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為什麼治不好?澳大利亞科學家找到方向性錯誤

阿茲海默症為什麼治不好?澳大利亞科學家找到方向性錯誤

【在阿爾茨海默氏症中是什麼殺死了腦細胞?】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導致老年痴呆症認知能力下降的生物學機制可能需要重新思考。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阿爾茨海默氏症的神經變性是由澱粉樣蛋白斑塊引起的。

澱粉樣蛋白是一種叫做澱粉樣前體蛋白(APP)的蛋白質的黏性聚集,它會分解成碎片,在大腦中聚集成錯誤的、有毒的聚集物,阻礙神經交流。在阿爾茨海默病中,這些澱粉樣蛋白斑塊是導致神經元死亡的原因,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通過引起TAU蛋白的磷酸化,在這種磷酸化中,TAU蛋白被彎曲成神經纖維纏結,破壞腦細胞的營養供應,最終殺死它們。

但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的新發現表明,其中一些假設可能是有缺陷的。來自澳大利亞生物工程與納米技術研究所的幹細胞生物學家解釋說:“我們的數據挑戰了目前的理論,即澱粉樣斑塊足以導致與阿爾茨海默氏症相關的神經退行性改變。”

研究人員解釋稱:“這表明β澱粉樣蛋白可能不是導致神經細胞死亡的罪魁禍首,我想強調的是,不要過度解讀我們的數據,數十年的研究和數十億美元已經花費在澱粉基療法上,到目前為止,這些基本上都失敗了。我們的數據表明,這一假設可能需要重新評估。”

但是,如果澱粉樣蛋白和APP的水平與TAU蛋白的糾纏以及由此導致的認知能力下降並不是直接相關的,那麼是什麼導致了老年痴呆症的神經死亡呢?研究人員尚不確定,但他們建議應該更具體地關注TAU和病理學,因為澱粉樣蛋白可能不像我們之前認為的那樣複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