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城“湖水環城”的泱泱水景

商丘古城“湖水環城”的泱泱水景

商丘古城

商丘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城市。4500年前,帝嚳之子契被分封到商地當火正,他在管理火種的同時,築臺觀察日月星辰,以此掌握季節變化並指導農夫播種與收割。由此,契被尊稱為“閼伯”。閼伯去世後,葬在封地。由於閼伯的封號為“商”,他的墓冢就被稱為“商丘”,這就是“商丘”的來歷。後來,閼伯13世孫成湯乘著夏朝的衰落,滅夏建商,商丘成為商朝的第一座都城。之後雖然幾經遷徙,將商朝的最後一頁歷史定格在安陽的殷墟,但商丘這片土地無疑承載了商朝許多開國故事。

10月13日上午,在商丘城南參觀過閼伯臺,即驅車來到古城遊覽。汽車駛進南關大道,首先看到一座重簷彩繪牌坊,坊額寫著“商丘古城”四個大字。駛過筆直的南關大道,就到了商丘古城的南門“拱陽門”前,停下車來看,古城牆高大雄偉,城牆上築有二層高的城樓,青磚黛瓦,古樸典雅,重簷歇山式屋頂下雕樑畫棟,格外莊重。斑駁的城牆磚,見證了這座古城的滄桑歲月。拱陽門外是寬闊的湖泊,湖面上煙波浩渺,遊船盪漾。仔細看,南關大道原來是一條寬闊的堤壩,正對著拱陽門穿湖而過。

商丘古城“湖水環城”的泱泱水景

商丘古城 牌坊

商丘古城“湖水環城”的泱泱水景

拱陽門

商丘古城“湖水環城”的泱泱水景

古城牆下開闊的湖面

漫步湖邊,看到一塊石碑,上刻“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商丘古城”,碑陰刻有《商丘古城簡介》:商丘古城又名歸德府城。古城始建於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城廓、城河、內城三位一體,保留基本完好。古城外圓內方,形如古銅錢。城內街道如棋盤,地勢呈龜背形。城內明清建築古樸典雅,名勝古蹟星羅棋佈,被專家譽為難得一見的“八卦城”。1986年,商丘古城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商丘古城“湖水環城”的泱泱水景

碑刻

商丘古城“湖水環城”的泱泱水景

外圓內方的商丘古城

明朝前期,一次又一次黃河氾濫,使得原本巍峨的歸德城漸漸被湮沒於黃土之下。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官府組織人力和資財,在歸德城原城牆外約500米的圓周上擴建城池,歷時八載,於明正德六年(1511年)基本建成。之後,又幾經修補完善,直至嘉靖十九年(1540年)全部竣工。新修築的城牆周長3.6公里,城內面積1.13平方公里,設東西南北四個城門,93條街道呈“井”字形佈局。從商丘古城導遊圖上看,古城外圓內方,猶如一枚銅錢。至今的商丘古城已獲得多項桂冠: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十大古城之一、國家水利風景區等榮譽稱號等。

商丘古城“湖水環城”的泱泱水景

拱陽門前的大橋

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哈佛大學華裔考古學家張光直教授,從美國的航拍照片上發現商丘古城及其西南部地下隱約疊壓著幾座古城遺址。隨後,他極力建議中美聯合發掘商丘古城。四年之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美國哈佛大學皮博迪博物館聯合組成考古隊,在坦蕩如砥的豫東平原的一層層黃砂之下,找到了從上到下疊壓著的明弘治十六年之前的歸德府城、宋代應天府南京城、隋唐時的宋州治所宋城、漢代梁國都城睢陽城和西周宋國故城。

沒有到商丘之前,以為北方少水,看了商丘古城“湖水環城”的泱泱水景,方信西漢梁孝王三百里梁園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