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合江有段美麗傳說,源自木廣龍王潭

瀘州:合江有段美麗傳說,源自木廣龍王潭

合江縣榕右鄉木廣村境內的龍潭溪中,有一個水潭叫龍王潭。相傳古時潭中曾現“出蛟”異象,在一次發洪水時,一條頭上長冠的大蟒蛇從潭中游出,龍王潭由此得名。水潭幽深,潭壁石崖魏巍,瀑布高懸,潭面水汽彌矇,神秘莫測。

龍王潭雖是個山溪小潭,卻是川渝黔結合部的一個大地名,其盛名淵源於“龍王潭泛木雕神”的正史記載和民間傳說。清代《合江縣志》記載,康熙年間一個夏天的一個夜晚,龍潭溪岸的莊戶隱約聽到龍王潭中有呼號之聲,第二天,人們前往視之,見龍王潭潭水簸盪,水中忽然湧出一根烏黑的大木,人們認為此木是神木,便將其勾拉上岸,鋸為三段,準備用以雕刻神像。

當天夜晚,突發大雨,河溪漲水,將鋸放在龍王潭邊烏木的前段順龍潭溪衝入長江,流到江津雨尖山江中。江岸莊戶聽到江中有呼喊“救命”的聲音,急忙往救,原來是一段烏木在江水中飄蕩,便將其撈起,顧雕匠雕刻為一尊川主李冰神像。此川主先供奉於龍馬山廟,後移至石蟆場清源宮。

保留在合江木廣龍王潭岸的兩段烏木,中段雕刻李冰神像,後段雕刻李冰之子李二郎神像,他們興修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有功於蜀,均被蜀人尊為“川主”。起初,木廣雕刻的李冰父子神像均供於木廣場北進鳳山寺。進鳳山寺為古剎,始建年代無考,清乾隆六十年(1795)寺僧募眾重建。清康熙年間入祀川主神後,因雕刻川主神像的烏木出於龍王潭,故又稱進鳳山寺為龍王潭廟,後世稱龍王廟,1999年公佈為合江縣文物保護單位。

清代《合江縣志》載:有一年,大天干。木廣川主降神(民間一種請求神靈降臨己身併為問神人解疑解難的神秘儀式)說:“吾兄在江津龍馬山。”同日,江津縣川主也降神說:“吾二弟三弟在木廣龍王潭,將往顧之。”江津民眾遂送龍馬山川主神到合江木廣。三神會合,大祀於龍王潭廟,併到龍王潭舉行取水儀式,取龍王潭崖穴中水回廟作法祈雨,果應。以後江津凡遇乾旱,津民均抬川主菩薩到木廣龍王潭取水回廟祈雨。送神隊伍鳴鑼開道,抬豬頭雞公,三牲八果,道士誦經,螺號長鳴,浩浩蕩蕩,好不熱鬧,稱“大菩薩回孃家”。

清乾隆七年(1742),邑紳宴佔益募眾在木廣場南創建石柱廟,將原供於龍王潭廟的李二郎川主遷入奉祀。從此,龍王潭廟奉祀李冰,石柱廟奉祀李二郎。民間稱江津石蟆川主為大菩薩或大老爺,稱龍王潭廟川主為二菩薩或二老爺,稱石柱廟川主為三菩薩或三老爺。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起,龍王潭廟、石柱廟廟事活動廢止。改革開放後,先後恢復廟事活動。江津石蟆民間多次舉行“大菩薩回孃家”活動。2017年農曆六月十四日,江津會眾約500人送石蟆清源宮大菩薩到榕右石柱廟參加三菩薩的廟會,龍王潭廟的會眾也送二菩薩赴會,竟日螺號聲聲,香菸嫋嫋,禱告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形成一道宗教文化大餐。

瀘州:合江有段美麗傳說,源自木廣龍王潭

龍王潭瀑布

瀘州:合江有段美麗傳說,源自木廣龍王潭

清代《合江縣志》記載的龍王潭與三聖像

瀘州:合江有段美麗傳說,源自木廣龍王潭

江津石蟆鎮清源宮,川主大菩薩廟宇

瀘州:合江有段美麗傳說,源自木廣龍王潭

榕右木廣村龍王廟,川主二菩薩廟宇

瀘州:合江有段美麗傳說,源自木廣龍王潭

榕右木廣村石柱廟,川主三菩薩廟宇

(圖文:何開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