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法國開戰,收回一地,還收回一民族,風景秀麗,很多人去過

記得一首民歌中曾這樣唱道:“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民族團結如一家。”我們今天口中所說的中華民族,就包含有漢族、藏族、苗族、壯族等五十六個民族,他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團結有好的民族大家庭。

中國與法國開戰,收回一地,還收回一民族,風景秀麗,很多人去過

而在這民族大家庭中,有一支名叫京族的民族,相信很多人都感到有些陌生。其實這也不奇怪,一方面畢竟我們的民族眾多,除非是從事專門研究的民族專家才能對所有民族如數家珍;另一方面,京族的人口也不多,總人口不到三萬人,兼且分佈範圍比較集中,自然就令人不太熟悉了。

今天中國境內的京族,主要分佈在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範圍內,主要聚居地位於東興市江平鎮的萬尾、山心、巫頭三個海島上,總面積二十平方公里左右,這也是著名的“京族三島”稱謂的來歷。

從歷史上看,京族人是越南的主體民族,在公元十六世紀的時候,他們從越南遷來我國居住,分佈在巫山島和江平鎮一帶,起初這裡是我國荒無人煙的小島,京族人來到這裡之後,和漢族、壯族一起,對居住地進行了大力開墾,繁衍生息之後,他們逐步向後來的京族三島遷徙,古時候主要以打漁為生。

中國與法國開戰,收回一地,還收回一民族,風景秀麗,很多人去過

那為什麼這些京族人,會突然從越南遷居到這裡的呢?這還要從古代封建王朝和越南的關係說起。在秦漢時期,今天越南的很多地方,其實都是我國管轄,不過到了宋朝,由於宋朝實行的是“重文抑武”的政策,使得周邊小國林立,誰都敢欺負北宋一把。這個時候越南也蹬鼻子上臉了。

到了公元1041年,越南不僅擁兵自立,不聽中原王朝的招呼,還膽敢趁機趁火打劫,攻佔了包括京族三島在內的許多領土,由此使得這裡成為了越南的一塊“飛地”,後來他們的國內民族便逐漸遷徙到這個島上生活定居。

從宋到元明時期,雖然這裡的歸屬問題有過幾次變動,但大部分時間還在越南的控制之中,一晃就到了清朝,曾經是我們附屬國的越南,也被法國殖民者給佔領了。為此當時雖然已經衰落不堪的清朝,應越南請求,同時在黑旗軍的幫助下,出兵抗擊法國對越南的入侵,並佔領了越南北方。

中國與法國開戰,收回一地,還收回一民族,風景秀麗,很多人去過

​應該說,在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清朝,一直被列強追著打的沒落王朝,終於雄起了一把,清軍和黑旗軍的英勇作戰,沉重打擊了法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也迫使法國殖民者坐下來好好和清朝談判了一次。

談判的結果是雙方簽訂了《中法會訂越南條約》,清朝藉機將包括京族三島在內的江平、黃竹、白龍尾半島等地一舉收回,也算出了一口惡氣,這也是今天京族三島的來歷。

今天的京族三島,風光絢麗,景色優美,作為一處別有風情的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未來旅遊業的發展不可限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