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大理划定洱海保护蓝线、绿线、红线 洱海保护只会更严

5月30日下午,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工作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大理召开。大理州环保部门和大理市政府的相关负责人发布了洱海保护情况以及洱海保护下一步工作的推进情况。

重磅!大理划定洱海保护蓝线、绿线、红线 洱海保护只会更严

大理州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指挥部介绍,洱海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是大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大理最美的风景、最靓丽的名片。2017年7月,国家生态环境部将大理洱海与白洋淀、丹江口定义为“新三湖”。上世纪80年代以前,洱海水质较好,保持在贫营养状态。随着洱海流域人口增加和城镇化的发展,对洱海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洱海的保护治理也与此相伴随。一直以来,大理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洱海保护,明确提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洱海清、大理兴”的理念,先后采取取消网箱养鱼、取消机动船“双取消”措施,大力开展退鱼塘还湖、退耕还林、退房屋还湿地“三退三还”工作,在流域内实施禁磷、禁白、禁牧“三禁”,积极开展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三清洁”环境卫生整治。

重磅!大理划定洱海保护蓝线、绿线、红线 洱海保护只会更严

大理市常务副市长赵永祥介绍,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复的《云南省洱海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规划》以及《水污染防治法》《洱海保护管理条例》《湿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为进一步加强洱海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空间管控,恢复被侵占的湖滨带,构建连续完整的湖滨生态屏障,形成健康的湖滨水生态系统,决定在洱海环湖周边,按照科学、系统、协调的原则,划定洱海湖区界线(蓝线)、洱海湖滨带保护界线(绿线)、洱海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界线(红线),并在“三线”范围内实施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和湿地建设。目前,大理市政府正按照规定开展“三线”划定相关工作。

重磅!大理划定洱海保护蓝线、绿线、红线 洱海保护只会更严

“三线”划定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协调性原则。根据国家重大水专项洱海课题研究成果和洱海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相关专项规划,充分考虑洱海周边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广泛听取了沿湖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经过专家反复论证,综合形成了《大理市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方案》。

重磅!大理划定洱海保护蓝线、绿线、红线 洱海保护只会更严

蓝线是以“2007年环洱海数字化修测地形图”和2014年勘定的1966米湖区范围界线划定。绿线是以蓝线为基准线外延15米划定。红线是以洱海海西、海北(上关镇境内)蓝线外延100米,洱海东北片区(海东镇、挖色镇、双廊镇境内)环海路道路外侧路肩外延30米划定。对蓝线、绿线、红线的部分区域,按照大理市城乡规划,结合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进行划定。

下一步,大理将在“三线”范围内实施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用地依法有偿征收,项目范围内土地房屋有序腾退,涉及的建筑物、构筑物及附属设施、零星林果木等依据相关规定补偿。征收的土地全部用于湖滨缓冲带、生态湿地和生态廊道建设,恢复洱海自然生态岸线,形成完整的陆地与湖泊水体的过渡缓冲区域,对于提高洱海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防止生态退化,改善水质具有重要作用。

大理希望通过实施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开展洱海湖滨缓冲带、生态湿地和生态廊道建设,构建生态屏障,促进洱海水生态环境改善,依托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打造洱海流域“健康生活目的地”品牌,推动大理绿色发展、共享发展、跨越发展。

重磅!大理划定洱海保护蓝线、绿线、红线 洱海保护只会更严

重磅!大理划定洱海保护蓝线、绿线、红线 洱海保护只会更严

重磅!大理划定洱海保护蓝线、绿线、红线 洱海保护只会更严

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大理时作出“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重要指示以来,大理州委、州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采取断然措施,开启洱海抢救模式,保护洱海流域水环境”的决策部署,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保护格局从“一湖之治”到 “生态之治”转变,保护方式从“以保护为主”向“防治结合”转变,保护主体从“部门为主”向“全民共治”转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全流域综合治理。扎实开展科学治湖、工程治湖、依法治湖、全民治湖和网格化管理“四治一网”工作,全力推进流域“两违”整治、村镇“两污”治理、面源污染减量、节水治水生态修复、截污治污工程提速、流域综合执法监管和全民保护洱海“七大行动”,开启了洱海保护治理新征程,把保护治理好洱海作为讲政治、讲担当的重要体现,作为压倒性的任务,摆在压倒性的位置,形成压倒性的态势,组建了州、县市一线“七大行动”指挥部,组建了大理市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项目指挥部,派驻16支乡镇工作队,签订了《干部政治责任状》《项目建设单位承诺书》,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集中一切力量,采取一切措施,全面统筹与重点推进相结合,流域治理与湖体水质管控相结合,盯住点、连成线、护出面,系统性地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洱海流域广大群众在餐饮客栈停业停污、土地流转、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搬迁、地下井封堵等方面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顾全大局,放弃眼前利益,积极参与洱海保护治理,自觉自愿成为洱海保护治理的同盟者、同行者。通过采取一系列组合拳措施,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17年有6个月的水质达到了Ⅱ类,2018年1至5月达到了Ⅱ类,全湖水生植被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占湖面的12.7%。


©云视新闻七彩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