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6月7日,意大利承認梵蒂岡獨立

1929年6月7日,意大利承認梵蒂岡獨立

“梵蒂岡”一詞來自拉丁語,意為“先知之地”。早在公元4世紀,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就在羅馬城西北角耶穌門徒聖彼得(聖彼得)殉難處建立了君士坦丁大教堂以示紀念;到了15至16世紀,君士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如今的聖彼得大殿,成為天主教會舉行重大儀式的場所;公元756年,法蘭克王國國王丕平把羅馬城及其周圍區域送給教宗(教會史上稱為“丕平獻土”),後來就以此成立了政教合一的“教宗國”,範圍廣及意大利半島中部的大部分地區。

1929年6月7日,意大利承認梵蒂岡獨立

19世紀,歐洲的民族主義興起,意大利的民族統一運動使聖座於意大利的領土愈來愈少,半島北方的薩丁尼亞王國成為意大利統一運動的領導者之後,更主導成立了意大利王國。身為教宗國首府的羅馬城面臨統一在即,法蘭西第二帝國皇帝拿破崙三世以身為“教會的保護者”的名義出兵保護羅馬城。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拿破崙三世把駐在羅馬的軍隊調回本國,使得意大利王國的軍隊得以順利開進羅馬城,意大利的統一正式完成,而教宗被迫退居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宮中;之後歷代教宗自稱為“梵蒂岡之囚”,不但敵視意大利王國,甚至不準信徒參與意大利王國的公職。

1929年6月7日,意大利承認梵蒂岡獨立

1929年2月11日,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掌握意大利政權後與教宗庇護十一世簽訂了《拉特蘭條約》,意大利承認聖座為主權國家,其主權屬教宗,其領土位於梵蒂岡城,稱為梵蒂岡城國,為中立國,其國土神聖不可侵犯。此條約正式解決了聖座與意大利政府間多年的糾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