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你跟佛無緣,你說的這些話都源自佛經!

別再說你跟佛無緣,你說的這些話都源自佛經!

來源丨喜馬拉雅FM錢文忠的精品課《錢文忠講佛》

我們知道,佛教從漢代開始傳進中國,但可能時間比漢代要早。從東漢到五代這個時期,佛教的傳入,特別是大規模的佛經翻譯工作,在文化交流這個領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段時間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一直到今天為止,我看我們的翻譯工作還沒有超過這樣一個階段的翻譯工作。這樣的翻譯工作、文化交流的工作持續了一千多年,翻譯佛經是大師輩出。

我們都很熟悉的鳩摩羅什、玄奘,也就是唐僧、義淨,等等,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股翻譯的浪潮一直到了宋朝才逐漸停止。因為我們知道,大致在相當於中國宋朝的這個時間,佛教在它的發源地印度走向了消亡。

語言的滲透性無法想象

語言是具有根本的重要性。語言和我們的文化傳統,我們的習俗,我們的思維方式,我們的表達方式,都有著根本的重要性。

所以如果一個語言,某一種外來文化的影響,滲透到你的語言裡,那麼可以反映出這種外來文化它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換句話說,這種外來文化,對我們本民族的文化,比如中華文化,它發揮過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所以,如果我們回到佛教和中華文化的關係上,從語言的角度去觀察,我們就會有很多發現。在這個漫長的把佛經翻譯成漢語的過程當中,也有很多來自於佛教,來自於佛經的外來語進入了漢語。這些語言本來是梵語,巴利語,或者當時中部亞洲的各種古代語言,這些古代語言有好多已經滅絕了,不再使用了。

別再說你跟佛無緣,你說的這些話都源自佛經!

這些語言隨著佛教的傳入,進入了我們的漢語,我在這裡隨便舉一些常用的:比如“般若”,它最好是念成:“般若(be re)波羅蜜多心經”。它來自於梵文,來自於中亞一些古語言。比如“菩提”,這就是來自於佛教的。“南無”這兩個字寫成“南無”,其實唸的時候是應該念成“拿摩”,向什麼表示敬意、皈依這樣的意思。

別再說你跟佛無緣,你說的這些話都源自佛經!

現在有很多對佛教文化感興趣的朋友會念誦“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是向佛陀表示敬意,他是佛教的創立者。皈依法,是向佛法表示敬意,它是佛教的教義。皈依僧,實際上不是皈依某一個具體的僧人,而是皈依僧伽,皈依這個僧人的團體,皈依這個僧人所構成的傳承。大家看,縮略了可能會說出問題了,對吧?

梁武帝改變了某些字音

後來大概到了梁武帝時候,梁武帝信佛教,而且很有可能他學過梵文,懂梵文,所以他知道“摩羅”的意思是“鬼”的意思。但是他又想表明這個詞是從佛經當中來的,佛教當中來的,所以他又想保留“摩”這樣的一個音。所以他就說,把下面那個“手”改成那個“鬼”字,所以才有了今天魔鬼的“魔”字。你看,這個字是從“摩羅”縮略出來的。

梁武帝和中國佛教的關係非常大,包括豆腐的流行,包括我們漢土佛教、漢地佛教吃素的流行,都跟梁武帝有關,這個我們慢慢再講。比如“塔”,今天我們講的寶塔,但它原來叫“塔婆”。我們把它縮略了,變成了“塔”。

我們使用的漢語多數來自於佛教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世界、法寶、天堂、地獄、信心、因果、變相,也來自於佛教。真理、圓滿、平等、慈悲、煩惱、方便、莊嚴、報應,等等,這些詞都是來自於佛教的。



隨著佛典被翻譯成漢語而進入我們漢語當中,大家想想,這些詞難道不是經常見諸於報刊文章?這些詞難道不是經常掛在我們嘴邊的嗎?我們還有多少人能意識到,他們是來自於佛教,來自於佛經的呢?

我們可以看到,佛教在歷史上對我們中華文化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而且是不是也非常有意思呢?

別再說你跟佛無緣,你說的這些話都源自佛經!

關於主播:

錢文忠, 現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2007年登上百家講壇主講《玄奘西遊記》,2013年主講《錢文忠解讀百家姓》第一二部。2015年錢文忠老師參加安徽衛視《中華百家姓》節目,與王立群、蔣方舟共同擔任分享嘉賓。

關於喜馬拉雅:

隨時隨地,聽我想聽!4.7億用戶的共同選擇,聽段子聽小說聽新聞聽音樂,就用喜馬拉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