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遠郊二手房崛起,購房者該買進還是逃離?

在去年10月,想住曾對比過新津和視高的市場,預計新津樓市還將有一波市場熱度。當時新津二手房普遍在8000-9000元/㎡。而在今年5月,新津二手房價格普遍破萬,個別優質小區二手房價格已超過13000元/㎡。

成都遠郊二手房崛起,購房者該買進還是逃離?

其實新津和青白江是成都遠郊最先暴露出市場紅利信號的區域。

新津得益於天府新區規劃和地鐵的建設,青白江則收益於自貿區的建設,兩個區域地價從去年開始走高。2017年,新津最高樓面地價為7770元/㎡,青白江最高樓面地價為4450元/㎡。

成都遠郊二手房崛起,購房者該買進還是逃離?

進入到2018年,成都遠郊的市場紅利逐漸從新津、青白江開始蔓延到所有遠郊區域。

今年2月,金堂縣樓面價4200元/㎡!地價大幅刷新;

4月,新城控股3263元/㎡刷新邛崍樓面價;

5月,蒲江樓面價3933元/㎡,溢價率65.61%;

兩週前,新城控股競得崇州一地塊,摺合樓面價3900元/㎡,刷新了崇州樓面地價記錄。而在上週,崇州樓面地價再度被刷新,達到4237元/㎡。

在此前,以上幾個區域樓面價幾乎都不會超過2000元/㎡,並且還有流拍的可能。在如今限購相對寬鬆的環境下,地價已經明顯上浮,刺激了市場,大部分遠郊優質二手房價格都在破萬的邊緣。

成都遠郊二手房崛起,購房者該買進還是逃離?

原本人員流動不大的遠郊,房地產市場規模較小,從不溫不火到快速上漲,到底是什麼在支撐?

棚改貨幣化安置

如果不斷走高的地價只是激起了群眾想買房的念頭,那麼“棚改貨幣化安置”則是紮紮實實地給了群眾買房的實力。

成都2016年曾發佈政策,明確成都市棚戶區改造全面推行貨幣化安置,不再新建拆遷安置房、不再新建保障性住房,將通過購買的方式籌集房源。

此後,遠郊區域大規模的貨幣化安置,製造了不少的住房需求,而遠郊新建商品住房的規模本來就不大,供需關係開始發生轉變。

這部分棚改的需求在2017-2018年逐步入市,加上中心城區的樓市熱,從而帶活了疲軟的遠郊房地產市場。

棚改貨幣化安置,實質上為樓市創造出了更多的需求。2016年的棚改政策發佈,其實主要為了去庫存,不料市場熱來得太快,遠郊市場也就快速燃燒起來。

城鎮化率還未達標,市場還有空間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成都全域城鎮化率70.3%,規劃到2020年達到77%。

相比之下,遠郊城鎮化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所以,成都的限購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遠郊購房需求的流入。

成都遠郊二手房崛起,購房者該買進還是逃離?

2015年數據(簡陽:44.17%)

在成都前三輪的限購政策中,遠郊均沒有被納入限購。在第四輪(5.15)限購中,遠郊被納入,但相比中心城區,則要寬鬆得多。比如:只要有戶口或12個月社保就可以購買,並且不限制購買套數。

因此,在如今的市場,遠郊可以接收成都中心城區外溢的投資需求,其中以新津、青白江、簡陽的市場表現最為明顯。實際上,除了成都遠郊,在成都之外的眉山片區,其市場也受成都市區需求外溢的影響,房價漲幅驚人。

需求湧入,帶動當地農村人口進城購房。

想住也從遠郊中介口中瞭解到:只有新津、簡陽、青白江有大量外來購房人群,其實蒲江、邛崍等地的購房者,主要還是來自於本地農村,為首次購房或城區內的改善類購房。

如何看待遠郊的二手房價?

想住認為,這一輪遠郊房價的漲幅從宏觀上看,有小部分來自於政策擠壓,大部分仍是受全國房價普漲的大環境影響。

從微觀上,開發商、中介進入遠郊,帶動了市場氛圍;眾多被限購的投資需求湧入;眾人“跟風”買房的心理,則共同造成了現在的火爆局面。

但是,成都城市化並沒有延伸到三圈層,一二圈層的吸附效應依然較強。近幾年,成都遠郊年輕人向中心城區聚集的現象也越來越明顯。

一個沒有大量人口流入的區域,房價天花板會更明顯。並且,在嚴控期內,新房價格被嚴格限制,高價二手房也沒有長久支撐點,現在盲目入手三圈層二手房會有站崗風險。

當然,我們也承認,在產業和地位上不可替代的個別三圈層區域在房價上確實也有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