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言論背後:聯想的居安思危還是挑戰暗伏?

春節前夕,聯想集團在京舉辦了“聯想2018春節聯歡會”,鑑於在剛剛過去的聯想2017/2018財年第三財季其取得的營收和利潤的雙增長,尤其是營收創下3年來的新高,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年會開場致辭上表示,過去一年是聯想開啟智能變革的關鍵一年,集團轉型初見曙光,聯想已經進入上升通道,其樂觀溢於言表。不過與楊元慶的樂觀相比,聯想集團創始人、名譽董事長柳傳志則認為聯想仍面臨嚴峻挑戰。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同是聯想的最高層,對於聯想目前和未來的判斷卻是大相徑庭?事實究竟如何?

柳傳志言論背後:聯想的居安思危還是挑戰暗伏?

這裡我們不妨先看剛剛過去的聯想2017/2018財年第三財季財報,聯想之所以取得3年以來營收的高速增長,其動力主要還是來自傳統的PC和數據中心業務,其中PC業務所屬的個人電腦及智能設備同比增長8%;數據中心業務同比增長17%,尤其是數據中心業務的增長更顯高速,畢竟在上個財季,數據中心業務的營收還是下滑同比下滑10%。

儘管如此,我們發現,數據中心12.25億美元的營收僅佔聯想集團當季總營收129億美元的9.6%(不到1/10),而眾所周知的事實是,聯想3年前併購IBM x86服務器業務(現屬於聯想數據中心業務)時曾即時位列中國服務器市場營收和市場份額第一,全球服務器市場份額第三,但3年後的今天,在中國,聯想服務器無論在市場份額還是營收上的桂冠不僅被中國廠商浪潮超越,在全球服務器市場,營收和市場份額雙雙下滑。

柳傳志言論背後:聯想的居安思危還是挑戰暗伏?

柳傳志言論背後:聯想的居安思危還是挑戰暗伏?

據Gartner去年第三季度全球服務器市場報告顯示,聯想無論在出貨量和營收上均遭遇大幅下滑,其中出貨量同比下滑高達33.5%,營收上更是退出了全球前五而不得不進入到“其他”的行列。值得一提的是,在併購IBM x86服務器業務時,聯想曾預計其數據中心業務的年營收將很快實現,甚至超過50億美元,成為聯想繼PC之後的第二大營收和利潤來源,但到目前為止,上述目標均未實現,甚至在利潤上還是虧損狀態。

至於PC業務,雖然聯想在營收上出現了增長,尤其是在全球PC產業仍處在低迷之時實屬不易。但所謂有得必有失。營收增長的代價就是聯想失去了全球PC市場出貨量冠軍的寶座。據IDC和Gartner對於2017年全球PC市場的統計報告顯示,去年惠普已全面超越聯想位居全球PC市場出貨量第一。更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未來PC市場的增長更多將依靠筆記本電腦,但據市場調查公司Trend Force的統計,聯想已經兩年(去年和2016年)在筆記本出貨量上落後惠普,且有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

柳傳志言論背後:聯想的居安思危還是挑戰暗伏?

柳傳志言論背後:聯想的居安思危還是挑戰暗伏?

柳傳志言論背後:聯想的居安思危還是挑戰暗伏?

我們並不否認聯想在PC業務追求營收和利潤而部分犧牲市場份額的做法,但鑑於PC產業已經是高度成熟的產業,雖然創新仍有空間,但利用創新帶來溢價的空間已經不大,這意味著規模化仍可能是未來PC產業競爭的焦點,這點從楊元慶在“聯想2018春節聯歡會”後回答相關媒體提問時稱聯想也會追求PC市場份額可見一斑,而鑑於聯想三大業務中,移動和數據中心業務的持續虧損,聯想所謂的在PC業務上利潤和市場份額的平衡策略頗有無奈的意味。而如果未來聯想移動和數據中心業務的業績不能在短期內得以有效改善的話,聯想的PC業務很有可能陷入利潤和市場份額兩難的選擇中,進而被對手進一步拉開距離。此外,鑑於PC已經是夕陽產業,不斷被壓縮的產業規模,再失去產業規模的優勢效應才是最危險的。

提及移動業務,上個財季,其出貨量和營收依然呈現下滑,其中出貨量同比下滑18%,營收同比下滑5%。雖然聯想聲稱其旗艦機Moto Z自發布之後全球累計銷量已經突破500萬部,但從財報刊,其對於聯想移動業務的業績拉動相當有限,而聯想移動業主要靠海外低價值市場支撐的事實也未能改變,而業內公認的是,對於中國手機廠商來說,要想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獲得持續的發展,中國市場是必爭之地,這點從去年得益於海外市場高速增長,進而讓其整個手機業務實現強勁反彈而備受關注的小米,今年立下未來10個季度要殺回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第一的目標得到了佐證。

柳傳志言論背後:聯想的居安思危還是挑戰暗伏?

不幸的是,在“聯想2018春節聯歡會”上,我們並未看到楊元慶提及對於聯想移動業務在未來中國市場有何重要的戰略舉措和具體目標。事實是,隨著中國手機廠商,尤其是在中國手機市場已經佔據主流的華為、OV(包括在海外市場高歌猛進的小米),從今年開始,也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在海外市場的開拓力度,這勢必會讓聯想在不遠的將來在海外市場遇到同城兄弟廠商的阻擊。其實在印度市場,已經上演了小米反超聯想的橋段。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支撐聯想移動業務的海外市場將感受到相當的壓力。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楊元慶和柳傳志對於聯想大相徑庭的判斷,源於楊元慶更多是基於業務層面的簡單、暫時的業績表現,而柳傳志的聯想仍面臨嚴峻挑戰的結論更多是基於聯想的戰略層面。而從目前聯想的三大業務看,聯想基本上是靠溢價併購的戰略來擴大和發展,但事實是,當初併購IBM PC取得全球PC產業第一的戰略目標已經先得後失;併購摩托羅拉移動業務期望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獲得市場份額和價值增長的戰略非但沒有實現,反而將此前自有的手機品牌砍掉,且痛失曾經距離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第一咫尺之遙的戰略位置並被快速邊緣化;併購IBM x86服務器業務寄予在全球進入前三和在中國進入第一的服務器市場(包括數據中心)的戰略目標也是先得後失。

所謂居安思危,往往表面的“安”更容易被感知和炫耀,而“危”往往藏得較深,甚至被忽略,而發現、正視和解決“危”才是考量一個企業決策者能力的重要標誌,也是決定一個企業能否走得更遠的關鍵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