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和關羽的兩大王牌親衛:一個實力強悍,一個戰鬥到了最後

三國時期無論是諸侯還是統兵大將大部分都有自己的親軍,也就是護衛自己的親衛隊和近衛軍,規模有大有小,大的比如曹操有許褚統領的虎衛軍,劉備有陳到統領的白毦兵,他們人數怎麼也得幾千上萬;規模小一點的就是統兵大將自己的親衛軍,它們相當於大將們的私軍,目的只是為了護衛自己,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和忌憚,人數一般都不會很多,最多也就幾百人,比如關羽和張飛就有自己的親衛,關羽的是五百校刀手,張飛的是十八騎燕將。

張飛和關羽的兩大王牌親衛:一個實力強悍,一個戰鬥到了最後

這些親衛隊和近衛軍相當於諸侯和統兵大將們手中的王牌,他們的戰鬥力比起一般的軍隊都要強悍很多。相對於曹操和劉備數量比較龐大的親衛軍,關羽和張飛手中的王牌親衛因為人數少,所以在戰鬥力上一點都不輸於曹操的虎衛軍和劉備的白毦兵。演義中關羽的五百校刀手和張飛的十八騎燕將出場次數都不多,但都給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五百校刀手出場兩次:一次是赤壁之戰時關羽立下軍令狀,只帶了五百校刀手就前去華容道伏擊曹操去了;一次是劉備攻取荊南四郡時,“關某不須用三千軍,只消本部下五百名校刀手,定斬黃忠、韓玄之首,獻來麾下。”兩次出場至少能說明一點,關羽對直屬於自己的五百名校刀手的戰鬥力還是比較自信的,要不然也不會兩次都是隻帶五百人出行。

張飛和關羽的兩大王牌親衛:一個實力強悍,一個戰鬥到了最後

張飛的十八騎燕將演義中明確提到的雖然只有一次,但是細細分析至少有三次:第一次是呂布偷襲徐州,”十八騎燕將,保著張飛,殺出東門“;第二次是張飛夜襲曹操大營陷入張遼夏侯惇等曹操八名大將的重重包圍之中,手下士卒又大多投降曹操之時,”飛殺條血路突圍而走,只有數十騎跟定“;第三次是張飛在長坂橋阻擋曹操大軍時,“教所從二十餘騎,都砍下樹枝,拴在馬尾上,在樹林內往來馳騁,衝起塵土,以為疑兵”,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數十騎“和”二十餘騎“很有可能就包括十八騎燕將。特別是第二次,十八騎燕將在曹操數萬大軍八路埋伏中還能保護張飛突圍而出,實力極其強悍。

五百校刀手和十八騎燕將作為關羽和張飛的王牌親軍,戰鬥力得到認可,但是他們從何而來,或者說是如何成軍的,歷史上並沒有交代,他們的來源其實很簡單,我們大概可以分析一下,

張飛和關羽的兩大王牌親衛:一個實力強悍,一個戰鬥到了最後

先說關羽的五百校刀手:它第一次出現在赤壁之戰曹操敗退華容道之時,當時應該在公元208年末和209年初,考慮到劉備201年穰山之戰被曹操擊敗投奔劉表之時剩餘兵力不到一千人來看,關羽的五百校刀手應該是在劉關張投奔劉表之後成軍的。劉備在劉表那裡從201年一直待到208年,在新野就整整屯駐了六年之久,所以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關羽的五百校刀手就是在荊州的新野招募並訓練成軍的,它的成員也是來自於荊州當地。

張飛和關羽的兩大王牌親衛:一個實力強悍,一個戰鬥到了最後

張飛的十八騎燕將應該比關羽的五百校刀手要早得多。呂布偷襲徐州是在公元195年,從十八騎燕將的稱呼和張飛動不動就說”我乃燕人張翼德也“以及張飛是幽州涿郡人來看,十八騎燕將應該很早就跟著張飛了。劉關張三人認識和結拜是在公元184年,之後三人就轉戰各地,而且沒理由張飛有自己親軍,劉備和關羽反而沒有,所以十八騎燕將應該就是張飛在草莽中認識和招攬的江湖人士,或者也有很大可能就是張飛的莊客(因為和劉備的落魄以及關羽是逃犯到處流浪不同,張飛有田有地有莊園,算得上是地主階級),也就是說在認識劉備和關羽之前十八騎燕將就應該已經存在,只是當時並不叫這個稱號而已,等到跟著張飛南征北戰打出威風后才慢慢有了這個稱號。

張飛和關羽的兩大王牌親衛:一個實力強悍,一個戰鬥到了最後

不過演義中對五百校刀手和十八騎燕將的下落也沒有交代,張飛的十八騎燕將如果是很早就跟著張飛的燕地人,隨著時間的推移要麼老去要麼死亡,估計不會再有補充。

張飛和關羽的兩大王牌親衛:一個實力強悍,一個戰鬥到了最後

至於五百校刀手,因為兵源來自於荊州當地人,關羽又是一直駐守荊州,從201到219前後達近二十年,五百校刀手始終跟隨關羽,算得上是關羽的子弟兵了;襄樊之戰關羽敗走麥城時有三百餘人,跟隨突圍的有兩百餘人,可以肯定的是這些人當中相當一部分或者說大部分是關羽的親衛也就是五百校刀手,他們跟隨著關羽戰鬥到了最後一刻也沒放棄,隨著關羽的敗亡這支王牌親衛也就煙消雲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