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就是宋太祖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惊心动魄的宫变大片。

有一篇文章我曾说过,在中国历史上,有些帝王除了有自己的雄韬伟略,还具备现代艺术家所具备的编剧、导演、演艺等高超的艺术水平,如果将他们当年所创作的作品拿到今天,有些作品的现实成就和艺术成就完全可以得到奥斯卡金像奖。

陈桥兵变就是宋太祖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惊心动魄的宫变大片。

宋太祖

比如汗高祖刘邦,他在沛县起兵之前,他就知道导演一些小品之类的来制造舆论,比如吕后领着两个孩子在地里干活,过来一个老头,在她们娘们几个经过,过去之后又返回来,对吕后说:“你以后是大富大贵之命”吕后说你怎么知道?老头说我会看相,吕后指了指女儿,也就是后来的鲁元公主说:“你看她呢?”老头说她也是大富大贵之命。吕后一指刘盈也就是后来的汉惠帝,说你给他看看,老头一看刘盈,脸色一变,立即低头说:“我只能给普通的老百姓看相,这个孩子的相我看不了也不敢看,不过你们以后都得仰仗他才能得到富贵”这个老头就是刘邦花钱雇来演戏的。

还有后来的醉斩白蛇,刘邦看天快黑了,就派一个人前去探路,这个人回来说前面有一条大白蛇,刘邦提剑向前,等了一会大家在往前走,发现一个老婆在路边哭,说什么赤龙的儿子杀了白龙的儿子。哪有什么白蛇?探路的和这个老太太都是刘邦花钱雇的,为什么一定要在晚上演这出戏呢?那是为了增加整个事件的神秘性和弥补演员的表演欠缺。

还有刘邦领着追随者在山中,吕后往往能准确的找到刘邦他们的藏身之处,刘邦和大家都很惊异,说连官兵都找不到我们,怎么你每次都能精确的知道我们的位置?吕后我也不知道你们藏在这里,不过是距离很远的地方我就看到在你们藏身的上空有一条红色的龙一样的云彩。大家联想到刘邦喝醉斩白龙,老太太说他是赤龙的儿子,这下彻底信服了,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来追随刘邦。据《汉书》记载,这是刘邦事先将自己在什么地方派自己的心腹先告诉吕后,然后才编排吕后每次都能准确的找到刘邦。

汉朝之后的三国时代,西蜀的刘备说自己是刘邦的后代,如果以现在要求一个演员的标准来看刘备的话,刘备完全具备一个艺术家才能。因为刘备作为一大男人,他能做到说哭就哭,如果需要,那眼泪哗的一下就能下来,就是放在现在,我们当下的男演员都很难做到这一点。还有一次赵子龙在千军万马之中把阿斗救回来,刘备接过来这个当时自己唯一的骨血,随即扔到地上,骂道:“为了你这个奴才,几乎损失了我一员大将”这就有很高的表演成分在里面。

陈桥兵变就是宋太祖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惊心动魄的宫变大片。

宋太祖剧照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几百年的时光一闪而过,历史定格在五代十国时的后周,这里将上演一出惊心动魄的大戏,这部戏的编剧、导演、男一号是同一个人,他就是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

太祖为了拍好这出戏,经过七年的酝酿筹备。七年前他当上了禁军首领,从那时他就精心布局,以自己的威望、能力和心计,将整个禁军团结成了铁板一块,禁军上下,无不以太祖马首是瞻。这引起了后周一些大臣的担心和警惕,起码有三个人上奏朝廷,说再不能让赵匡胤担任禁军首领了,他太会笼络人心,这样下去很危险,但这并没引起小皇帝的重视。

公元906年的正月初一,经过七年的筹备,大戏拉开帷幕。因为是大年初一,按例是文武百官集中在大殿举行朝会,君臣共度佳节,突然有消息来报,说北方的契丹人伙同北汉军队趁着节日期间后周防备松懈大举入侵,再不派兵出征,不几日京城将危危可及。这可吓坏了小皇帝和满朝文武,怎么办?当朝宰相范质和王薄商量了一下,决定派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领兵出征迎敌。

就这样,赵匡胤轻松的拿到了兵权。事后经过多方考证,契丹人那一年的那一天根本没有入侵后周,当时契丹的王子谋反,契丹人内部乱成一窝粥,哪有心思入侵后周。这都是赵匡胤一首编排和策划的。因为根据当时后周的情况,一旦边境有事,朝廷肯定派赵匡胤出征,别人没有能力担当此任。

一旦军权到手,赵匡胤想当皇帝,那只是时间问题,无人能阻拦了。

那他为什么不在京城当时就发动政变?因为他还要演戏,他还要通过后来的剧情为自己辩护洗白,让后人知道自己事出无奈,是手下人逼着自己干的。

第二天赵匡胤派出自己的两个得力干将。一个是慕容延钊,一个是韩令坤,让他们两个人带领精锐部队火速奔赴北部边境,以防契丹人和北汉南侵。记住,防备敌人入侵,因为敌人根本没有入侵。现在的赵匡胤害怕的就是敌人入侵,因为他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以便好和平的完成自己的计划。

然后他就让事先安排好的人在京城大造舆论,说:“将军出征之日,册封都点检为天子。”满城议论,又有一个相士说天上出现了两个太阳,一个大的把一个小的吃掉了。赵匡胤感到很害怕,赶紧回到自己家中与家人商量,他的妹妹正在厨房里擀面条,听哥哥回来与家人商讨此事,就拿着擀面杖追着哥哥打,说:“男子汉大丈夫,遇事应该自己拿主意,不该回来吓唬自己的家人”这就证明,这件事情一家人早就知道,没有大惊小怪。

赵匡胤为什么这样做呢?试探朝廷和文武百官的反应,看京城的老百姓怎么看这件事,结果没人理会,该过年的过年,该干嘛的干嘛?大年初三赵匡胤领兵出征,部队井然有序,百姓安然无恙。这下赵匡胤放心了,起码老百姓对这件事情没有激烈的反应。

其实那时的老百姓对换皇帝都习惯了,因为在五代十国期间,短短五十年的时间,换了十四个大大小小的皇帝,老百姓都麻木了。

大年初三赵匡胤领兵出城,前进了四十里路,到了陈桥驿,就安营下寨,不走了。有人说既然赵匡胤知道自己要回来政变,为何不出城就驻扎下来,那样岂不暴露了自己早有预谋。就前进四十里,太近了不好,太远了一天回不来,陈桥驿是最佳选择。

陈桥兵变就是宋太祖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惊心动魄的宫变大片。

宋太祖剧照

初三晚上,男一号按照事先的剧本,酩酊大醉,然后酣然大睡。这时群众演员登场,军中发生骚乱,大家一致要求赵匡胤回京城登皇位,领着大家荣华富贵,男二号赵光义登场,带领男三号赵普弹压一边弹压骚乱,一边派人回京,告诉事先留守在京的两个亲信石守信和王审琦,这边按计划已经开始了,你们那面严把城门,严密注视城内的情况。

初四早起,剧情达到高潮,男一号赵匡胤走出大帐,见手下跪在帐前,“大吃一惊”“此事断断不可”“这岂不是让我背负千古骂名”然后是“既然如此”“你们俱听我言”然后约法三章,然后班师回京。因为本身就没准备去跟契丹人打仗,一切都是为回京政变做的准备,所以大部队回京很迅速,当天就回到京城。

京城守将都是自己人,城门大开,赵匡胤安顿好部队上朝,见到两个宰相范质和王薄,疾步向前,痛哭流涕。这和刘备一样,说哭就哭,充分显示了男一号的高超的演技,“我没办法呀!”“我是被逼无奈”“我实实不愿”两个宰相只有后悔听到契丹人出兵没有辨别真假就匆忙把军权交给了赵匡胤,现在木已成舟,又有什么办法?

赵匡胤上了大殿,满朝文武百官都准备好了,小皇帝柴宗训也被叫了出来,准备禅让,正愁没有禅位诏书的时候,配角上场。翰林学士翰林学士陶谷从袖筒里掏出事先写好的诏书,当场宣读,赵匡胤正式接替周恭帝,坐上了龙椅。

消息传到赵府,赵匡胤的母亲笑眯眯的说:“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

陈桥兵变就是宋太祖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惊心动魄的宫变大片。

宋太祖剧照

后来赵匡胤要讲禁军统帅一职交给符彦卿,宰相赵普坚决不同意,理由是符彦卿作为五朝元老,并且是后周柴荣的岳父,还是赵匡胤弟弟赵光义的岳父,他太有威望,太有号召力,将这么重要的军权交给他太危险了。赵匡胤问赵普,你为什么老怀疑符彦卿,我对他这么好,这么信任他,难道他会背叛我吗?

作为陈桥兵变的直接参与者,赵普反问赵匡胤:“周世宗柴荣对你好不好?他对你信任不信任?你何以有负于周世宗?”

周世宗柴荣对你好不好,周世宗对你可是绝对的信任,可你却篡夺了人家儿子的皇位,我为什么就不能怀疑符彦卿呢?

“上默然,事遂中止”

赵匡胤不再作声,符彦卿的事情也没再提起。

这段史料记载于《续资治通鉴长编》,也就是这段史料,反证了“陈桥兵变”就是赵匡胤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宫变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