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教育方法分享:认知教学四步骤

认知做为社交的基础,语言的内容,在自闭症孩子的学习中十分重要。我们之前已经讲到要注重实践和运用,避免为认知而认知,陷入了刻板循环。另一方面,认知要以孩子的发展能力为基础和起点,不能要求过高,过难,导致孩子出现畏难,抗拒的情形。一般说来,孩子的认知过程,可以包含以下四个步骤:

,语言刺激:主动告知,视听协调

这是认知教学的起点。操作上就是教者读而孩子听。教者读,指的是老师或家长在面对认知材料时,不要问孩子这是什么?然后等孩子回答,而是应主动在出示认知材料且吸引孩子关注后,马上告诉孩子。比如,在课堂上,整理常规让孩子看过来后,出示苹果卡片,说“老师读,宝宝注意听,苹果,苹果。”然后强化孩子注意听的行为。如果孩子会自发模仿发音,也可以强化。另一种情况是在生活中,有时候孩子会自发地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有所关注,这时候教者也只要对他所关注的东西进行描述,比如他在玩小汽车,我们走过去说“汽车”。因为这时他的注意力已在小汽车上,所以我们不用刻意先让他和我们对视,整常规。这也是课堂教学和生活教学的一个小区别。

这个阶段的关键在于视听协调,即你说的和他看的要一致,这样认知才会对应起来。相反,如果他在看别的东西,你却说你想教的东西,会造成认知错位,比如他在关注小汽车,你拿着苹果模型说“苹果”,他就会以为小汽车的名字叫“苹果”。

二,语言模仿:发音练习,认知记忆

当孩子已经有比较好的视听协调,以及模仿,常规配合等能力,就需要大量进行发音模仿。操作方法用ABA就可以。同时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同样要做到视听协调,二是如果孩子在发音上有器质性问题,要做一些基本的口腔按摩。

三,正确取物:指令理解,生活运用

会说和会认并不等同,因为有的孩子的“说”只是“仿说”或“鹦鹉学舌”,并不能真正“认知”。所以需要懂得听指令取物(配对练习也是一种)。具体操作是先测试:比如要拿对苹果,先把苹果放在一些干扰物里,然后发指令“拿苹果”。如果孩子能拿对,则说“哇,拿对苹果(重音)了,奖励你……”。如果拿错,则不做评价,等放回后再重新发指令。一般十次里准确率达到百分之八十就可以认定孩子已经掌握,可以教新任务。记住:测试时不要辅助,观察孩子的行为即可。

如果测试没通过,则需要进入教学续习环节。首先去掉所有干扰物,只留一个认识目标在桌上。然后发指令,能完成指令立即强化并告诉他拿的是什么。如果不会拿则及时辅助,辅助完成后强化并告诉他拿的是什么。多回合次数练习。准确率达百分之八十后进入下一环节。

下环节是加一个干扰物。先把认识目标放在孩子容易做对的位置(方位辅助)。准确率百分之八十后,随机变换位置。依此类推,加入更多干扰物。一般三到五个干扰物即可。

本环节的要点在:测试时不要辅助;教学时及时辅助;完成后要重音复述该物品。

这个阶段主动使用方法还是ABA。

四,正确命名:回答问题,培养思维

在经过第三环节,孩子已经会说会认。基本可以解决生活需要了。但从认知教学来说,还需要养成孩子的认知思维。

所谓正确命名,就是会回答“这是什么?”的问题。比如一个小朋友已经会仿说“苹果”的发音,让他吃苹果也会拿对,但当你拿着苹果问他“这是什么”时,他可能说不出。这就需要从仿说开始。教者问“这是什么”,孩子没答,教者让他仿说“这是苹果”。

然后依次消退辅助:“这是苹果”,“这是苹……”,“这是……”,“这……”。乃至孩子完全自己回答。

接着更换新的内容。直到孩子认识的东西,你问,他会答,则进入下一环节:学会提问。

操作法是你连续问他几个认识的东西后,拿出一个他不懂的。这时再告诉他“碰到不懂的东西要问‘老师,这是什么?’”然后让孩子仿说“这是什么”。依此类推,直到他会主动问你“这是什么”。

自闭症教育方法分享:认知教学四步骤​当孩子在碰到不懂的东西会主动提问,那么他的思维就形成,再教新内容的时候,就不需再重复上面的某些步骤。换句话说,认知教学进入到孩子主动认知的快速通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