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城市50%的人擁有所有房產,其他50%會怎麼辦?逃離,房價跌?

這個假設很有意思,不過一般來說城市資源(房產之類)多數都是集中在少數人手中(20%左右),大概率是要符合二八定律的。為何會是二八定律?不是五五定律?其實這要滿足一個基本的社會分工問題,

只有達到80%左右的人口基數才能“養得起”其餘20%;如果有一天一個城市50%的人佔據了全部城市的所有住房,那麼對於房地產市場會有哪些影響?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所有的房產都集中在50%的人手中,大概率很多房產都是需要空置的,房價大跌是必然

大家要明白房產的作用有哪些?除去居住外投資收益只有兩個路徑:出售賺取差價和租金。那麼50%的人買不起房或者不願意買房,也就意味著房產出售概率為0,那麼出租來說,50%的人也很難消化掉那麼多房產。也就是說,無法出售或者降低房租是持有多套房產人的必然選擇。具體的例子可以參考年初曝出的鶴崗市。其實正常的情況是,20%的人佔據了大量的房產,剩餘的80%才能“養得起”那麼多房產。這就是未來房地產市場發展的趨勢。幾點愚見:

假如城市50%的人擁有所有房產,其他50%會怎麼辦?逃離,房價跌?

房產泡沫

第一、房價問題不是簡單的供需問題,房產綁架的資源問題不解決,我國的高房價很難得到解決。早上的時候回答一個網友的留言,網友的意思是如果說房價足夠低那麼大家都有房住;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外行人的觀察,還是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如今買房難道是真的沒有房子住嗎?多數朋友的情況是老家有,但是常年工作、生活的地方沒有。絕大多數的朋友都是從小城市或者農村出來去大城市工作、生活後才有買房的打算。大家並不是沒有房子住,只是在大城市沒有而已。為何大家都要去大城市,其背後還是因為城市或者區域資源分配、發展不均衡導致的。大城市房價持續上漲的原因也是如此。

第二、戶籍與房產之間的關係正在被脫離,房產與資源的關係脫離需要更久。目前來看城市優質資源教育、醫療、交通配套等,與房產捆綁更加緊密的目前還是教育和醫療。醫療這幾年通過實行全民醫療後問題正在逐步解決,但是教育問題短時間還是解決不了。雖然說不少城市都設立了(小學和初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學校,但是目前已經暴露出問題。無論是師資教育還是學校環境上,外來務工子女的學校整體實力還是跟劃片學校差些的。甚至有些城市對於入學學生家長的學歷也要進行查看,家長是大專以下學歷的子女不收。

城市人口流入越來越多,但是教育等資源配套建設過於緩慢的問題愈發明顯。

假如城市50%的人擁有所有房產,其他50%會怎麼辦?逃離,房價跌?

房產

一直在呼籲利用市場手段來抑制房價過高問題,資源分配不均問題不解決,高房價問題很難解決

從21世紀初我國開始進行房地產調控的時候就知道通過加大市場供應來穩定房價,什麼國八條之類的,加快90平米以下戶型的供應,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設等都是希望通過加大供應來解決高房價問題。但是效果如何?大家心知肚明。我國高房價問題,尤其是大城市的高房價問題其實還是因為資源高度聚集的結果,資源不轉移,資源分配不均問題得不到解決,大城市的高房價問題根本就解決不了。包括一些三四線小城市的高房價問題其實多數都是“跟風”的結果,其實是不得章法,這也是我始終認為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問題會率先爆發的原因。

假如城市50%的人擁有所有房產,其他50%會怎麼辦?逃離,房價跌?

逃離會是必然

城市的是“死”的,人口確實不斷流動的,而且隨著戶籍化改革不斷深入,人口流動會更加頻繁。一個城市如果有一天50%的人擁有了所有的房產,那麼剩餘50%大概率是要出走的。房產沒有人來“接盤”那麼擁有再多的房產恐怕未來也是“不動產”。甚至後期在這樣的城市徵收“空置稅”或者其他稅種,出現類似於鶴崗這樣“白菜價”樓盤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綜上,感謝網友的提問,現實生活中一個城市的房產不會集中在50%的人手中,但是社會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卻是可能的。各位覺得呢?原創不易,喜歡記得點贊、轉評,更多優質內容繼續貢獻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