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與求雨山的不解之緣!

林散之与求雨山的不解之缘!

林散之与求雨山的不解之缘!

林散之紀念館的

冬季雪景

林散之与求雨山的不解之缘!林散之与求雨山的不解之缘!
林散之与求雨山的不解之缘!林散之与求雨山的不解之缘!

林爺爺為啥會選在咱們求雨山建紀念館呢?

01

1985年,時任江浦縣縣長的程從武打電話給我,南京市委副書記胡序健一行週日要到江浦考察文化旅遊項目,希望我充當導遊角色,給各位領導介紹江浦的文化古蹟。次日我被提前接到縣政府大院。上午八九點左右胡副書記和當時的市委辦副秘書長兼政府辦主任許青,市府辦副主任劉玉浦等乘一輛白色麵包車來了,程讓我坐上領導車帶路,他的小車隨行。我設想的路線是從縣城向北走,先看老山黃葉嶺南宋詞人張孝祥衣冠冢,然後再去湯泉惠濟寺,烏江霸王廟,獅子嶺兜率寺。因考慮時間來不及,張孝祥衣冠冢在山裡車不好走,許青建議第一個景點直奔湯泉惠濟寺。惠濟寺是六朝遺存,梁昭明太子讀書處,寺內現存的三棵古銀杏樹,傳為南唐時植,林散老有詩碑《湯泉古銀杏行》立其側。胡等到此頗感興趣,駐足觀摩良久。我一一向各位翻譯講解詩碑所書內容。許青是個大文人,於詩書均有研究,他提出能否看到林的原作真跡。程立即叫來了負責保管此作的湯泉鎮黨委副書記童道榮。童書記是用個木盒子把林老的作品扛來的,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此作是我們湯泉的寶貝,黨委研究確定由我保管,我特地請人打了個木盒精心保護。你們再大的領導來只可看不可取,我們正打算帶這張字到省財政廳要錢,把惠濟寺這裡新建成個公園哩!大家聽後哈哈大笑,連說此舉很好很好。程說,我打算在林老老家烏江為林散之建個紀念亭。我趁機道,林在當代書壇的地位非同一般,他的藝術成就將彪炳千秋的,你們市縣政府應認真考慮能否幫林老建個紀念館,將來你們在地方誌上也可記上一筆。在場各位領導對我的建議一致表示讚賞。程縣長又把我拖到旁邊,貼耳問我,那你能否跟林老說說,讓他把作品同意捐出給江浦,這樣我們也有理由好研究此事。我說等我回南京見林老後再說吧,回寧後我第一時間把此事詳細經過轉告給林老和其長子林筱之(昌午)。我把拍的惠濟寺古銀杏照片展示給林老看。他一邊看照片一邊深情地和我筆聊,在字條上寫了一大段話:

林散之与求雨山的不解之缘!

“湯泉惠濟寺古銀杏看人是個俗人,不知保護道理,將樹亂存,四面長的小樹也留下。去年同江浦政協主任(主席)一道去看了。建議他們將小樹一律砍下,以存原來三棵大者。留許多雜者圍繞大白果樹,使他(它)不能發育,對(使)大樹威風減去,這樣不行,今看好了”。

林散之与求雨山的不解之缘!

老人讓我轉告,江浦是我父母之邦,我會把字畫全部捐出來的,昌午先生說,我父親字畫都在我手上保管,他記不清有多少張了,我會全力配合,促成此事。見過林老父子,我即轉告程縣長,希望政府儘快將此事立項定下來。

02

03

字據立過不久,根據政府領導的意思我找林老,建議他儘早把作品捐出來。林老和我有段對話:

林散之与求雨山的不解之缘!

“館未(建)成功,不能獻出,掛何處?難堪。必到明年秋日,等落(成)日,省市縣各方聚集,才能獻出。不是一時,要張掛好幾天,供各方展覽,現在一團散沙,不能展,也無人看管,小偷不可不防,一張畫幾百元”。

他老人家擔心他的作品會碰到意外,特別怕小偷偷他的作品,反覆交待紀念館一定要安鐵窗欞防盜。昌午在旁笑道,政府會比你考慮的還要周到哩。

04

江浦建林散之紀念館立項後,因林老仍健在,為避免招來口舌之爭,故暫定名為“林散之書畫陳列館”。緊接著的工作是選址。在哪裡造最理想呢?林老本意是放在縣城裡,安上鐵窗,既便參觀又便防盜。原江浦縣老縣委書記季魁建議放在縣城西麓求雨山建比較好。據老書記講求雨山風水好,他在任上時,省裡曾打算在此建個松竹山莊療養院,後來此事因故擱置。此處緊靠城邊,松竹環抱實為佳地。林老和家人也覺得此處不錯,提出要到現場看看。我聯繫程縣長,程說可以安排,但他又給我提個附加條件,是否能和林老說聲,多喊幾位書畫家同來,搞個筆會,把政府招待所佈置佈置。我說好啊,後來我和昌午先生共約請了十幾位省市書畫家前往江浦。大家一致表示甘為林老建館出力。選址那天,我是召集人,天沒亮我第一個趕到中央路117號林宅,等待縣裡來接人的車。林老此時早已起身在燈下臨帖了。他見我第一句便道,臨帖舒服哎。我說馬上縣裡來人接你和諸位幫忙的書畫家,你趕緊做好出發準備吧。那天來接大家的是縣府辦的林匡衡主任和林老當副縣長時的老秘書張孝炎等。張孝炎在車上跟我訴苦,給林縣長造館不容易啊,有個姓杜的老幹部你是認識的,他幾次到縣人大質問,你們不給革命英雄烈士造紀念館,給老地主林散之造紀念館,我想不通。

說說笑笑,車子過了長江大橋很快到了江浦,林老執意要親自上山看,當時的松竹山莊沒有公路通的。林老是被幾人用藤椅抬上山的。林老在江浦名氣很大,不知何人走漏了消息,我們從山上回到招待所,院子裡已來了一群看林縣長的人了。為安全起見,我們把林老,田原等老同志安排在二樓,門口樓梯有公安把守,其他書畫家在大廳筆會。哪知筆會快結束時,樓下卻有人因為上不了樓,大吵大鬧起來。那人聲稱今天他把林老抬上了求雨山,問為什麼不讓他上樓找林老寫張字留作紀念?我見狀忙下樓把此人引到二樓讓林老為他寫了張字,風波才得以平息。

05

林老的作品捐贈儀式和林館的奠基儀式,因種種原因一直拖到1988年。捐贈作品那天,是新縣長呂從餘主持的。昌午先生提供捐贈林老書畫作品210幅,其中畫40幅,書法170幅,林老私藏呂留良蟲蛀硯,莊定山端硯各一方。我是和林老同坐一輛麵包車前往的。那天按市府安排,省人大副主任洪沛霖等領導和林老,林老長子昌午,長女林蓀若等坐主席臺第一排,同時讓對林老出山有功的亞明、田原也坐了第一排,並安排讓他們發言。昌午要我安排人排隊和林老照像。那知江浦有個寫字的人出於對林老崇拜,把林老攬在懷中,前後一步不離,這樣下去活動無法展開,還是林老媳婦秋萍解了圍,她上前把那人一手推開,問,你個大哥是何人,我們一下車你就把阿爺攬著一直不鬆手,我們今天要開會照相,你是想搶鏡頭啊?

奠基儀式在求雨山上舉行的時候,鞭炮放了個震天響,林老年事高,人下不了車來,在車門口雙手抱拳向所有人致意,十分激動。當天省市多家新聞單位均有報道。世之有文記述林老在奠基儀式上挖了第一鍬土的事,可能是參考了一些媒體的不實報道後作記的。

06

林散之紀念館的建成,江浦幾屆領導班子都作出了貢獻。朱可雲書記程從武縣長這一屆縣委和縣政府完成了林館建設立項和選址工作。呂從餘縣長這屆完成了作品捐贈,奠基開工,初步完成散木山房主展廳建設。這之後由於班子頻繁變動,林館建設一直擱淺。孤零零的一座展館主樓在求雨山上長期空置,大廳裡一度成為拾荒討飯者的遮風擋雨之所。林老生前想前去寄住一段時間的願望未能實現。江浦的林散之紀念館真正形成規模並對外開放產生效應的是以戴宗寶為首的這屆領導班子的功勞。為建好林館,管好林館,縣委書記戴宗寶、副書記張繼平親自掛帥,成立了專門工作班子。他們為建好林館,上到去國務院文化辦求援,下到宣傳鼓動在民間化緣,舉全縣之力,最終建成了今日之輝煌的林散之紀念館,之後他們又本著“獨木不成林”治政經營理念,在求雨山增建了包括胡小石,高二適,蕭嫻在內的四老紀念館,如今以四老館為核心的江浦文化園已被書畫界稱之為“當代蘭亭”,因而產生了連帶文化效應。四老館建成惠及子孫萬代,實為江浦縣政府功德無量的務實之舉。在林老館二期工程完成正式開館那天,我懷著無比喜悅之情口占一律《江浦林散之書畫館開館誌慶》:

求雨山上勝景添,

蒼松翠竹擁雕簷。

神馳高館瞻遺蹟,

筆走驚雷憶散仙。

獅嶺紫爐香漫野,

湯泉銀杏氣參天。

遙聯採石江潮起,

別樣風光納大千!

07

作為林散之老先生的門人,我有幸參與和見證了江浦林散之紀念館從起初動議到立項、到捐贈奠基,到開館歡慶的全過程。這裡還需要贅述的是,在江浦館停建待建期間,1990年林老祖籍地安徽省人民政府捷足先登,他們也打報告給中共中央辦公廳,擬在安徽採石公園萬竹塢建個“林散之書法藝術館”,結果很快得到中辦主任曾慶紅批准,並於當年10月5日得以建成,11月20日江澤民主席去參觀,題了“爐火純青、登峰造極”四字。

馬鞍山採石磯的“林散之書法藝術館”開館,我也是特邀代表之一。那天因搭乘他人便車誤了點,開幕式結束我才趕到。林老次子昌庚教授埋怨我,你昨晚怎不來,我們給你和蘇州沙曼翁發的請柬上蓋有“林散之書法藝術館”的章,凡蓋有此章請柬的幾個人都是貴賓,吃住行都由馬鞍山市政府負責接待的,我連賠不是。林長子筱之先生此時正在展廳裡,他揮毫寫下了“安息”二字後,擲筆於我,你也寫張字掛在這個展廳裡。我很慚愧地對前來祝賀的江浦人大秦禮義主任說,我現在功夫還不行,等江浦館造好了我定要寫張字的。前年我車過馬鞍山特去採石磯拜謁林墳。並留有詩句:

江上人安在,

墓高依古松。

天寒偏遇雨,

情重獨朝宗。

路盡窮林溼,

山連別意濃。

相思迢遞隔,

邈邈翠螺峰。

在馬鞍山採石磯”林散之書法藝術館”展廳裡,我意外發現該館至今還在廚窗裡陳列著我當年飽含真情寫的文章《滿懷桑梓情 痛悼林散翁》。林老是1989年12月6日去世的,這篇文章是89年12月17日寫成發表的。在追掉會現場是附著悼詞當材料發的:

林散之与求雨山的不解之缘!

文中我再次提到要為林老造館的事,林老逝世幾個月後,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第一本研究林散之的紀念集,在其中“弟子們的懷念”當中,也收錄了我這篇文章。今年是林老逝世30週年,誕辰120週年。我與夫人於清明節時去了江上村,拜謁了林散老衣冠冢,見到了林筱之(昌午)先生,他現居老宅子裡,年已九十矣。在林散老舊書房裡,我們彼此相坐相視良久,話少情長,互道珍重……

林散之与求雨山的不解之缘!林散之与求雨山的不解之缘!
林散之与求雨山的不解之缘!林散之与求雨山的不解之缘!
林散之与求雨山的不解之缘!

作者 / 辛文山

排版 / 兜兜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