都知道造假,裡面的大股東,和突擊入股的權貴,都已經賺的盆滿缽滿,賣光股份,然後留下一灘爛泥給散戶股民折騰。[攤手]

馬靖昊說會計:是的,雖然財務造假其實很累,而且成本很高,但由於其中的利太大,造假企業還是樂此不疲!

在實際造假過程中,造假公司首先會根據相關的監管制度要求,設定出當年需要虛增利潤的金額,再根據銷售淨利率等指標反推出需要虛增收入的金額,然後根據毛利率計算出虛增生產成本的金額,進而推導出虛假採購的金額;接著通過虛增資產的方式消化虛假毛利佔用的資金;最後會將造假金額分解到每個月份。

博格達之高維:何必說成這樣。。混碗飯不容易。。何況給國家主動給稅錢。

馬靖昊說會計:那點稅款能給財務造假所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相比嗎?

目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存在很大的隱蔽性,即它會通過成立表面上看起來非關聯公司,讓它們扮演“真實”的客戶和供應商進行造假。客戶與供應商是“真實”的,與上市公司之間不存在關聯關係,上市公司與客戶和供應商之間存在“真實”的經濟業務往來,偽造“真實”的資金流,真實的原始憑證,搞假賬真做,達到同時虛增收入、資產的目的。這種造假方式很隱蔽,所有的資金劃轉都是真實的,其毛利率非常穩定,每年收入、資產、利潤增長速度也十分匹配。但如果沿著資金進出的軌跡追查,就會發現資金實際是在循環轉圈,從體內循環到體外,再由體外循環到體內。在資金循環過程中,資金會不斷流失。

這種假賬真做,虛構業務需要繳納各種稅費,如增值稅、所得稅、關稅等,造假成本非常高。另外,為了保證業績增長,需要虛增更多的收入和利潤,為了實現這一目的,除了提高資金週轉的頻率,更重要的是需要源源不斷地補充更多的資金。因此,一旦實施虛構經濟業務型財務造假,一旦沒有更多的資金維持業績增長的假象,當資金無以為繼時,泡沫就會破裂。

不是玩笑,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稅務局居然也成了贏家。

幸運的一棵小樹:三大表做平了還真看不出來,這也就是股民的悲哀。

馬靖昊說會計:確實是難以發現。

企業的財務造假案例,很少是專業會計、審計機構事先核查出來的,大多是通過公司內部出問題,比如內鬥,或者造假成本過高造成現金流枯竭,導致造假行為敗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