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比索通崖雕銘文和楔形文字破譯的傳奇故事

「伊朗」比索通崖雕銘文和楔形文字破譯的傳奇故事

著名的“比索通”是伊朗是世界文化遺產,位於伊朗克爾曼沙阿東郊區札格羅斯山山麓的村莊懸崖上。地處古代米底亞的首都埃克巴塔那通往巴比倫的路上,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大流士一世(BC522~486年在位)在這塊懸崖上留下的紀念碑,由浮雕和銘文兩部分組成,銘文用古波斯文、巴比倫文和埃蘭文(Elamite) 三種楔形文字寫成,這就是著名的“貝希斯敦銘文”,其記載了大流士在岡比西斯二世(Cambyses II)去世後,殺死了篡位者 Gaumata,擊潰了反抗者,並取得王位的經過。

這座紀念碑是在大流士統治的第一年至第三年(公元前518年)建造完的。圖一浮雕畫面上的左三就是大流士一世,正在懲戒跪拜在大流士腳下的哀求者Gaumata和被鐵鏈鎖住的隨從。畫面正上方是瑣羅亞斯德教的標誌“Faravahar”,是供奉的神明阿胡拉-瑪茲達和天馬的合體。按照“政權神授”原則,大流士舉起右手獲得“Faravahar”賜予的權利。

文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大流士生平和他的王國;第二部分介紹自己如何戰勝Gaumata,獲得王位;第三部分詛咒那些浮雕上的反抗者。

東印度公司官員勞林森於1835~1847首次臨摹了銘文並於1849年,勞林森成功地解釋和翻譯了銘文。以後經各個考古團體的努力,更準確地推定了銘文中的一些闕文,有助於確定事件發生的時間(約在BC522年秋~BC520年春)。

勞林森對這三種文字的破譯是考古界的一個奇蹟,為人類破解楔形文字密碼找到了一把金鑰匙。古波斯文、巴比倫文和埃蘭文這三種楔形文字並無共同之處,其破譯方法是首先從古希臘人記述的一則波斯碑文(人們已知其希臘文內容),對照破譯了波斯楔形文字。從而破譯了巴比倫文和埃蘭文,其他楔形文字額破解順序是:波斯楔形文字、新埃蘭楔形文字、巴比倫楔形文字、蘇米爾楔形文字。用楔形文字的破解這把金鑰匙,人們才打開了通往巴比倫文明的的大門。

我於2007年和2018年曾三次來這裡,第一次來這裡是下雨天,沒有拍到漂亮的圖片,今年兩次來這裡,第一次是來踩點,獲得最佳拍攝時間的信息。最後面的兩張圖是2007年拍攝的,當時還可以沿著搭的腳手架來到浮雕近處,但現在完全不能夠靠近了。因近距離有鐵架遮擋,今年的圖片全部是用長焦拍攝。最佳的拍攝時間應該是上午9:30-11:30之間。

「伊朗」比索通崖雕銘文和楔形文字破譯的傳奇故事

「伊朗」比索通崖雕銘文和楔形文字破譯的傳奇故事

「伊朗」比索通崖雕銘文和楔形文字破譯的傳奇故事

「伊朗」比索通崖雕銘文和楔形文字破譯的傳奇故事

「伊朗」比索通崖雕銘文和楔形文字破譯的傳奇故事

「伊朗」比索通崖雕銘文和楔形文字破譯的傳奇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